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维修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千万富翁戴俊:见义勇为不幸身亡,整个城市为他哭泣2、铿锵玫瑰竞芬芳3、用赤诚之心当好群众贴心人:记韩城驻窑头村第一书记陈涛

千万富翁戴俊:见义勇为不幸身亡,整个城市为他哭泣

2007年7月1日,古城西安的雨如断线的珠子肆意洒落,淋湿了地,淋湿了房,也淋湿了西安无数市民的心。

天刚刚亮,数万名西安市民奔向同一个地方,他们手捧白菊、眼含热泪,并拉起“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

这些人里有10岁的小强,他早早起床跟随母亲来送别英雄,也有70多岁的退休夫妇赵老先生及其妻子,二人相互搀扶着赶来瞻仰英雄遗容,更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素不相识,但都为了悼念英雄而来。

女孩孙蓉拖着受伤的腿艰难走来,跪在遗体前声泪俱下:“戴叔叔,要不是你,我早就不在这里了,我对不起你啊!”

究竟是何人让这些市民自发前来悼念?孙蓉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此人又遭遇了什么不幸离世?

原来,英雄名为戴俊,几天前因见义勇为被歹徒刺伤,当场离世,他救下的女孩正是孙蓉。

1964年戴俊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户小村庄里。

父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做细耕苦种田,依靠辛勤的劳作支撑起这个六人大家庭。

对于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而言,想要让孩子走出农村改变命运,最公平最好的方式便是读书、上学。

戴俊的父母深知这个道理,于是拼尽全力也要供四个孩子读书,作为家中的长子,戴俊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空闲时间还帮助父母下地干活。

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向成绩优异的戴俊却在高考时出了岔子,高考的压力让戴俊紧张到失眠,身体疲惫不堪,最终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可家中还有三个弟弟要上学,为了分担父母的重担,戴俊放弃复读决定回家种地。

时间一久他开始厌倦了这种一望到头的生活,与其守着一亩三分地还不如学一门技术傍身,说干就干,1983年他只身一人跑去盐城一家理发店当学徒。

经过几年的学习,戴俊盘下了一家理发店自己做老板,他技术不错、为人善良,因此不少人都乐意来照顾他的生意,小日子越过越好。

1988年春节,戴俊接到了一通来自陕西韩城的电话,正是这通电话让戴俊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

电话那头是他的堂弟戴成,戴成告诉他韩城正在进行旧城区改造,因而对铝合金门窗的需求量很大,戴成邀请他前往韩城一起创业,做铝合金门窗安装。

认真思虑过后,戴俊认为这是个翻身的好机会,于是向同学借了2000元后便果断踏上前往韩城的火车。

为了省钱戴俊买的是站票,舟车劳顿但戴俊难掩激动,看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他内心澎湃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抵达韩城后,戴俊拿着全身家当和堂弟投资开了一家公司,主要做安装铝合金门窗的业务。

可他们两个外地人,难以博得当地人的信任,空有一腔热血却没生意可做,一时间兄弟二人陷入危机之中,公司面临倒闭。

一筹莫展之时,戴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先干活后收钱,干得不好不要钱。”

戴成虽有些担忧可也别无他法,饭都快吃不起了倒不如放手一搏,万一成功了呢?

凭借这种策略,吸引了不少人注意,陆续有生意找上门来。

兄弟二人的专业能力再加上细心的态度很快博得了顾客的信任,口口相传之下,不少人纷纷上门来找戴俊干活,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从1998年到2000年,兄弟二人打拼了12年,办公地点从最初的小门店搬进了窗明几净的写字楼里,戴俊也成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公司老总,但他并没有忘记家中的兄弟,将三个弟弟接到韩城一一为其安排了工作。

随着生意日渐壮大,韩城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2000年,戴俊拿着1000万注册资金前往西安成立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

依仗着这么些年积攒下的口碑和人脉,公司在2007年市值就达到了4000万元左右,戴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还获得了“陕西省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的称号。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戴俊想替别人撑伞,如今有能力了,他在慈善事业上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他首先帮助的就是自己同村的乡亲,先后将同村300多人带到西安干活,他深知农村人的不易,尽最大努力善待乡亲们,同村的人跟着他干活收入高了不少,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善。

不仅如此,戴俊还自费将村里的泥巴路修缮成能通汽车的水泥路,方便村里百姓出行。

每逢春节,戴俊都会抽空回家乡,探望村里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并送上慰问金。

为弥补自己因家境贫穷无法继续读书的遗憾,他出资10万元在家乡阜宁中学设立了奖学金,帮助那些像他一样成绩优异却因贫困无法继续读书的孩子们。

对待其他孩子都如此用心,更不用说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

2007年6月26日,戴俊放下繁忙的工作陪在女儿苏苏身边。

苏苏已经上高一了,正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为了支持女儿的学业,戴俊在学校周围租了一个学区房方便苏苏上下学。

傍晚时分,他怕在家打扰女儿学习,于是独自出门散步,顺便前往环城西路的一家照相馆取照片。

仲夏的夜晚总是那么让人陶醉,深紫色天空布满星星点点,显得格外耀眼,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洁白的光芒洒向大地,给周围的景色都镀上一层纱,风徐徐吹来,格外清新、凉爽。

路上行人不多,戴俊沉醉在夏夜之中,忍不住驻足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感受清风。

就在此时,一道呼救声打破了这片宁静:“救命啊”。

戴俊闻声赶去,只见一名女子被三位歹徒围着,歹徒手中拿着刀,去抢夺女子手上的包。

女子名叫孙蓉,和戴俊女儿差不多的年纪。

据孙蓉所说,当天是她上班第一天,在公司掌管财务,下班时老板交给她一张10万余额的银行卡并叮嘱她好好保管。

下班路上她见前面三人边走边打闹,就想着从一边快速绕过去,不料其中一名歹徒突然在她身后夺包,并拿刀威胁她把身上的钱交出来。

想着老板的10万块,孙蓉无论如何也不肯就范,却不想被歹徒拿刀刺伤腿部,惊恐之下她大声呼救。

千钧一发之际,戴俊出现在她面前。“你们在干什么!”戴俊大声呵斥三名歹徒。

见自己“好事”被破坏,其中两名歹徒恼羞成怒持刀向戴俊逼去,几人搏斗起来,已经40岁的戴俊根本不是两个青壮年的对手,不慎被对方刺中脾脏部位,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染红了孙蓉的记忆。

见惹了大祸,三名歹徒连忙逃走,孙蓉立马拨打急救电话。但伤及心脏,等救护车到达时戴俊已经因失血过多不幸身亡。

当时戴俊身上没有身份证件,只有一部磨损严重的小灵通,因而警察还以为他是个来西安的务工人员,不免为其家人担忧,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日后生活该有多艰难。

警察给戴俊的家人拨去电话,告知戴俊因见义勇为不幸牺牲的事情。

听闻此噩耗,女儿哭泣不已,她还在满心欢喜地等着爸爸回家,却不曾想今日一别竟是最后一面。

戴俊英勇救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无数西安市民前去悼念戴俊,被救的孙蓉在灵前长跪不起、失声痛哭。

由于向戴俊遗体告别时孙蓉不停跪地磕头,导致腿上的伤口再次破裂恶化,鲜血直流。

“如果戴叔叔的家人不嫌弃,伤好后我可以到他家做牛做马,不要一分钱,否则我的内心永远不得安宁”孙蓉如是说道。

为了给逝去的戴俊一个交代,西安警方加大侦查力度,终于在不超过十天的时间里抓住了嫌疑人。

被抓的三人也不过十七八岁年纪,据三人交代,他们早早辍学常年混迹网吧,那天想去上网但身上没钱,恰好碰见刚下班的孙蓉,就想着从她身上“捞一笔”,却不想被戴俊撞见,于是便有了后来那些事。

经法院审理判定,三人犯下抢劫罪、掠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处罚。

判决结果一出来,无数人拍手称快,可逝者已逝,戴俊再也回不来。

陕西籍导演邢潇在媒体上看到戴俊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决定将他的事迹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平民英雄。

2008年6月26日,在戴俊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这天,《戴俊》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一点一滴地叙写了戴俊从白手起家成长为一个企业家的过程,塑造了一位出身贫寒、立志高远、乐善好施的企业家形象,当影片再现主人公戴俊为救陌生女孩应勇就义的一幕时,古城观众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戴俊走后,他生前经营的公司由其妻子卞正琴、四弟戴贵等亲人经营。

戴贵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称,戴俊走后这一年,员工悲痛不已,随即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以慰藉戴俊在天之灵,因此公司产值也实现了大突破。

另外,戴俊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以后,许多客户慕名而来,表示信得过这样的企业,愿意把工程交给他们公司来做,公司平稳地向前发展。

接手哥哥公司的戴贵将哥哥乐施好善的优良美德传承下来。

2010年,戴贵以公司名义向慈善协会捐赠一百万,用以资助一百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2021年4月,戴贵又同陕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住房改善项目,为见义勇为的家庭提供帮助。

“有一种倒下叫做站起,有一种逝去叫做永生。戴俊永生!”这是电影《戴俊》的结束语,如今是戴俊离开的第15个年头,虽躯体已不在,但他的精神永存。

铿锵玫瑰竞芬芳

雷小玲是大荔县人,出生于农业县的她,对农业有着执着的热爱。“人生的意义不在自己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对社会贡献有多大。回馈社会,才是无悔的追求。”记者见到雷小玲时,她正在大棚里忙着给葡萄上架、掐芽。

2012年初,雷小玲走进韩城,成为韩城神农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七年多来,她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带领员工,在占地300亩的土地上建成17座现代化设施大棚及露天葡萄园,引进20多个国内外先进葡萄品种,实现全园道路硬化,建成滴灌灌溉和人工湖工程。新建的百吨冷库已竣工,观光平台、葡萄走廊、办公大楼及农民培训室、员工宿舍楼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全园24小时动态监控。走进园区,千余亩葡萄藤接天连叶如层层绿波,沁人果香扑面而来,成为风景优美的AAA级旅游景区。神农果业成功实现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三产融合”。同时,神农果业合作社并购合阳两个百亩葡萄庄园,带动韩合农业、经济迅速发展。2013年5月,神农庄园先后荣获“陕西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产品诚信生产企业”“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合作社”“种植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

面对成绩和荣誉,雷小玲没有止步于此,她萌生了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想法,与丹凤葡萄酒厂达成合作意向。 2016年,“彩妹”牌葡萄酒进入市场,自此,韩城有了自主品牌的葡萄酒。 2018年,“彩妹”牌葡萄酒参加法国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一举荣获中国区唯一一个金奖,成为千年古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神农果业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及旅游观光、采摘等销售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成立了销售公司——韩城市宝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神农葡萄庄园2号园,计划3至5年内,完成5个园区建设。建成后,将形成葡萄酒、葡萄饮料、葡萄粉等葡萄深加工产业链,每年直接产值将达上亿元,辐射带动劳动力就业约5000人。

2017年,雷小玲应邀加入女企业家协会,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全市脱贫攻坚战,产业扶持100余户贫困户,为周边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发展农户种植葡萄。通过提供产业帮扶,贫困户每年分红1000至5000元,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雷小玲说:“劳动收入和入股分红不仅改善贫困户的生活,也给他们带来发展动力,激发创业激情。”

创业路上,雷小玲始终步伐坚定。她的辛勤付出,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担任神农庄园总经理的同时,她还担任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金城商会副会长、市葡萄协会秘书长。职务越多,肩上的担子越重,她深知,今后的路会更长、更崎岖,她将时刻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继续为妇女姐妹提供就业岗位及产业帮扶,为韩城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韩城文化的传播“使者”

——记陕西金星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芳萍

韩城日报记者 程晗

2015年8月,大型历史话剧《司马迁》首演,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扩大了史记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9月,艺术纪录片《因指见月》首映,影片完整记录了话剧《司马迁》创作期间,主创团队对司马迁及《史记》于当世之意义的思考,该片获2017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 2018年陕西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

2016年7月,电影《花椒红了》开拍,该剧首次以电影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韩城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并将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搬上荧幕,展现了椒农奋发向上、激情创业的精神风貌,将韩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给世界。

说到这些获奖作品,就不得不提这些影视剧作品的出品方——陕西金星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公司董事长雷芳萍。2014年,雷芳萍创立韩城首家影视文化创作民营企业——陕西金星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以来,雷芳萍将目光聚焦韩城,挖掘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根源,以影视文化向世界讲述韩城故事,让更多的人心往韩城。而她,始终站在银幕之后,静静做一名韩城“义务宣传员。”

“我是一名韩城人,热爱文艺,更热爱家乡文化。”雷芳萍说,因为司马迁,韩城被称为“文史之乡”,《史记》更为世界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但弘扬司马迁精神的影视作品很少,所以通过影视剧的形式,把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及他轻生死、重道义的精神表达出来,让大众更加深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这是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的责任。

公司成立四年多来,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成长为现在的规上企业,先后联合投资拍摄了电视剧《猎金行动》《觉醒》《拯救者》《绝不认输》、电影《黄河入海流》等反映中国人民在变革发展中的励志故事,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内外奖项。

在公司日渐成长的同时,雷芳萍时刻不忘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寒暑假,公司都会设立实习岗位,让大学生锻炼学习、提升技能。不仅如此,在扶贫济困、敬老爱幼、慈善募捐的道路上,处处都有她的身影:为芝阳镇花马庄村残疾人贫困户送去棉衣棉被、生活用品;为西庄镇南潘庄村贫困学生送去助学物资;为敬老院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为学校捐书助学。2018年1月,公司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设立文创基地,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并带动周围村庄妇女劳动力就业。

2018年,雷芳萍被推选为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在这个集体里,她就像“班长”一样,带领姐妹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他人、共同进步。担任会长以来,她组织女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赴芝川镇博文学校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开办“皓月文化沙龙”,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引导大家参与文化讲坛和朗诵艺术、花艺、茶艺、美丽课堂及魅力风采展示等,在交流中增进友谊、提升技能。

“创立企业,让我热爱韩城、热爱文化的心,有了寄托和释放,我会一如既往,用影视文化产品为家乡的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雷芳萍说。

协会中的“小太阳”

——记陕西永建建筑安装公司总经理王玉芹

韩城日报记者 程晗

第一次见到王玉芹,1米7的大高个让她在人群里非常显眼,简单的朋友聚会,她细心照顾着每个人,谁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她都悄悄记在心里。

“小玉姐是协会里的‘小太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找到她,她都会非常热情的帮忙。”市女企业家协会金融顾问曹焕萍说。

大家口中的“小玉姐”就是王玉芹,23年前,她从桑树坪镇嫁到新城办河渎村,跟着丈夫史永建干起“家族事业”——安装铝合金门窗。“那时候,铝合金门窗刚兴起,村民盖房几乎都选择安装铝合金门窗,小生意红火得很,虽忙,但从不怠慢任何一位顾客,任谁都是仔细丈量、设计和安装。”王玉芹说,“秉承着这份初心,为我们后来发展彩钢、钢结构建筑安装行业奠定了基础。”

“2002年,我们放弃家族事业,白手起家,从事彩钢、钢结构建筑安装,从零散小活做起,到现在成立公司,承接大型厂房工程建设,这十余年来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王玉芹说,“龙门镇镇区新建的果蔬市场、黑猫炭黑原料库、维康公司生产厂房、黄河煤化碳黑仓库及合阳现代化奶牛场等都是我们的‘作品’。”

与王玉芹的彩钢建筑事业一同成长的,还有她萌芽生根的爱心。“以前,每天都很忙,在工地和厂房之间来回奔波,后来成立公司,大型建设工程由丈夫带队做,我就慢慢清闲下来。后来,接触到新城商会志愿者团队、‘水姐’爱心团队等多个慈善团体,跟着他们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发现生活的意义远不止眼前的钢结构厂房。”王玉芹笑着说,无论多忙,只要志愿者团队有活动,她都腾出时间参加。2016年冬,在司马迁景区当志愿者,在灯光节开幕前帮忙布置景区、引导游客。今年元宵节,又跟随妇联,来到古城参加志愿活动,维持元宵节“暖心饭”活动现场秩序,都让她感到很充实。

2018年,王玉芹成为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说是副会长,在王玉芹这儿,她把这个“官”当“后勤部长”来干,不管协会组织什么活动,或是谁遇上了麻烦事,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热心帮忙,在协会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玉姐”。

春节期间,我市“ 2019·奔跑吧韩城”新春健步跑活动通知发布,王玉芹得知后,踊跃报名,与协会20多名女企业家一起参加。“新年第一跑,整装再出发,我们女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企业也要奔跑追梦。”王玉芹说,“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艰辛,钢结构建筑行业势必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未来,我要紧跟时代脚步、履行社会责任,为韩城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90 后的“娘子军团”

——记喇叭声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璐

韩城日报记者 王梦妮 文/图

初见高璐,她在位于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的办公室正有条不紊地给同事安排工作,眼前这个身材娇小的女孩身上,仿佛蕴藏着巨大能量。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高璐,曾从事讲解员、导游工作。2015年,生性好强的她怀着期待与梦想,带着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参加了我市首届创业大赛,并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她成立金喇叭少儿口才培训中心;同年10月,创办韩城金喇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5月,她成立陕西省喇叭声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用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优越的平台,赢得家长的广泛认可。先后在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南湖公园设立两个校区,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

作为喇叭声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璐致力于为全市妇女工作贡献力量。近年来,公司累计为100余名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为50余人提供创业就业机会,获韩城市2018年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称号。高璐说: “公司十几个工作人员中,只有一名男性,我们的团队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每年通过妇联、人社局招聘许多返乡女大学生及贫困户,为她们提供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

短短几年,高璐和她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喇叭声声少儿口才系列教程以它独特的教学方法、国际化的多媒体配套教材,在全国进行推广加盟。目前,已有合阳盟校正式投入运营,来自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内蒙、西安等省或地区的28家语言培训机构已加盟喇叭声声特色课程《春节礼仪小达人》,不仅为孩子带来灵动的课程,也把韩城文化推向全国。她和团队带领学员参与电视剧《白鹿原》、微电影《汉缘韩城》《我要拍电影》《含情脉脉》等拍摄。不定期开设语言教师培训。截至2018年,累计培训学生2000余人次。三年来,她带领学员赴北京、杭州等地参加演出、比赛,为学员带来各种舞台展示的机会,在全国宣传和提高了韩城知名度。

公司成立以来,高璐带领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16年,开展儿童礼仪家长公益课堂,首次将儿童礼仪课带入校园;2017年,参与市妇联组织的“女企送温暖 巾帼在行动”活动,为贫困妇女儿童送去爱心围巾;2018年,开办“魅力韩城、智慧父母成长计划”公益课堂,“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做智慧父母”公益讲堂,让家长和孩子在爱的滋养下成长进步。下一步,公司将致力于更多公益事业,为更多孩子和家长带来福利。

2017年7月,高璐加入女企业家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她表示,作为女企业家协会的一员,会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未来,公司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妇女创业、就业,带动归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更多女性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为妇女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好地服务妇女就业、服务韩城发展。

来源:韩城日报

用赤诚之心当好群众贴心人:记韩城驻窑头村第一书记陈涛

初冬的窑头村,天空蔚蓝、土地广袤,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村旁的小溪水缓缓地流淌着,远处的松柏郁郁葱葱,这一切对于远离城市喧嚣的窑头村第一书记陈涛来说都是那么新鲜。

村里来了小陈书记

为了加强包联村帮扶力量,2017年8月份,原在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办公室工作的陈涛受教育局党委委派到桑树坪镇窑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半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协同帮助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陈涛用坚守、真情和实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全面融入了村里的生活,成了群众心里的好“后生”和领导眼里的好干部。

村里人说陈书记来了,村里的好事多了,梁建平家的宅基地上也盖起了一座漂亮的小平房;程效彬、袁恩来家里的土坯房变成新房了。程效彬老人看着家里洁白的乳胶漆墙面及崭新的铝合金门窗,高兴地说:“自己能住上新房,多亏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陈涛”。

说起程效彬,他年轻时还是农村一个基建队的包工头,因一次意外,在工地上腿部受了重伤,经过几次手术治疗,腿总算保住了,但也丧失了劳动力;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子也是多年重病缠身的病人,经济困难,生活艰难。改建自家的危房想都不敢想。驻村后,陈涛了解了实际情况,一有时间就去程效彬家里帮帮忙,把国家的危房改造扶贫政策一一给老人讲清楚,去的次数多了,老人和陈涛也熟了,也下决心翻修房子了。

驻桑树坪镇窑头村第一书记陈涛(右一)在工地了解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初冬的窑头村已经显得格外寒冷,加之离城太远基建队不好找,陈涛和村干部忙里忙外,从地基处理、屋面处理,门窗水电的安装再到建筑垃圾的清理,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帮助程效彬将房屋建好。在程效彬的带动下,在陈涛的牵头下窑头村其他两户经济困难的人家也相继完成了危房改造和自建房建设。

到村里已七个多月,他已习惯每天到村东村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去了解情况,村里的细微动态他都摸查的一清二楚。得知梁建平家里因供孩子上大学经济困难,他就多方打听就业消息,多次与有关方面协商、沟通,经过多方努力为他们夫妇两人落实了象山中学公益性工作岗位,还给程效彬在林源学校找到一份保安工作,老人心里乐开了花,逢人就夸陈书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家里的危房也翻新了,工作也落实了,生活也有了盼头了,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就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小伙子”程效彬说。

在陈涛的多番努力下,村里三户人家的住房工作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其中的两户也有望明年脱贫,这让陈涛倍感欣慰。从危房改造到教育扶贫和就业帮扶,使这几户贫困户能够自食其力,实现扶贫、济困与就业的有效联动。在窑头村脱贫攻坚作战室的帮扶措施进度表中,一一罗列着扶贫工作动态图,这是七个月来陈涛辛劳为民的最好证明。哪户残疾人员需要医疗费用;哪户人家孩子成绩优秀经济困难需要帮扶,他都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咱第一书记对我家特别照顾,帮我家盖起了新房,娃上大学家里经济困难,陈涛这娃为了给我们联系到工作,不怕累来来回回从城里到村里往返了好几次。记得他给我落实公益性岗位那天,大清早还下着雨,陈涛一个到人社局了解公益性岗位,真是不怕麻烦,给我们夫妻俩找下象山中学公寓管理员的工作,现在我们一家生活有了保障,也脱贫了,非常感谢第一书记”。村民梁建平说。

“有时候我觉得对每家每户,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的事情很小,但是他们见了我非常热情,经常把这个事情记挂在心上,或者是让我去他们家吃个手擀面什么的,我就感觉群众这种感情很真挚,我也很感动,作为第一书记,我一定要让窑头村乡亲的日子有一个大的转变。目前有好多的设想、工作都没有做完,给自己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我还要继续努力。”陈涛说。

驻桑树坪镇窑头村第一书记陈涛(左一)入户慰问贫困群众

在窑头村陈涛总是冲在最前面,既要当好讲解员、调解员,还要搞好村里的基础建设。为了解决好孤寡老人老有所养以及其他留守老人日间照料问题,陈涛跑资金、争项目,到镇政府落实资金缺口,加快了幸福院的建设进度,目前幸福院的基础框架已见雏形。为了给窑头村搭建更为便捷的致富路,陈涛多次和交通局协商,加宽了村委会到寺塔组6.8公里村级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生产难的问题,目前道路硬化正在施工当中。紧接着改造自来水设施,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亮化美化净化村里的环境,在陈涛的工作计划中,他在窑头村要干的事情还很多。

“村上这几户人家的经济确实困难,住房问题是解决了,而贫困根源在哪里呢?这四个月我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走访入户调研,了解到这两年村里的万亩核桃的产量和销量都不景气,有的村民一年忙下来还是负数,让我很揪心。我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心里也很着急,单一的农作物核桃,使村民的经济得不到保障,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陈涛说。

对窑头村经济的准确把脉之后,陈涛与村两委干部决定打一场翻身仗,先是动员村里党员带头种植一定规模的花椒示范园,随后准备带领群众新建1000亩规模花椒园,筹划村级合作社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联系和发展药材种植业,来改变村里单一的经济收入,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陈涛见识广,能力强,一到村就摸透了村情民情,由于我村自然条件受限,经济相对落后,陈涛多次和我们班子成员商量,决定改变单一的核桃种植,多发展耐寒的花椒产业及药材种植业,让村民富起来。”窑头村党支部书记程贵斌说。

对于窑头村的老百姓来说,陈涛就是老百姓走在田间地头里最贴心的人,对于扶贫工作陈涛总是说的风轻云淡、却饱含着他对窑头村沉甸甸的责任。这个春节陈涛一直在谋划新年扶贫工作,走亲戚会朋友不忘留意和交换各种信息,想方设法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为村里解决实际问题。“新的一年‘三变’改革、产业扶贫是重点,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我信心满满”陈涛说。(文/盛荣康)

扫一扫分享本页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