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夏,我省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共有18416户房屋须重建修缮。各地按照我省出台的水毁群众住房重建修缮方案质量与进度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确保受灾群众年底前入住新居。春节临近,受灾群众是否如期回家、温暖过冬?本报记者深入阜阳、安庆、六安等地进行了采访。
1月10日,枞阳县枞阳镇连城村脱贫户陈永红正在新修缮的房前洗菜。去年7月,受洪水影响,连城村30户民房浸泡在两米多深的水中。水退后,枞阳镇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救助,对需要修缮的房屋给予资金补助,帮助修缮或重建。 通讯员 王章志 记者 刘洋 摄
告别庄台 喜住新房
见习记者 李明杰 记者 安耀武
2021年小寒过后的第一天,天气格外寒冷,阳光照射在王家坝保庄圩里,却令人觉得温暖。
“来我家看新房子啊! ”家住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淮上社区的杨春明看到记者,便热情地发出邀请。记者走进他的家中,看到三室一厅的房子布置得温馨整洁,浅灰色的地板,淡雅的吊顶,很是城市化。 “从没想过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回忆起曾经的居住环境,身为贫困户的杨春明感慨万千,“以前家里6口人挤在庄台上的危房里,每逢大雨就漏水,我还生着病。现在好了,住在小区里,再也不担心下雨发水,心情舒畅了,病情也逐渐好转了。 ”
“淮上社区一期工程,共有310套房屋,目前304套已分到户,其中28户是贫困户。 ”王家坝镇淮上社区支部书记乔纪同介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多是从周围的庄台迁过来的。为了方便社区群众生活,小区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社区内安保、水电维修、保洁等。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蓄洪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我们广泛宣传居民迁建政策,充分尊重群众搬迁的自主权,把建设安置区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鼓励引导群众向蒙洼蓄洪区外搬迁。 ”王家坝镇人大主席王振喜介绍,按照《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安置方案》,安置在保庄圩内统一建设的安置区的,搬迁户可自行选择安置房面积,原则上人均不超过30平方米。安置房为多层楼房的,人均安置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时,不收取购房费用。
“之前一家6口人挤在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里,狭窄简陋,孩子都不愿意回家住。 ”今年刚分了120平方米新房的王家坝镇和谐村村民张洪海说,“你看现在这居住环境,和城里人也没啥区别,出门就是学校、公交站和医院,真舍不得走了。 ”
近年来,阜南县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确保蓄洪区人口不再增多”的要求,把居民迁建作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全面改善蒙洼蓄洪区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已完成外迁安置4141户13918人。
再也不担心房屋漏雨钻风了
见习记者 阮孟玥 记者 徐建
岁末年初,寒潮裹挟鹅毛大雪,袭向江南大地。此时此刻,东至县昭潭镇永丰村曹冲组74岁的贫困户浦雪梅坐在电火桶里,惬意地看着电视。
“这要感谢镇里和村里的干部,去年洪灾,我家的老房子倒了,是他们帮我重新建了房子。现在的房子住得非常舒服。”浦雪梅家现在是崭新的三开间青砖砌成的红瓦白墙的小平房。看着新房子,浦雪梅脸上笑开了花。 “每次来看她,她都会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永丰村党总支书记吴健告诉记者。
数十年来,浦雪梅一直独自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破旧老房子里,去年7月的一场特大洪水将她家房子冲倒了。正在她惊吓得不知所措时,镇、村干部及时赶到她家,并妥善安置好她的日常生活。 “洪水消退后,昭潭镇和村里自掏腰包,将摸排的4户贫困户和低保户受损房屋,委托给工程队进行修缮或重建,让他们住上了安全的房屋。 ”吴健介绍说。
在东至县,同样受洪灾影响的还有泥溪镇西湾村的五保户曹文龙等11户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他们的房屋出现了墙体倾斜或裂缝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帮助他们尽早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西湾村党支部书记黄务时迅速组织村“两委”和县税务局驻村扶贫工作专班,召开“贫困户房屋修缮相关事宜”专题会议,并将房屋修缮工作交由村里的“维修专班”负责,不到20天,全部修缮结束。
“屋顶的破旧瓦都换新了,这大冬天的不钻风了,也不担心再漏雨了。村干部把我们当亲人,一分钱都没有收呢。 ”69岁的曹文龙告诉记者。据了解,为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东至县组织成立15支危房改造跟踪指导组,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完成10938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和367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 “我们坚持‘一户一策’方案,准确定性房屋受损部位和危险程度,同时坚持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乡村特色风貌相结合原则,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该县住建局局长周余来说。
住进“新巢”好过冬
记者 许根宏
1月8日,合肥室外零下十度,但庐江白湖镇白湖社区的贫困户宛志力却一点也不担心这个冬天会冻着,因为他和家人已住进了修葺一新的“新巢”。 “要不是政府帮忙,我个人哪有能力再去翻修房屋啊! ”正在院子里拾掇的宛志力指着粉刷一新的墙壁介绍。目前,合肥市像宛志力家这样的因水灾受损或倒塌的房屋,已全面修缮或重建完毕。
去年入汛以来,合肥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受灾范围较广,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据统计,此次水灾,合肥共排查鉴定房屋22953户,排查后确定因灾需修缮和重建共计2280户。为尽快推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合肥市及时出台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受灾居民早日回归家园。
“洪涝发生后,我们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对老百姓受损的房屋进行查看,对符合改造标准的农房及时进行危房改造。 ”庐江白湖镇梅山社区居委会委员宛军营说。水退后,白湖镇第一时间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入户摸排,初步确定疑似C级和D级危房,然后邀请县房管中心专家入户审核,重点关注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人员房屋,及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按照包村包户责任制,各包保干部加强对重建修缮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确保群众能够早日住进安全住房,温暖过冬。 ”在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省委督查室及省住建厅一行走进受灾居民家中了解了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情况,听取合肥市、县两级对于灾后重建工作相关保障政策及措施落实的报告。
在灾后重建中,合肥特别强调科学规划选址。因规划调整不能原地建房需异地安置的,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采用科学灵活的安置模式,做好群众临时安置。安置点规划选址充分征求镇村意见,并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抗洪防灾实际情况,整合土地整治项目统筹推进。全市20个专家组奔赴受灾县市,提供技术支持,并充分发动村干部、居民参与监督,对集中重建工程实行全程跟踪、指导、督促,从而保证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受去年洪灾影响的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沿线乡村的水毁堤岸及水淹房屋,经过治理后焕然一新。 记者 潘成 摄
暖意融融住新居
记者 张敬波 罗鑫 通讯员 夏忠羽
“没想到这么大年龄了,还能住上新房。 ”1月4日中午,天气晴好,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罗市村民组90岁的村民刘春芳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一边念叨着,“现在住着暖和又安全,感谢党的好政策! ”
刘春芳老人是低保户,丈夫去世后独居在两间平房里。因为房屋年代久远,去年梅雨季节,持续降水导致房屋四处漏雨。 “当时她的床上、灶台边、堂屋里,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考虑到老人的安全,我们把她安排到其亲友家暂住。 ”该村扶贫专干王鹏告诉记者。
为了让老人早日住上放心房,去年8月,当地乡、村两级为刘春芳申报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8月下旬,工程队来到刘春芳家,带来了椽子、瓦等建筑材料,将屋顶翻新重建,原来两扇破旧的小木窗,换成了光洁明亮的铝合金窗,墙里墙外粉刷一新。去年底,刘春芳如期搬进新房,她逢人就说:“修房子6000多元,我没有花一分钱,房子修好了,住在里面还能多活几年呢。 ”
和刘春芳一样,该乡汤桥村禹村村民组村民岑传秀的房子也及时得到修缮。去年7月19日傍晚,一场暴雨之后,岑传秀家一间房子的屋顶突然坍塌。事情发生后,乡、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灾情,为她家申报了水毁房屋修缮项目。 8月初,天一放晴,岑传秀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忙活了近一个星期,倒塌的屋顶终于修好了。“修房子花了1万元左右,政府补贴了2000元。 ”岑传秀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梅雨季节,凌笪乡境内持续降雨,部分农户房屋受损,凌笪乡对全乡汛期受损的房屋进行全面排查,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纳入当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对不能纳入危房改造计划的轻微受损房屋,运用危旧房修缮加固政策,通过农户自筹、政府补助进行修缮。当地住建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共排查了6户,其中一户低保户纳入当年危房改造,另外5户落实了汛期受损房屋修缮项目,所有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卡发放到位。”该乡城建办工作人员夏存志告诉记者。
搬进新家盼过年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沈果
自从搬进新家以后,滁州市全椒县古河镇石溪村八户村民组73岁的张朝炳老两口就一直盼着春节早点到来,四代同堂过个幸福年。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家哪能只花两三万块钱就住进新房子哟! ”1月7日,张朝炳在接受采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看到,张朝炳的新家是宽敞的大瓦房,约80平方米,除了还能使用的一个大梁外,其余水泥墙面、地面,木板屋面等全是新建的。门前院子也是崭新平整的水泥地,两间厨房里正生火做饭,暖意融融。张朝炳告诉记者,去年7月份洪水来的时候,他家的旧瓦房进水一人深,他和老伴吓得站到桌子上等待救援,幸亏镇村干部和消防战士及时开着冲锋舟赶到,救了老两口。就在他们离开不久,张朝炳家的旧瓦房就在洪水的冲击和浸泡下倒塌了。随后,张朝炳和其他很多受灾群众一起住进了集中安置点。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及时为他们送来大米、方便面、矿泉水、棉被等,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居住。
“洪灾过后,对倒塌和受损房屋进行重建和修复第一时间摆上了日程,我们通过排查核实,确定了7户重建、2户修缮,及时公示出来,并找来瓦工队帮助困难群众建房,确保所有群众入冬前住进新房。 ”石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杜仁宽向记者介绍,石溪村位于滁河岸边,地势低洼,洪灾中有1560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
据统计,去年汛期灾情导致全椒县共需重建房屋34户85间,修缮房屋324户712间。该县于去年7月24日就出台洪涝灾害查灾核灾工作实施方案,组成查核灾工作组,逐户核查倒房重建,确保数据准确,精准到人,精准到房。该县建立县、镇、村三级倒房重建包保责任制,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周对房屋重建进展情况进行统计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截至去年10月30日,全县因灾倒房重建、修缮加固已全部完成。该县确保补助资金到位,按照重建户均2.5万补助、修缮户均2000元补助进行名单公示,低保、残疾、五保、贫困户则额外享受更多补贴,目前已全部打卡发放。张朝炳家的新房由于是他儿孙自己带人施工,仅花了5万多元,除了2.5万元补助,自家只掏了约3万元。
去年7月19日,位于舒城县千人桥镇杭埠河内圩的下三村四栋农房被洪水冲毁。灾情稳定后,该村迅速开展水毁房屋重建工作。在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帮扶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受灾农户的新居基本具备入住条件。图为1月9日下三村村民段启来和老伴正在装修自家的卫生间。记者 胡娅莉 摄
重建住宅 重拾信心
记者 洪放
“房子刚刚交到我们手上,有100多平方米,大得很。抢在年前我想把卫生间和厨房装修好,进屋过个团圆年。”1月5日上午,记者在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的水灾倒房还建点遇到了正忙着装修新屋的保婴村村民胡春霞,对于新生活她满是期待。
胡春霞家所在的海口镇保婴村坐落在长江的一处江心洲上,去年汛期这里也是大观区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去年7月中旬受长江水位不断攀高影响,保婴圩漫堤,肆虐的洪水冲垮了保婴村7户村民的农房,胡春霞的家就在其中。 “洪水不仅冲毁了我们一家四口的住所,紧挨着房子的瓜蒌种植基地和厂房也都被冲毁。 ”洪水退去后,看着一片废墟的家园,胡春霞坦言曾心生绝望。
危难之时,大观区各部门相继伸出援手。应急部门组织开展倒房重建、农业部门帮扶恢复生产、民政部门施以救助……近半年的时间来,她的生活也在一点一点好转。 “政府给了我们每月800元的租房补贴,解了全家人无处可去的燃眉之急。现在新房就盖在镇里的学校和医院附近,离主干道也近,以后生活还是方便了不少。 ”胡春霞满意地表示。
“去年汛期,全镇共有8户农户房屋被洪水冲毁,其中保婴圩7户农房冲毁,跃进圩1户农房冲毁。考虑保婴圩、跃进圩属于单退圩口,结合‘五清四乱’的相关要求,8户倒房户我们均采取异地重建的模式进行。 ”海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学贤介绍,针对8户倒房户该镇设立两个集中建房点启动倒房重建,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截至去年底,海口镇需重建的房屋8户40间都已完成建设,包括征地、报批、建设等在内累计投入150余万元。
“过去我家与江水只有咫尺之距,每到汛期都会担心。重建家园,最重要的是远离了洪水的威胁。 ”此次安置的保婴村村民张美华表示。
“在选址、工程建设等问题上,镇村两级和需要安置的村民们开了大大小小开了数十次会,征求大伙的想法,以求尽速尽好地帮助他们早日恢复生产生活。 ”魏学贤介绍,除倒房重建外,该镇因灾损毁的堤坝、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修复中。
起新房自家只掏了一半钱
记者 袁野
1月5日,新年伊始,隆冬的寒意笼罩着大地,然而在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车畈村龙房组,66岁的村民谢贻安和妻子却在自家新房的院子里忙碌不停,在制作着咸货。“今年我两个娃都要回家过年,也该准备年货了。”擦了擦手上的大盐,谢贻安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去年7月,六安市普降暴雨,丁集镇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袭击,汲东干渠全线漫坝,沿河的7个村庄都被洪水淹没。 “我家的老房子都盖了30年了,就在汲东干渠边上,洪水一来,唉,啥都没了。 ”说起曾经的老房子,谢贻安颇为惋惜。
洪水退去之后,裕安区应急局和住建局联合委托第三方鉴定公司对全区的水毁农房进行鉴定,确定丁集镇共有水毁农房19户符合重建条件,谢贻安家是其中一户。“河边的旧址已经不再适合居住,我们替老谢选择了现在这个位置搬迁安置,并按照全区统一标准建设新房。 ”丁集镇应急管理所负责人魏海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保证他们新家的安全、宜居,镇村干部全程监督施工过程,新房的所有墙面按照 “24眠砖墙”标准施工。“新房子修建标准比以前要高,就老谢这不到百平方米的房子加上小院,用了160多袋水泥,比以前保暖、隔音,也更加坚固。 ”魏海说。
“起这个房子花了7万多元,政府重建补助给了我家2.5万元,农房保险陪了我2700多元,后期区应急局又发了2000元的灾后重建救助款,算来我自己只掏了一半的钱。 ”谢贻安给记者算了算重建的账。
在同村大王组的村民夏大保家,69岁的夏大保正穿着棉衣坐在取暖器前和老伴拾掇晚饭的蔬菜。他说:“新起的这个房子比以前河边上的破屋子好太多了,老房子那是80年代建的,土墙瓦顶。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我老汉这个年纪了,居然住进了新房子。 ”
去年洪灾,裕安区共确定水毁房屋重建任务59户,修缮加固任务74户。裕安区应急局生产救灾中心副主任俞军说,考虑到倒房重建户的实际困难,区应急局还为他们送去了大衣、棉被、取暖器等“过冬十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