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农民钱袋子更鼓了2、人在洪水围困时:鄱阳油墩街镇决堤96小时3、“洪水冲不垮防返贫堤坝”——江西省鄱阳县灾后见闻
“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农民钱袋子更鼓了
“十四五”开局良好,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4.1和4.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上年同期缩小0.09。
技能培训助增收
河南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的乡谣农场里,村民们正在蔬菜大棚内浇水、采摘。“就近打工学技术,土地入股领分红,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村民刘建玉很高兴。如今,农场已经成为郑州市重要“菜篮子”生产基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为“十四五”农民增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揉谷镇,到处是进修培训的农民“学生”忙碌的身影。不少人是奔着马新世来的,他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高级职业农民。
马新世琢磨的新技术不仅能减化肥减农药,还能提高作物产量。“让农民学得会、用得着、真管用。”马新世说,来这里打工,一天工资有两三百元,还能学会瓜菜的种植新技术。这里的“田间课堂”带动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等200多人找到产业路,累计培训达2000多人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平均每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农村发展潜力大,返乡创业这步棋走对了!”在外打拼多年的孙中岭返乡任村党支部书记,建设乡谣农场,成立孙庄土地股份合作社。“抱团形成共同体,农业专家驻村培训,村里个个忙产业!”孙中岭对未来充满憧憬。
此外,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总量和收入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务工达1.74亿人、同比增长42.1%,月均收入达到4190元、同比增长13.9%。同时,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形势较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叶兴庆表示,不断稳定和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就能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优化结构促发展
“质量就是市场,牌子就是竞争力。”在江西产茶大县遂川,白土村茶农罗传恩注册并经营了多年“遂牌”茶叶,很有心得。今年,不少老客户通过手机下单,他坐在家里指挥采摘、制作、发货。“前不久,南昌一家公司一口气订了800斤,销售额30多万元!”
6斤的礼品盒桃子,售价88元一盒,订单不断。江苏泗阳县王集镇种桃大户章健尝到了绿色种植甜头,他说:“有机肥替代化肥,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一起上,甜蜜事业肯定越来越甜。”
靠着绿色兴农,章健家的鲜桃获得绿色产品证书,进了上海的各大生鲜超市。“绿色是咱的金字招牌,接下来还得努力擦亮品牌,带动桃子接着涨身价。”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5.38万个。
江西鄱阳县的田间地头,智慧农机等大显身手。莲湖大桥旁,鄱阳沃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田保姆”正操控农用无人机飞进农田。“有了无人机,省工又省时。”种粮大户王运林啧啧赞叹。
在乐丰镇育秧车间里,播种育秧机高速运转,已经萌芽的种子被均匀播撒在秧盘上。采用工厂化育秧后,5个工人平均一天就可以完成2000亩田的育秧任务,配合后续机械化插秧,既节约人工成本,每亩还可增产10%以上。
“会”种地变“慧”种地,稳住了农业增收基本盘。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农民增收的基础更牢了。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为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产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添动能
这边一朵“梅花”开放,那边一串“福”字相连。山东东营六户镇小许村的崔秀英,欣赏着自己剪的窗花。
砖瓦到顶、铝合金门窗的新房,水泥与砖砌成的整齐围墙,这个干净别致的农家小院就是崔秀英的新家。“多亏危房改造,我搬进了新房,还学会了剪纸新手艺,家门口就能打工、入学、看病,太舒心了!”
一季度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推动村内道路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季度农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5.9%,两年平均增长14.8%。
绿浪掩映金色橙果,微风轻送扑鼻花香,重庆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花果同树”的美景吸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好生态产出好产品,好风景也能变成好钱景。”大坝村党支部书记熊云波说,当地1.2万亩脐橙树长在青山绿水间,村里人跟着吃上了“旅游饭”,发展农家乐6家,脐橙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11家,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收入540万元。
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为农民增收带来新动能。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的后劲更足了。
四川苍溪县黄猫垭现代农业园区,前段时间,每天都有近万名游客在这里徜徉花海。“全镇有86家民宿和酒店,天天爆满。”君寨村村民段永喜一天接待了200多名游客。“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回来一起张罗农家乐,和和美美,幸福感提升不少。”周边的村民通过办民宿、搞餐饮等方式,户均增收3万多元。
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的作用。2020年,全国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6000亿元。今年还将打造15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2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江苏沭阳县青伊湖镇地头,种粮大户滕云飞承包的1.3万多亩的麦田里,30台无人机呼啸着进行植保作业。“瞧瞧,小麦长势有多喜人!”滕云飞尝到了科技种粮的甜头,“去年算账,种粮每亩纯收入500多元,总收入600多万元。”
稳就业、促创业、兴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希望的田野上,处处孕育着增收的喜悦……
(来源:人民日报)
人在洪水围困时:鄱阳油墩街镇决堤96小时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沈文迪 实习生 冯佳倩 朱小琴 何沛芸
只用了五秒钟。黄来援家的五层楼房倾斜,下沉,直到被洪水吞没,消失在视野里。
蓝顶白墙的楼房外观簇新,2015年翻修的。主人凭着吃苦耐劳和好人缘,一点点攒的、借的,凑够了100来万的置业款。
站在岸边,逃生出来的黄来援,看着他的家倒塌,激荡起三四米高的水浪,脑子一片空白。
黄来援的房子倒塌瞬间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配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图
7月8日,江西鄱阳县油墩镇,暴雨已经下了三天,穿镇而过的西河水水位猛涨,将圩堤冲出了四处缺口。几个小时内,洪水漫溢进村庄,冲垮楼房和道路。
村庄关于洪水的记忆,还是在22年前。那时,村民们躲到自家楼房的二三层避难,持续了三个多月。
这一次,洪水来的更迅疾。截至7月12日11时,江西已有鄱阳站、康山站、星子站、棠荫站四个水文站水位相继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水位仍在上涨。
吃着西河水长大的数万油墩镇人,又一次要在水困中求生。
荻溪村的决堤口,四栋房子被洪水冲走
决堤
西河也叫漳田河,鄱阳四大河流之一,起源安徽东至,途经鄱阳县,最终注入鄱阳湖。其中汛情最险处集中于油墩街镇和银宝湖中间,长度超12公里。
在油墩街镇段,千亩圩堤崇复圩护卫着五个行政村的1.3万人,近些年有惊无险。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7月7日8时至7月8日8时,江西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油墩街镇外河水位上升至23.7米,破1998年历史极值,圩堤超保证水位1.7米。
8日上午10点左右,荻溪村多位村民发现,西河南边堤坝处的一处闸口正向外喷涌着黄水,水势湍急。此时,距离荻溪村一公里处的武公村,也有村民发现田里冒出了“喷泉”。
荻溪村一角
近期持续强降雨,荻溪村村支书黄剑飞回忆,村里特地安排了巡堤员,没想到第一处决堤发生在内圩。
8日上午7点开始,港湖村委会源公村村民吴事逊冒着大雨把母亲家的贵重物品和衣物往自家运送,母亲的房子在低洼处,而他的房子在圩堤高处。
等到中午11、12点,源公村北侧的彭家湾突然发生决堤,浑浊的河水迅速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流入。村民们打着伞,站在高处,看着洪水吞没他们的农田,渐渐地,只有树冠的枝杈露出水面一角。
源公村的决堤口
源公村决堤前的景象,图中红圈内即为被水冲走的房子
48岁的吴事逊感到情况不妙。他赶到自家楼下时,妻子和母亲已经被困在二楼,村干部站在一旁,大声地呼喊“快点下来”。吴妻回忆,她们的鞋子都没穿,也顾不上了,“要命啊,逃命啊”。
紧要关头,吴事逊找来梯子架在楼梯和窗户之间,让妻子和母亲爬出来,再接她们淌水走到空地,此时积水已经没及大腿。
吴事逊的房屋邻近第二处决堤口,口子长约30米。由于圩堤路面与农田形成高低落差,倒灌的河水状如瀑布,并随着流量不断增大,圩堤路面出现断裂和沉降。被冲垮的道路斜插在水里,远远望去,就像码头。
大约40分钟后,吴事逊家对面的一间平房轰然倒下,紧接着是他自己的房子。
“被连根拔起”,房子像打雷一样轰然倒塌,被水推了30多米才彻底沉下去,看不见踪影。吴事逊的妻子眼睁睁地看着,在空地上泣不成声。
这间2014年盖好的房子几乎是他们全部家当。吴事逊早年在外打工,后来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上学, 2016年返乡开了间铝合金门窗店铺,夫妻互相扶持着,日子也算蒸蒸日上。
如今,包括干活用的工具、原材料、顾客订做的产品都被洪水冲走了,老吴估摸自家的损失大约在50万。原本热情开朗的他低头哽咽,一时说不出话。
“我可能又要出去打工,可快50岁了,我这辈子还能做什么?”他叹了一口气。
消失的家
在油墩街镇荻溪村,50岁的黄来援也在为生计犯愁。
他15岁起当学徒,做电工和汽修,和铁皮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个子不高,但十分精干,生意忙的时候,能从早上4点干到第二天早上2点,“累也没办法,农民的机器等着下地,耽误人家时间就是耽误人的生计”。
他的楼房位于荻溪村最南面,紧挨着西河北侧的圩堤。楼房说起来是五层,其中两层是地下室,用于放置设备和机器,楼房还专门设计了升降机。盖房借了钱,至今还欠着20万。
洪水到来的那天上午,他在帮村民转移送修的车辆,以防被水淹,接着他骑着摩托车准备采购粮食储存,出门不久,就看到水没过圩堤,往村庄涌来。
黄来援打道回府,开始搬运汽修配件,“配件要是被大水淹了就是旧的,我不能把旧的东西给人家装上去。”
大约下午三四点,他突然发现地面出现了一个窟窿,约摸有脸盆那么大,洪水不断地注入,洞口越撑越大。
黄来援立即跑了出去,喊来住对面的黄紫益。后者一看,第一反应是“开货车来堵住”。
“快快快,房子要倒了”,黄来援焦急地喊楼上的妻子和孩子。妻子还没意识到外面的巨响是水声,直到她听到丈夫的呼喊,才仓促地跑上楼抓了一个包跑出来,里面装着她的身份证。
他们跑出没多久,就看到家门口180平方米的大棚垮塌了,下面停着村民送修的机器和车辆,其中有一辆是黄紫益的货车。
地面的水泥块一点一点地塌陷。在浩荡的洪水中,车辆就像玩具一般被卷走了,黄来援的妻子永远也忘不掉那个画面。她的手脚冰凉,身体在发抖,只觉得心痛。
缺口洞开,洪水涌入得更猛烈了,陆续有两栋楼房和道路垮塌。接下来,是黄紫益的房子,在洪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拼命三郎”
38岁的黄紫益是村里有名的“拼命三郎”,身材高高瘦瘦,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早年他在福建一带打工,在大理石厂做苦力,省吃俭用攒了点钱。2013年,他的父亲、奶奶、姐姐相继在一年内病逝,医药费都是他一个人扛着。
2014年,叔叔黄博想翻修房子,两家房子连在一块,黄紫益也只能把房子拆了重建。
他对新房很上心,“沟地铺了满满的钢筋,倒了五十公分深的水泥,上面还有钢筋圈梁”,地基打的稳稳的。
乔迁那天,他又放鞭炮又请吃饭。黄紫益憧憬着,今后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盖房花了60万,他出门打工攒钱还债,直到2019年9月,终于回了家,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他盘算着,两年内把债还清了。
收购站赚的是辛苦钱,每天四五点起床,收购、清点、转移、转售成吨的废品,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周而复始。有时候上街,婶婶会打趣他,“我们家乞丐来了”。
能赚钱,还能跟家人待在一起,黄紫益觉得值。
决堤前一天,他就开始做准备了,把地下室的矿泉水瓶用网固定,将纸板等易受潮物搬到楼上。他觉得自家很牢靠了,8日那天,他一直在隔壁叔叔家帮忙。
洪水以他始料未及的样子到来,相邻的三栋楼房被冲走了,他连家里的五万元现金都没顾上拿——那是向姨夫借来买破碎机的货款。
9岁的小女儿抱住他的腿,哭喊着不要回去。一家人一路狂奔,跑到西河对面,看着自家房子一点点倒下。
黄紫益和妻子女儿来到决堤处,他们家的房子已经被冲走,隔壁叔叔家的房子倾斜在水中
叔叔黄博的房子没有被水冲走,但已经45度倾斜,仅露出房顶一角。阵风刮过,屋内的窗帘还在轻晃。
和一个月前的照片相比,黄紫益苍老了不少。他感慨,现在比“一无所有”还要糟:车贷9万,银行贷款15万,其余借款30万。他不知道该怎么还。
但他还是挺直了腰杆,拍着胸脯说,只要政府帮忙,帮他把生意再做起来,他一定死命干。“欠钱我不怕,我还有手,我不怕吃苦,整日整夜干我都无所谓。”
“你不顶住不行的,还有三个孩子,我还要顶,(洪水)打不垮我,除非我死。”黄紫益说。
黄紫益和几个亲戚爬回倾斜的叔叔家房屋中收拾物资
大转移
8日,油墩街镇武公村出现了第四处决堤,开口约有40米。这四处缺口,像为西河水打开了四扇门,村庄西,南两面被洪水夹击。
截至8日晚上九点多,大部分楼房的一楼都被淹没。
油墩街镇决堤示意图 澎湃新闻实习生 何沛芸 制图
荻溪村村民黄文强被困在了家里的二楼。洪水到来的一个小时后,停电了,他和家人,带着狗和家禽,窝在楼上,等待救援。
所幸手机信号还在,入夜后,村子里黑黢黢的,一片死寂。借助手机灯光,黄文强的妻子注意到,洪水已经没过二楼5公分左右,这意味着水深约有四米。
水面漂浮着一层东西,两条蛇在水中扭动,一条红一条麻,吓得她连连后退。
晚上10点左右,远处传来冲锋舟的马达声,隐约能看到船头灯光闪烁,是救援人员到了。
黄文强和家人被陆续转移出去。离开时,家中的狗一直在身后狂吠,他没法带走它。
油墩街镇民政所所长盛家亮说,镇上受灾的约有2万多户,加上被水淹的,总共将近5万户。其中房屋严重倒塌的有72户,被水冲掉11户,1.5万亩耕地被淹。
7月9日13时,鄱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 I 级。
西河圩堤内约有9000多名群众需要转移。盛家亮介绍,当地将西河南面的桥头小学作为首个安置点,把教室改为临时住所,搭上简易床,供受灾群众休息,每间教室可容纳20余人,目前校内已安置160余人。应急部门准备了矿泉水和食物,定时送到灾民手上。
受灾群众聚集在桥头小学安置点大棚下,准备吃饭。
此外,油墩街镇两所中学被陆续设置为安置点,总共可容纳千余人。
即便如此,安置点还是吃紧。盛家亮建议有条件的群众暂时住到安全地带的亲戚朋友家,将安置点留给无依无靠、老弱无力的人。
从7月9日开始,鹰潭、赣州等多地消防力量携带冲锋艇前来救援,萍乡、台州等地的社会救援队也相继赶来,转移群众。截止10日晚间,鄱阳县投入武警、消防等500余人参与抢险救援。
萍乡曙光救援队队长肖柳介绍,曙光救援队第一批12名队员携带3搜皮筏艇于10日到达荻溪村,当时洪水漫及村口,整个村子只有南边一排少数房屋没有受淹。
他们一天内转移出数百人,不少村民惊魂未定,预计未来的数月,他们暂时回不了家了。
被困群众被消防人员用冲锋舟带到安全地带
水边的人
42岁的黄文强在广东做物流生意,每年端午节前夕他都会回家,参加油墩街镇在西河举行的龙舟大赛。
往年,西河的水是青蓝色的,秀美又宁静。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龙舟赛取消了,一个月后,西河咆哮起来,一片黄浊。
黄文强被蓝天救援队救出来时,几乎两手空空。他挂念家里的鸡和狗,决定等雨停后划龙舟进村。
木制龙舟长约十米,停靠在圩堤边。一家人划着木浆,缓缓向村里进发。沿途,他们要小心避开电线和树枝,农田、平屋、阡陌巷道全都不见了,露出水面的路灯被甩在身后。
龙舟来到黄文强家前方,一楼已经被淹没。
800米左右的路程划了15分钟,终于到了家门口。黄文强用跳绳将船固定在栏杆边,翻进门内。
楼房是去年装修过的,外观看上去还很气派。但一打开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二楼的水褪去了,地砖上残留着水渍,床上和地上凌乱地堆放着电器、家具和杂物。
一楼仍旧泡在水里,楼梯间漂浮着垃圾。黄文强和家人拿了点衣物和水。因为断电,冰箱里的肉已经变质发臭。
黄家一个孩子回到家中后,趴在二楼阳台上无奈地“看海”。
临走前,黄文强的妻子还不忘给阳台上的盆景浇水,黄文强知道,妻子舍不得离开。
不少村民撤退时,只带了手机,衣服穿了3、4天没换,于是冒险搭船回家。有人顾念家中的财物,还有人带着水和食物回家后,干脆就住下过夜,第二天再坐船出来,非常危险。
油墩镇村人世代生活在水边。他们熟悉春夏秋冬的西河,却多年没见过它泛滥的样子了。
1998年洪水来临时,村民黄忠旺才十多岁,他印象里,许多村民躲在自家楼上生火做饭,期间政府用船运送物资。
但这一次,洪水来得更快更猛。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1998年洪水位22.52M”的标记,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7月6-8日,鄱阳湖湖口站发生长江水倒灌入鄱阳湖现象,倒灌总水量3.0亿立方米。截至11日17时,暴雨、洪水、内涝等灾害已导致鄱阳湖流域521万余人受灾,45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
气象预报说,7月13日-16日,强降水区域短暂北移后又将南落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届时鄱阳湖流域可能有大雨。
油墩镇决堤处均位于西河北侧,南侧没有发生河水蔓延,救援力量和物资可以陆续通过一座大桥运抵荻溪村。
轮换休息中的救援人员
而从武公村决堤口到源公村决堤口,约有4公里距离,圩堤附近的村民只能行船进出。抢修人员正在搭设供水管线,保证村民饮水,部分村民家中的电力已于11日恢复。
11日这天,黄来援带着妻子离开了江西。他们预约了许久,才挂到上海一家医院的病号,洪水冲进她家时,她不能把挂号的身份证落下。
离开医院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两人没有撑伞,并排着走得很快。他们回头招手,认真地说了声再见,消失在人群中。
在医院等号的黄来援夫妻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洪水冲不垮防返贫堤坝”——江西省鄱阳县灾后见闻
新华社南昌11月4日电题:“洪水冲不垮防返贫堤坝”——江西省鄱阳县灾后见闻
新华社记者熊家林
“两年前,政府帮我建了新房,如今帮扶干部又帮着修房。房子住得暖,我心里也暖。”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昌洲乡小渡村贫困群众余长炉这段时间忙着给屋子装上新的铝合金窗,重新盖上密实的瓦片。
2018年,在领取2.3万元贫困户建房补贴后,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居无定所的余长炉才建起这一层瓦房。今年7月以来,受强降雨影响,鄱阳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侵袭,全县所有单退圩堤超设计进洪水位自然进洪,江西饶河鄱阳站水位突破历史极值。余长炉家的门窗和屋顶都因为水淹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洪水还没完全退去时,帮扶干部就上门来了解我家情况,还给我们9户房屋受灾的村民都分别申请了1万元住房维修资金。”余长炉说,他相信大伙很快就能恢复以前的生活节奏。
“洪水冲不垮防返贫堤坝。”小渡村村支书余有爱告诉记者,保障贫困群众生活是当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之一。鄱阳县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监测贫困户财产性损失、生产性损失和收支变化情况,有效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
此外,鄱阳县“长短结合”织密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网,在向困难群众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63万元的同时,增设了巡堤查险、灾后垃圾清运、防疫消杀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在满足灾后重建需求的同时,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洪灾期间,鄱阳县莲湖乡两处圩堤溃口,导致邻近鄱阳湖的莲湖乡龙口村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淹。10月初,围困村庄的洪水才逐渐退去。如今再走进龙口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遍布的树枝淤泥,这其中有脱贫户李仁中的一份功劳。
洪水刚刚退去,担任乡村护路员的李仁中就开始忙着上街清扫垃圾,或背着消毒水参与灾后防疫工作。他说:“这个公益性岗位既能增加收入,也给了我脱贫后回报乡亲们的机会。”
除了利用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扶贫产业也为当地灾后防返贫加上了一道保险。
在龙口村的高地势处,种下的莴笋、包心菜等蔬菜已经冒出绿苗,几位贫困户在其间忙着浇水施肥,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图景。
“目前村庄水田中的洪水还没完全退完,但乡镇派来农机帮村里平整了100亩旱地菜园,又提供了免费种苗。前来务工的贫困群众每天能得到100多元的务工收入。”龙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玉说,他们正在储备化肥,维修被水浸泡的基础设施,为农田退水后备战明年的播种做好准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