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宣布,越南已经成功生产出非洲猪瘟疫苗,这是一个缺失I177L基因开发出来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简称“177疫苗”,将于6月初颁发疫苗流通许可,该疫苗宣称“疫苗安全”,保护力可以持续6个月。
据悉,177疫苗的技术源头是美国农业部梅岛实验室,预计每剂售价为34000-36000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0元)。
越南的非洲猪瘟疫苗的商品名为 NAVET-ASFVAC (图片来自越通社)
2018年8月,一场非洲猪瘟疫情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一时间给生猪养殖者造成了巨大恐慌,人们甚至谈瘟色变,清场关门的猪场都不在少数。
非洲猪瘟空降中国,让中国的养猪业一时间束手无策,专家们积极探寻有效的防控方法,在没有非瘟疫苗的情况下,通过生物安全的高压措施和精准剔除的“拔牙”手段有效地控制住了非洲猪瘟。同时,非瘟疫苗的研发也在紧急进行中。但是对于非洲猪瘟,有专家对疫苗防控的方法发表了不同声音,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汉春教授就曾多次表示,
“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推向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的非瘟疫苗,要根除非瘟必须摒弃‘疫苗’的念头!”
是什么阻碍了非瘟疫苗的研发?
2019-2021年,经过一轮轮的会议,中国养猪人对非瘟病毒取得了空前深刻的认知。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扈荣良介绍,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基因和免疫抑制基因等都与其他猪瘟病毒不一样,其多层囊膜主要来自宿主细胞,保护它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病毒基因组中的部分基因可逃避、抑制和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因此,国外现有的非洲猪瘟疫苗虽然已有一定的研发进展,疫苗能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不具备中和非瘟病毒的能力。
不仅是国内的疫苗研发存有障碍,国外经历非洲猪瘟已有60年的历史,疫苗研发应用进展仍然缓慢。例如,
美国和西班牙利用弱毒株研制出了具有一定保护性的弱毒活疫苗,但是弱毒株制成的疫苗对非洲猪瘟强毒株保护率不高,难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另据文献记载,上世纪6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疫苗的田间试验中,免疫猪出现肺炎、运动障碍、皮肤溃疡、流产甚至死亡,同时出现大量病毒携带猪。特别是在葡萄牙,有大规模的猪只出现严重的免疫副反应。
这给我们的研发疫苗提出了警示,也给疫苗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何多家企业仍在发力非瘟疫苗?
由于非洲猪瘟很难靠生物安全和精准剔除实现净化和根除,虽然研发非瘟疫苗具有很大的挑战和难度,但研发进程仍然还在继续。据悉,我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宣布在非瘟疫苗项目上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2月普莱柯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若获批上市,预计终端用户价在30元左右,两针接种每头猪免疫成本在60元左右。
中牧股份在1月5日的公告中表示,非洲猪瘟疫苗或将取得新进展。
此外,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一种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在202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疫苗来控制疫病的爆发,但对动保业而言,非瘟疫苗更是其扩大市场的一大战略单品。
如果以2021年的全国年出栏6.7亿头生猪全部使用来计,假设每头猪免疫成本为60元,非洲猪瘟疫苗单品理论市场将达到400亿元,这份高价值的“蛋糕”还是相当诱人的。
更何况,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真正有效又安全的非瘟疫苗还没有出现,每一种填补世界空白的产品都将是一枚重磅炸弹,引起行业乃至国际的轰动。毕竟,现有的蓝耳、圆环、伪狂等疫苗市场已经被过度瓜分,每一次新疫病的发生带给行业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让疫苗企业有可能从同质化竞争的市场“红海”中挣脱出来,进入一片新的“蓝海”。
无疑,新疫苗研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谁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非瘟疫苗是毒药还是救命稻草?值得关注!
凡是非瘟弱毒疫苗,应高度关注其:1)对母猪繁殖的影响;2)对肉猪皮肤、关节炎、肺炎和免疫抑制的影响;3)带毒排毒;4)疫苗毒的变异及趋势。而这些恰恰是对非瘟疫苗安全性的最大考量。
对于养殖企业而言,从成本和防疫需求两个角度考虑,疫苗可能是疫病防控比较好的选择。但更多的猪场对非瘟疫苗的使用还是持谨慎态度,认为不能过度依赖疫苗,疫苗的使用只是方便一时的做法,且存在病毒基因重组的隐患或者散毒的风险,从而让养殖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对于177疫苗的上市我们不做过多评判,但要避免对我国养猪业和猪病复杂化造成巨大的影响,需加强防范该疫苗经边境流入,同时应加快针对177毒株的检测技术和试剂盒研发,防范非法疫苗(毒)的扩散。
文/沐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