未来亚投行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除了纯粹的债权融资,还可以引入夹层投资、股权投资、与商业银行和大规模养老基金合作等方式,与其他主体共同分享收益、承担风险。公私合营PPP预计也能成为有效的融资渠道。
丝路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中长期的股权投资,引导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相互配合。运作模式为通过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带动民营资本、地方政府及国际资本共同参与子基金的设立。
欲出征,先备粮草。解决“钱”的问题,是“一带一路”扎实落地的前提。
2013年亚洲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为4000亿美元,与亚洲开发银行预测的未来10年每年800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资金需求有4000亿美元缺口。资金缺口催生了新兴金融工具的空间。
国家已有和在建的七大资金平台可以为“一带一路”融资: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中欧合作基金、中-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转向资金、中国-东盟海上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周边友好交流专业基金。其中,代表中长期债权融资的亚投行和中长期股权融资的丝路基金则是主心骨。
着眼基建,
亚投行主攻债权融资
与同样着重支持第三世界基础设施投资的世界银行和亚开行不同,亚投行的“扶贫”功能将相对淡化,将最大限度地支持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投入运营后,预计将灵活采用一系列方式助力亚洲基建项目融资,可以期待包括传统的贷款、银行+基金的股债配合模式及提供担保等,覆盖的领域主要为能源、交通、农业、通信、城市建设等。
未来亚投行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投融资方式可以多样化,融资渠道还将包括银行同业拆借、集中初始成员国的主权信用发行债券。而针对不能提供主权信用担保的项目,则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另外,除了纯粹的债权融资外,亚投行还可以引入夹层投资、股权投资、与商业银行和大规模养老基金合作等方式,与其他主体共同分享收益、承担风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营的PPP(Public-Prirate Partnership)预计也能成为有效的融资渠道。
丝丝相扣,丝路基金助力股权融资
区别于着重债权投资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的运营模式偏向于股权直接融资,主要解决项目投资主体的问题。覆盖地区较亚投行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地区。
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丝路基金的使命是利用我国资金实力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直接提供投融资支持,以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及互联互通。丝路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中长期的股权投资,引导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相互配合。运作模式为通过引导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带动民营资本、地方政府及国际资本共同参与子基金的设立。
未来,预计丝路基金将引导更多国际和区域多边金融机构在母基金和子基金的层面开展更多配合和合作,通过股权、债权相配合,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本国政府财政资金、外国ODA(官方开发援助)、本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方式予以推进,为可以在中长期实现稳定合理回报的项目提供更多融资辅助。
PPP模式带来的新契机
国家力推的PPP (Public-Prirate Partnership)模式的兴起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融资渠道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的投资以基建、能源项目为重点,正是适合PPP模式参与的领域。1990年以来,中国共有1000多个基础设施方面的PPP项目,总价值1660亿美元;同期印度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私人投资为2730亿美元。从整体看,亚洲国家在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PPP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强化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关系,缓解政府投资的流动性问题,倒逼政府提高效率。在国内,某些国有企业受益于国内的垄断优势,即使项目管理相对低效,对招标影响也不大。如今要走出国门,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通过引入相对高效的社会资本,可以增加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投资和项目的管理效率,分散投资风险。
PPP模式目前主要分为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从中国地方基建PPP融资实践来看,外包类项目(即社会资本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由于权责相对明晰,社会资本风险较小,政府易于操作,所以应用相对普遍。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社会资本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由于社会资本风险较大,所以对于项目盈利比率要求较高。同时,项目一般涉及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对社会资本的长期运营能力和信誉度要求较高,但此类项目由于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在公共服务领域优化配置资源,并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收益,所以各地政府均积极尝试推广。
如果社会资本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之间能够形成合理的伙伴关系,建立一套双方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的机制,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更大范围地引入社会资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