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7岁前没穿过鞋他曾捐出一半身家只为公益杨国强有多少钱

作 者:允允

来 源:正和岛

01、中国地产界老板,我独服这一人!

过去20多年,是中国地产最繁荣的20年,大江大河、浪涛猛进。

这其中“数风流人物”,李嘉诚、潘石屹、胡葆森、冯仑、吴亚军,还有曾经操盘过号称“首都第一别墅”玫瑰园的刘常明……

在这其中,我最佩服一个人——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

其实一个企业好不好,不在于它平时有多么高歌猛进,也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它的软实力,它的老板是不是用商道在经营,是不是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我佩服杨国强主要有两点:

第一,他是唯一一个将扶贫上升至主业高度的人。第二,用商道去思考社会更长远的未来。

杨国强是碧桂园创始人,他关心碧桂园,但他个人更痴心的事业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等。

1992年,杨国强创立碧桂园,到了1997年,事业小有成就。也就仅仅5年,杨国强拿出100万元,他匿名捐出当时一半身家,设立了仲明助学金,用于资助广东省内的贫困大学生。

这一事件直到10年后,因企业上市要公开信息才被披露。

当时,每位受助者自愿签署《仲明助学金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帮助有其他需要的贫困学子。截至2020年累计捐赠4100万元,1.2万名贫困学子受惠。

有这样一组数据:

自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赠算起,杨国强家族、碧桂园集团、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为社会累计捐赠超90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助力49万人脱贫。

因为在扶贫方面的突出贡献,杨国强屡获国家表彰:

2015年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2016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在今年2月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杨国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在公共事业上,杨国强可以说是“痴心不改”!

02、杨国强,为什么对公益痴心不改?

杨国强之所以做这些事情,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1954年,杨国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只靠一亩三分地来养家糊口,日子苦不堪言。他自出生起,经常处于吃一顿饿一顿的状态。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杨国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

虽然家贫,但父母很希望他能上学,他们认为,读书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

但家里实在太穷了,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杨国强被免掉了7元学费,政府还提供他每个学期2块钱的助学金。就这样,才帮助他读完高中。

他穷到17岁之前都没穿过鞋,穿的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

为了生计,他耕田、放牛,后来学习了技术,开始去做建筑工人。

20多岁时,他走入一家建筑公司,从底层开始做起,靠着吃苦耐劳的毅力,慢慢做到总经理职位。

杨国强从来不掩饰自己是草根出身,经常自称“我是一个农民”。然而穷不改志,后来杨国强经过打拼缔造的碧桂园,连续多年入榜财富世界500强。

杨国强对国家和社会给他的支持,一直心怀感恩,一直对教育事业念念不忘、痴心不改。

1997年那次,创业5年的杨国强,捐出一半身家。

2002年,杨国强再次捐出一半身家2.6亿元,创办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招收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

国华的校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

创办至今,国华中学共接收了3405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把他们大部分培养成了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截至2021年,在校学生648人,已毕业2758人,硕士912人,博士177人。

国华纪念中学学子

这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比如:

2008届毕业生蔡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如今的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2020年3月期间,她自愿跟随医护团队支援武汉。

2009届毕业生王永琨,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自主创办斯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事业有成,却依然住着小房子。他更关注贫困地区的学校,笔记本里记着要为孩子们捐助的东西:社科类图书200册,书包47个,乒乓球台2个,足球5个,球鞋每人一双……

为什么要拼尽全力去做这件事?

杨国强说: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培养人才,这是对社会的大爱。

在华为的大厅中,曾经循环播放过一个任正非亲自指导的教育宣传片,有一个观点很震撼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在对教育的态度上,杨国强与任正非可谓是所见略同。

在《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缘起》中,杨国强写道: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其实2002年,那时正是中国地产事业的黄金期,杨国强的事业开疆拓土,很需要钱。但他还是选择拿出那2.6亿,并且后续每年持续投入。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03、真正的企业家,要扛起社会责任

关注教育只是一个方面。

杨国强践行商道,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2018年起,国家把每年的秋分节气,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农民专属的节日!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个节日的意义,因为他们小时候,都是饿着肚子过来的,甚至在特殊时期,啃过树皮、吃过草根。

实际上,中国历史虽然上下5000年,自商朝开始有历史记载的朝代3000多年,但能吃饱饭又没有战乱的日子,都屈指可数。

孟子在劝梁惠王时候,描述的理想社会里,“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70岁的人能吃上肉,就是好日子了。

而在过去,医疗不发达,“人生七十古来稀”。

由此可见,“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之不易,是多么珍贵的一件事。

杨国强也是饿过肚子的人,他对乡村振兴,不仅有很深的执念,还很有心得。

先来看几张图。

1. 可爱的小羊羔

第一张图来自可爱的小羊羔,来自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

这是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百和乡王家川村建立的种羊繁育基地。3年多来,已累计通过消费帮扶卖出东乡羊近4.2万只,覆盖6000户养殖户,增收4000万元。

2. 活蹦乱跳的小龙虾

第二张图是碧桂园在广东南雄市古市镇建立的稻虾共作产业振兴实训基地,农民拿着刚捕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十分开心。

这个基地约550亩。一般亩产小龙虾200斤/年,亩产水稻500公斤/季,每亩利润可多出2000-3000元/年。

不仅如此,南雄市还联合碧桂园免费培训农民小龙虾养殖技术,免费开展“粤菜师傅”培训,打造了小龙虾美食一条街,光小龙虾的烹饪口味就有18种。

古市镇党委副书记曾金源说:

“等到碧桂园稻虾农旅综合体建成时,在小龙虾美食一条街上,喝着啤酒,吃着粤菜师傅们烹饪的多种口味小龙虾,想想都让人惬意。”

3. 丰收的果园,开心的果农

这张图是碧桂园帮扶的湖南平江十里长坡果园,水果琳琅满目,大丰收!

今年,自7月22日开园起,共计卖出梨子50余万斤、葡萄60余万斤,总销售金额达1000万元,覆盖全村人口856人。

这些只是碧桂园参与乡村振兴中的冰山一角,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碧桂园集团及旗下公益基金等,在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点心得:

1.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要自身造血

乡村振兴是一项大工程,基层干部、下乡的大学生会更有体会,很多辛酸只能自己体会,认知问题、当地产业问题、路况问题、文化问题,远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钱,要是给钱能解决,这事其实也不难。

可是钱花完了之后,怎么办?

诺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里的研究表明,

贫困群体应对外部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比普通人要弱得多,因此实施产业扶贫,必须配套建立农产品保险等类似的帮扶举措,从全产业链角度支持才能获得更好的实效。

碧桂园的产业帮扶秉持“两个结合”思路:

一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给钱、给技术、给渠道。

比如前面讲的甘肃东乡,特色有羊、土豆、刺绣产业。碧桂园培训当地的人刺绣技术,还采购这些产品,共采购近220万元。

碧桂园在东乡县开展刺绣培训

再比如土豆,先投500万元为16个镇里的6000多户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等土豆成熟,再找渠道帮助销售,已经助力销售东乡土豆6600多吨。

二是结合集团发展战略,落地自身产业项目。

比如说,碧桂园公司需要大量苗木,就在12个县落地苗木农场,给当地人提供就业,帮扶了18000名贫困人口。

碧桂园下属的现代农业公司,在帮扶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落地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贝贝南瓜等项目。用商业化手段,帮助这些地区塑造其自己的产业活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国强深知,最好的乡村振兴不是撒钱,而是产业振兴、技术振兴。

汤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汤宏新采摘贝贝南瓜

2. 认知的提高是振兴的基础,扶贫先扶智

《贫穷的本质》里,有这样一个观点:

仅仅依靠外部援助并不能帮助穷人摆脱贫困,能够改变的只是暂时的贫困,而彻底的改变所需要的是让他们提高认知、掌握一定的技能。

所以,扶贫先扶智,教育的提高、知识的进步,是一个社会、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

除了国华纪念中学,杨国强在2007年办了国良职业培训学校,10多年里,帮14000多人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有的人一毕业就月薪过万。

2013年,杨国强又办了广州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所学校对所有贫困学生完全免费,通过爱心助学,让贫困生接受教育,挖掉一个个贫困家庭的“穷根”。这个学校里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是100%。

2020年,由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创办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并开学,学校首期免费招收家境贫困的学生,培养职业技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学校今年9月已招生约为650人,在校生达1200人,三年内达2000人。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一人成才,全家脱贫”。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3.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中国的企业家就是要承担中国的责任

杨国强是地产起家,但他从来没有局限在地产领域。

他这几年里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领域。

建筑机器人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原来很多“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可以被机器人替代。根据不完全数据,目前博智林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8个省份近120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四百万平米。

地坪研磨机器人作业中

这里要强调一点,科技是未来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支点,承载着战略方向。

当前,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已经在伺服、传感器等5大核心系统上实现自主研发,其中导航、视觉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另外还在建筑大数据治理、智慧工地监管等细分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杨国强的眼光,还在于全产业链。

构建现代农业,新零售,垂直整合了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园林、装修、营销、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各个环节…

杨国强探索的领域,都与社会未来发展进步息息相关。这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责任。

企业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的强大在于有高通、英特尔、通用、IBM、可口可乐等一批世界级企业;日本的强大在于有三菱重工、东芝、松下、发那科等一大批世界级工业巨头;韩国也是一样,三星、现代,是韩国递给世界的几张名片。

随着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中国企业持续做大做强,这是必然逻辑。

0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愿企业家星光璀璨

直到今天,杨国强也生活上不讲排场,时时流露出真性情…但是他的眼光却不一般,探索科技前沿、乡村振兴、建立学校。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具有企业家精神、具有社会价值追求的企业家。

科技领域有任正非,带领华为无惧美国打压,5G技术独领龙头;

实体经济有曹德旺,心若菩提,中国首善;

制造业有董明珠,格力的名声享誉世界;

管理探索有张瑞敏,新的管理思想中西合璧,既有西方哲学又有本土实践,让我们不再只仰望西方。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说:

“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一个企业家的力量或许是微小的,但百川汇合终成江海,每个人的必胜信念、奋斗意志乃至牺牲精神凝聚在一起,就是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在这股力量面前,整个国家将无惧任何竞争,滚滚向前!

这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中国企业家群星闪耀的时代。

光学系统测试

影像式测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