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6日讯(记者 李婷)近日KK集团(KK Group Company Holdings Limited)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担任其独家保荐人。从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KK集团已经连续四度冲击港股IPO。
KK集团于2015年推出首个品牌KK馆,在2019年、2020年相继孵化了KKV、THE COLORIST及X11三个零售品牌,产品线覆盖美妆、潮玩、食品及饮品、家居品及文具等品类,SKU超过2万个。截至2023年10月,KK集团累计拥有724家门店,年度营收超过40亿元。
伴随门店扩张和营收增长,KK集团在一级市场收获颇丰。在成立后的6年内,KK集团一共完成7轮融资,累计获得33.5亿元投资额。截至2021年最后一次F轮融资,KK集团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元。
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KK集团一度陷入亏损。2018年-2021年集团分别亏损7950万元、5.1亿元、20.2亿元、56.8亿元,直到2022年开始扭亏,2022-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0.6亿元和2.1亿元。KK集团为何扭亏以及能否持续盈利受到外界关注。
营收增速骤降,市占率仅有1.6%
KK集团的收益主要来自货品销售,另有一小部分源于管理及咨询服务收入,包含门店管理费、物流费用及向加盟商收取的POS费用。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10月,KK集团收入分别为16.5亿元、35.2亿元、35.5亿元和47.7亿元,对比上一个报告期分别同比增长255%、114%、1%及56%。
与营收增速骤降相呼应的是,KK集团的新店拓展速度放慢。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集团分别新增408家、288家、100家及194家门店。截至2023年10月,KK集团分别拥有421家KKV门店、216家THE COLORIST门店、48家X11门店及39家KK馆门店。
报告期内,综合性的生活方式零售店KKV的营收贡献最大,2021年以来其收入超过六成,其次为美妆零售店THE COLORIST,2023年前10月营收占比为16%,而同期潮流文化零售店X11和生活方式迷你卖场KK馆两部分的收入总和占比不到1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GMV计,KK集团以1.6%的市占率位列第三名,不及屈臣氏和名创优品。以2022年的GMV计,KKV及KK馆共同位列精品集合分部第二名,市占率为2.5%。THE COLORIST于美妆分部中名列第三,市占率仅有1.1%。X11于潮流玩具分部中名列第五,市占率为0.7%。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虽然KK集团在细分领域名列前茅,但由于中国线下驱动的非杂货零售市场高度分散,集团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靠加盟模式发家,2021年转向自营
KK集团在发展初期主推加盟模式,加盟店数量从2018年的53家增长到2020年的424家,在整体门店中占比接近八成。为吸引加盟商,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KK集团曾向加盟商提供无担保并计息的贷款,年利率在10%至12%之间,为期三年,主要用作新门店开业及翻新现有门店的初始资本开支。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10月,集团提供给加盟商贷款分别为2.7亿元、8190万元、950万元和400万元,对应期间内的贷款利息收入分别为2995万元、3970万元、808万元及57万元。
KK集团在2021年披露的第一版招股书中称,集团零售品牌门店通常两个月实现收支平衡,约12至21个月达到投资回收点。
一方面加盟商拥有可观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对KK集团而言也是现成的“摇钱树”,这种看似“共赢”的加盟模式却在2021年被叫停。报告期内,360家加盟店通过资产和股权收购的方式转为KK集团的自有门店。截至2023年10月,集团旗下加盟店规模缩减至109家,占比降为15%。
转变经营模式或许与贷款服务引发的信贷风险有关。KK集团在招股书中提示,非金融机构的公司之间的贷款或面临所收取利息的一至五倍罚款。不过其引述法律顾问的观点,认为财务支持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条文,且受到处罚的可能性较低。
KK集团还因收回加盟店付出了诸多代价。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10月,就应收加盟商款项而言,集团分别录得减值亏损1400万元、减值亏损700万元及减值亏损拨回300万元并结清相关结余。
实现扭亏,估值下滑资金压力加剧
从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KK集团业绩有所改善,毛利率从30.4%提升至47.2%。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别录得经营亏损1.4亿元、2.4亿元、3.2亿元,经营亏损率分别为8.7%、6.7%及9.1%。2023年前10月扭转颓势,实现经营利润3.8亿元,经营利润率增长至7.9%。
对于毛利率波动,KK集团分析,除了加盟店转为自有门店原因外,还受到品牌组合升级、COVID-19疫情控制措施的影响以及成本控制措施等因素影响。
KK集团自营门店的毛利率高于加盟店。根据招股书数据,2023年前10月自有门店和加盟店的毛利率分别为52.1%和15.8%。期间,KK集团向OEM及ODM合同商采购商品,引入更多自有品牌商品,提高了毛利率。
集团还通过缩减门店面积、减少人员配备减少开支。截至2023年10月,KKV、THE COLORIST及X11的标准门店面积分别为800平方米、150平方米及200至250平方米,而2022年的平均零售面积分别为955平方米、277平方米及912平方米。
报告期内,四个零售品牌每家门店的平均门店店员人数由11人减少至10人,总部员工总数从1209人降至1033人。
在重资产模式下,资金、成本压力持续考验集团的运营能力。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主要与门店层面的投资有关)是集团主要的支出项目之一,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以及2023年前10个月分别耗费4亿元、11亿元、13.1亿元及14.4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24%、31%、37%及30%。
此外,KK集团存货高企,挤占现金流。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以及2023年前10月,存货分别为7.4亿元、11亿元、9.2亿元和8.1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总值的约61%、40%、49%及33%。报告期内,KK集团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96天、154天、175天及102天。而可比同行名创优品2020-2023财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68天至78天。
受到可赎回可转化优先股负债影响,KK集团面临现金流压力。报告期内,可转换可赎回优选股账面值分别为39.7亿元、111.2亿元、106.3亿元及106.4亿元。在KK集团过去的7轮融资中,参投方包括经纬中国、CMC资本、深创投、洪泰基金、黑蚁资本、璀璨资本等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KK集团在2021年7月完成最后一轮融资后,2022年因为估值下降,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减少了4.9亿元,这也成为集团2022年扭亏的重要原因。这也引发了外界担忧,自2021年年中改变为自营模式后,KK集团与此前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能否继续获得投资方的认可。失去加盟商助力,未来如何继续通过门店扩张发挥网络和规模效应成为关键问题。
截至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10月,KK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7亿元、4.7亿元、2.5亿元和8.1亿元,因新门店开业及存货采购等原因,2023年11月进一步降至6.9亿元。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