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六一儿童节 来聊聊动画片里的那些科技梗2、栖霞龙凤胎的九年蜕变路:爱和付出伴他们成长,也改变了整个家3、瞭望 |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六一儿童节 来聊聊动画片里的那些科技梗
来源:科技日报
又到了六一儿童节这个小朋友们最盼望的日子。从能发射“十万伏特”电击的皮卡丘,到争夺“赛博坦”星球“能量块”的变形金刚,再到飞向外星系进行能源探索的赛尔号……动画片陪伴一代又一代小朋友快乐成长。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动画片里的一些情节似乎都能从现实世界找到影子。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来聊聊动画片里的那些科技梗吧。
《宠物小精灵》皮卡丘 灵感或来自“放电高手”电鳗
看过动画片《宠物小精灵》的朋友一定对矮胖矮胖圆咕隆咚的小精灵——皮卡丘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对战中,它可通过脸上的电气袋释放电能。鲜有对手的“十万伏特”绝招,让许多小朋友艳羡不已。不过,皮卡丘能放电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自然界真的就有和皮卡丘一样的放电高手——电鳗。
对此,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赵亚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鱼类中确实有不少种类都具有放电功能,既有海水鱼类,也有淡水鱼类。它们主要的放电器官大部分是由肌肉衍生出来的,如电鳗放电器官就是由尾肌转变而来。其放电器官由发电细胞构成,发电细胞在神经中枢指挥下,神经层出现极化逆转,从而产生电流,使得这些细胞就像一个个“小电池”一般。虽然每个发电细胞只能产生约0.1伏电压,但1尾长达2米的电鳗大约有6000个发电细胞,当它们串联在一起后,实测最大发电量可以超过550伏,从而达到电晕甚至电死其它动物的效果。至于电鳗为啥不会电到自己,赵亚辉解释说:“由于电流都会选择从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电鳗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传递,并不会电到它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电鳗的放电过程是脉冲式的,并不能持续放电。这一点也与皮卡丘放电后变得虚弱,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再使用绝招的状态相似。
《变形金刚》“能量块” 可燃冰也许是它现实生活原型
动画片《变形金刚》可谓80后的集体记忆,其从1984年首播起至今已有33年的历史。而其中贯彻始终的情节主线,就是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对于一种紫色的小方块——“能量块”的争夺。
《变形金刚》中机器人争夺的这种体积小、能量大的“能量块”,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原型,它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外形像冰块,一旦遇到火,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燃烧,但燃烧时间远远长于固体酒精,产生的能量也十分巨大。有专家表示,可燃冰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同等条件下,其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高出数十倍。以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为例,如果一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可燃冰是清洁燃料,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替代化石燃料,将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不仅如此,可燃冰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洋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是一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
《赛尔号》探索地外能源 与现今各国瞄准月球能源不谋而合
公元2110年,地球能源已接近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实现地外星系探索计划,人类制造了能源探索飞船赛尔号……这是动画片《赛尔号》中的情景。
动画片中的情景在未来或许会走进现实。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我国实施了探月工程,美国推进“重返月球”计划,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也纷纷提出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测计划。各国之所以对月球探索这么热衷,原因之一就是现代科学证明,月球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地球上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终究要耗光,而月球则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他说,月球上一个“白天”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半个月,表面没有大气、电离层等遮挡,十分利于太阳能的采集。同时月表没有建筑物,可无限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而且月球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后输送到地球的技术也已解决。
月球上特有的矿藏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科学考察探明,月球上已知矿物有100多种,包括大量的铝、镁、钙、钛、硅、钠、铬、钾、锰、锆、钡、钪、铌等,另有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把外太空的资源开采后拿到地球上用,代价非常高昂,而且有些资源,如黄金、铂金等,品质如果不高完全没有必要开采。但有些资源,如月壤中含有的氦-3,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是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而且地球上没有,这就有必要拿回来。据了解,氦-3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超导电磁体冷却、半导体、超导实验、光电子、激光陀螺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但如何把氦-3从月球拿回来,是科学家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把外太空资源就地利用。这种方式也许更科学、合理。”郑永春强调。
《美少女战士》V型头饰 记忆合金打造才能与额头紧密贴合
在动画片《美少女战士》中,美少女战士每次变身时都会在额头上出现一个金闪闪的V型头饰。这个头饰能够和额头贴合得如此紧密,有人猜测,一定是由记忆合金做成的。
对此,有专家解释,记忆合金,又称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变形,之后又能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这样的特性就好像这块金属对自己之前的样子有记忆一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记忆合金。
而记忆合金究竟是如何记忆的,科学家表示原理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且具有百万次以上的恢复功能。这种合金的另一个独特性质是在特定温度下发生“超弹性”效应,表现为能承载比一般金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可恢复应变。
记忆合金以镍钛记忆合金为典型代表,在医疗、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火星车的车轮,将使用一种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非充气式网状轮胎,它比“好奇”号使用的铝制车轮能承受更大形变与更多载荷。(记者 付丽丽)
栖霞龙凤胎的九年蜕变路:爱和付出伴他们成长,也改变了整个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淑玉
九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却足以见证两个孩子的成长。
出生时曾因无力承担住院费而获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的关注,栖霞市苏家店镇一对龙凤胎的成长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九年间,从最初帮忙筹措住院费用、奶粉等爱心物资,到对接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和好心人接力帮助,再到每年冬天借助“新年心愿”大型公益活动为两个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栖霞这对龙凤胎的健康成长,凝结着太多人的爱和付出。
变化不止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也悄然发生在孩子父亲刘学林和整个家庭中。众人的持续帮助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让他们一家逐渐走出贫困的阴霾,迎来了新的希望。
缘起:一个求助电话牵起九年关注情
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和栖霞龙凤胎的缘分源自一个求助电话。
2013年5月4日傍晚,栖霞50岁的刘学林又当爹了。和一般家庭添子的喜悦不同,这对龙凤胎的到来没给他带来多少欢乐,压力就扑面而来。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靠不到一亩苹果园、一个人的口粮地和低保金过生活,已有一个女儿,突然又添了一对龙凤胎,刘学林很难想象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齐鲁晚报2013年5月8日B15版曾报道)
比这更迫切的是,如何照顾刚出生的这对龙凤胎。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刚做完剖腹产手术无力照料孩子,年迈的刘学林也不懂得怎样照顾新生儿。孩子的哭闹声一响,他就只会拖着不大利索的双腿,把奶瓶轮流塞到姐弟俩嘴里,可这样一来孩子又会因吃得太多闹肚子。没钱买尿不湿,刘学林的一双儿女只能垫着生硬的红色卫生纸,刘学林的一对儿女让产房护士和新手爸妈们操碎了心。大家看着心疼,经常抽空帮他照看孩子,并悄悄送来饭菜和衣物。
“你们快来帮帮忙吧,这俩孩子的住院费都凑不够,更别说以后的生活了。”不忍看着这对新生的龙凤胎没有着落,产科病房一位陪床家属拨通了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的电话。到医院落实了情况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通过报道为龙凤胎募集爱心物资。莱山区一位热心人匆忙送来两罐婴儿奶粉和一袋给孩子妈妈的成人奶粉,刚为人父的他想给这对宝贝帮点忙。看到报道的当天,两位好心人直接驱车赶往栖霞,给龙凤胎送去了奶粉、尿不湿和衣服。陆续还有人将爱心物资和善款送到报社,委托记者代为转交。
此后的日子里,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对龙凤胎的关注也没有停止。联系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帮忙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协助帮忙解决孩子们家里遇到的困难,每年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前夕还会为两个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龙凤胎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时刻,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都曾参与过。
这份牵挂一直持续了九年。
变化:龙凤胎长大了,更爱笑了
时光飞逝,龙凤胎双凤和双豪也在悄悄长大。
出于对双凤和双豪健康成长的考虑,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会长泮爱香多方联系,终于在龙凤胎三个月时,为他们寻到了长期资助人,一位来自台湾的好心人岳婉琦每月出资1200元,助力两个孩子的成长。
一岁生日时,双凤和双豪在老家由父母照顾,多数时间都光着屁股在炕上玩,有好心人送来零食和水果,姐弟俩就疯抢着跑开。受妈妈影响,姐姐双凤有时会木然地盯着前方。
”快两岁了,这俩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有时妈妈发病还会打他们。“担心两个孩子的成长,征得资助人的同意后,泮爱香又和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义工们及时与红苹果幼儿园取得联系,决定将两个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得知龙凤胎家中的情况,红苹果幼儿园园长也大为感动,承诺只收取一个孩子的费用。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老师们开始一点点教会双凤和双豪学习吃饭、穿衣及沟通的各种小技能。从最初的遇人眼神躲避到后来的开怀大笑,双凤和双豪的性格有了很大变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族遗传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双凤的学习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时常反复,本该升入一年级的双凤在红苹果幼儿园继续呆了一年后,不得已被送回老家上学,而双豪则继续在幼儿园住宿,白天到栖霞城里的小学上学。
日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双豪所在的红苹果幼儿园时,正逢周末,双豪和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正在院子里玩游戏,笑闹间,双豪的脸上笑意不断。而在一年前,他还是个羞涩而少言的男孩,只好意思在记者耳边小声念叨“我喜欢吃熊大熊二的饼干,姐姐喜欢巧克力”。
因为对两个孩子的挂念,每年新年心愿活动启动后都会有热心人为双凤和双豪准备礼物。去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姚晶晶认领了两人的心愿礼物后,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另有热心人为小姐弟购买了牛奶和零食等。看着堆了一地的礼物,双凤和双豪高兴地叫了起来,迫不及待想要拆开零食。
而今年,双豪的心思显然已经不在吃食上,甚至他还学会了分享。因为当天下午要带双豪回老家,义工们提前准备了饮料、零食和米面等生活物资,偷瞄了下东西,双豪提前做好了安排“糖带给双凤,饮料留给大姐姐回来喝”。兜里揣了一把糖,一路上双豪却没舍得吃一颗,刚进院门他就塞给了姐姐双凤,还悄悄回到里屋,剥开糖纸塞到妈妈手里。
“这是叔叔阿姨送我的画画工具,柜子里还有新书包。”尽管不常回老家,双豪对家里的东西了如指掌。和双凤在院子里玩了一阵,姐弟俩干脆趴到炕上画起了画。尽管相聚的时间不长,但姐弟俩脸上始终挂着笑,俩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希望:爸爸的腰杆挺了起来,还想留着新房间给孩子结婚
变化的不仅有龙凤胎姐弟俩,爸爸刘学林和整个家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九年前,面对突然降临的一对小生命,刘学林来不及高兴就被扑面而来的压力击中。而如今三个孩子都被照顾得很好,马上进入花甲之年的刘学林精神头明显好了很多,腰杆挺直了,家里也不再杂乱不堪,说起未来的日子,他充满了劲头。
“我们全家都很感谢齐鲁晚报,是你们的报道让好心人知道了我们。”刘学林至今对当初的报道记忆犹新,报道刊发后第二天就陆续有热心人上门,这之后公益团队和社会各界陆续帮忙,让他从困境中脱身。
更多的帮助一直在路上。得益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刘学林的老屋“旧貌换新颜”,漏风的木门和窗子被换上了保暖的铝合金门窗,墙壁、地面等也得到了修缮和改造,如今家里亮堂了很多。去年,在共青团烟台市委的“希望小屋”项目的帮助下,四间老屋中的两间也被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独立学习空间。原本杂乱无章的房间被清理出来,装上了崭新的书桌和衣柜,打造成了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双凤和双豪有了更多“归属感”。
九年来,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始终牵系龙凤胎一家,不仅进行为两个孩子联系幼儿园、学校,协助解决孩子上学途中遇到的问题,还经常带好心人和爱心企业上门,解决刘学林一家的生活问题。“泮老师和这些义工帮了大忙,没有他们孩子不会被照顾得这么好。”刘学林将大家的付出一一记在心里,这些也是他生活的动力。
“我住这间,大姐姐和双凤住这间。”领着记者参观时,双豪显得很自豪,他端坐在书桌前对着画笔爱不释手,此外还特意拉开衣柜,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宝贝”。衣柜里存着热心人送来的新书包和几件姐弟俩没舍得穿的新衣服。
“大闺女在儿童村,成绩很好也很懂事。”说起孩子们的近况,刘学林嘴角忍不住上扬。大女儿小伟是最让他自豪的,尽管平日不在身边,却是他最大的希望。翻出家中仅有的一张证件照,刘学林忍不住告诉记者,小伟性格活泼又爱跳舞,刚刚剪了短发,上次回家他差点没认出来。
说起未来,刘学林的眼睛里也有了光。和妻子搬到最东侧屋里后,他一改往日的邋遢,每天都为孩子们精心打扫房间,“有好心人来看了以后说,这间新房给双豪留着娶媳妇都够用”,好心人无意间的这句玩笑话,似乎在刘学林心里种上了希望的种子,已近花甲的他有了更多奔头,只盼着孩子们快点长大。
瞭望 |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如今,农田中鲜见人影,取而代之的是播种机、采棉机等现代机械,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5%,居全国领先水平
打破制度壁垒、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限制……2024年来,第十二师在全疆率先实施“城建档案分段接收”机制,节约企业办理时间,提高工程档案接收效率
近年来,兵团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出生于1947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投身农业机械科研工作已有57年。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制出膜下滴灌铺管铺膜精量播种机,填补国内同类农机具的空白,助力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实现质的飞跃。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兵团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陈学庚说。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兵团农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工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工业结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兵团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构建既覆盖兵团又辐射地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为新时代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农业强、工业优、文化兴,兵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2024年5月15日摄) 胡虎虎摄 / 本刊
强产业:带动区域发展
曾几何时,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少得可怜,北纬42度以北的地区甚至被国外专家视为“植棉禁区”。
而如今,棉花已成为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棉花产量占全国近1/3。以棉花为核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不断凸显。
在位于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内的智慧农业试验基地,虫情测报灯、苗情摄像头、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有序分布。环境监测站实时更新气象、光照、水分等信息,这些数据在中控室内一览无余。
“从种到收,实时监测,使用手机就可以看到棉花在各个时间段的生长情况。”共青团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文江说,智能化让田间管理更便捷高效,预计亩均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远超兵团农垦战士首次试种棉花成功时的60多公斤。
在我国,要问“农业机械哪家强”?兵团必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曾经的兵团人挥舞坎土曼,硬是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开垦出大片良田。如今,农田中鲜见人影,取而代之的是播种机、采棉机等现代机械,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5%,居全国领先水平。
“公司研发的新型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2%,打破国外采棉机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远销30多个国家。”新疆天鹅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宁说。
此外,兵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全国1.3亿亩土地。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兵团工业的引擎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作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兵团创办了当地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新疆第一匹布,制出了新疆第一块方糖。
进入新时代,兵团经济发展也迈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借助改革东风,兵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兵团工业增加值达1402.24亿元,对兵团生产总值的贡献接近40%。
肩负着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重任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应运而生,如今已聚集近4000家企业。依托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天山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形成140万吨电解铝产能,形成了从铝土矿、氧化铝到电解铝、高纯铝、电池铝箔研发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
“天山铝业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成为兵团重点骨干企业,吸纳就业近6000人。”天山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庆云表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协同优势,有助于形成“链主”磁吸效应,聚集相关企业。
近年来,兵团主动融入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打造新型工业生产体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兵团培育了一批优质‘名片产业’,将持续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研究专家、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张爱萍说。
谋改革:释放发展动能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兵团第十二师区块地处乌昌腹地,周边有不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打破制度壁垒、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限制……2024年来,第十二师在全疆率先实施“城建档案分段接收”机制,节约企业办理时间,提高工程档案接收效率。
第十二师还积极推广项目拿地即开工、双线并行、触发式审批模式,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许可“容缺办理”等机制,以往需耗时3个月的手续,现在一天就能办完。截至2024年9月底,第十二师已招商引资212个项目,形成投资实物量84.86亿元。
近年来,兵团聚焦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深化制度创新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产业聚集新高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拥有优越的天然牧场。然而受困于较为单薄的产业链条,新疆未能孵化出响当当的乳业品牌,新疆牛奶“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规模化做强优势产业,新疆天润乳业积极打造资源整合平台,聚焦低温酸奶、锁定年轻消费者、持续产品差异化创新,参与乳业市场激烈竞争。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微企业,逐渐蜕变成为国内乳业市场一匹黑马。2023年,天润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7.14亿元,较上年增长12.62%,其中疆外市场占46.02%。
兵团坚持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一体部署、协同推进,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同时助力国家降碳行动和能源转型。
9月,中新建电力集团3吉瓦光伏项目送电一次成功,并网投运进入倒计时,每年可为石河子市提供约7.5亿千瓦时绿电,相当于减少约22万吨标准煤的排放量。
“项目将光伏发电和沙漠治理、生态农业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可循环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供电产业副总经理杨宝起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集奶牛养殖、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天润丝路云端牧场(2024年5月16日摄) 胡虎虎摄/本刊
扬精神:赋能文化润疆
在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众多游客在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前驻足良久。
“曾经,兵团人为了节约资金用于新疆第一批工业建设,把磨烂的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这件军大衣共补了296块补丁。”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长甘霖说。
近年来,兵团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兵团把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边境哨所等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让英烈模范成为“教师”,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同时,兵团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计划,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在全国巡演。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戍边60年故事改编的大型音乐剧《活界碑》,广受好评。“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兵团,了解兵团人的坚守与奉献。”兵团歌舞剧团团长蒋玫说。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兵团注重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兵团文化融入师市团镇建设中,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基层文化阵地、校园、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场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兵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中学,课堂上,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族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述历史典故;社团课上,孩子们弹古筝、跳麦西热甫、写书法,亲身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我们以细流滴灌的方式,在构建校园文化和设计特色课程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十九团中学副校长王华介绍说。
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兵团坚定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文艺创作与文化供给、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用辛劳和勇毅续写新时代的兵团荣光。
(记者:李自良 何军 蔡国栋 孙哲 苟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