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路透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称,2017年中国的M2增速目标为12%,略低于去年的13%,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希望保证在控制债务的同时维持经济增速。
消息人士称,M2增长目标已经得到了12月闭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领导们的支持,没有必要维持去年的高货币供应增速,11%的增速应该足以支撑经济增长,但是考虑到去杠杆进程中的风险,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
中国26年间M2余额翻了101倍 M2与GDP之比超过2
M1指居民持有的货币及银行的活期存款,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2。观察中国自1990年以来M2增长情况,26年来,M2年平均增速在20%左右,在1992-1996年间,甚至超过了25%,1993年M2增长率达37%。随后M2一直维持在20%以下增速,但2009年M2年增长率冲高至27.58%。2009年M2增速突然增长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下滑风险非常大,而M2大增和四万亿计划,都是稳定经济增速在一定区间所做的努力。但是,2009年M2/GDP跳升至1.78,中国也从M2/GDP的亚洲平均水平,进入了M2余额偏高的国际队伍中。过去两年,M2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M2增长13.3%,2016年M2目标增速为13%,实际上为11.3%。从余额角度来看,1990年M2余额仅1.53万亿,即使在2006年,M2余额也仅为34.56万亿,在2016年,M2余额已达155.01万亿。26年间,M2翻了101倍,十年来,M2翻了4.5倍。
虽然近两年M2年增长率放缓,但是由于GDP增速也放缓,且M2基数非常大,所以另一个指标,即M2/GDP仍然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2004年,中国M2是GDP的1.6倍,2010为1.88倍,2015年为2.06倍,2016年为2.08倍。通俗来讲,这代表每一元的货币供应仅能撬动不到0.5元的经济增长。从美国来看,2016年年末美国M2余额为13.2万亿美元,2016年美国GDP为18万亿,M2/GDP仅为0.73,说明美国经济运转效率要好于中国。另外,中国M2年增长率一直高于GDP增长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目前M2余额偏大,过多的货币导致资产泡沫更容易形成,催生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信贷过多增加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下,今年M2预定的增长目标为12%,低于去年13%的目标,但是高于去年实际增长率11.3%。正如上文媒体报道所说,M2增速一方面要稳增长,一方面要防风险,所以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便定调12%。
M2高企的原因
此前,据媒体报道,中国独特的经济特点是M2占GDP比重高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 中国拥有较高的储蓄率。而高储蓄率所产生的大量存款为银行贷款投放提供了支持。
2 中国直接融资比重仍然较低。中国一直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有所扩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国际经验表明,间接融资比重较大的国家,M2往往也会偏高。
3 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一方面是经常项目顺差方面,另一方面是资本流动顺差。
4 企业较低的留存收益。企业微薄的留存收益基本起不到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渠道的作用,而企业留存收益比银行贷款所引起的M2增加要少,所以企业低的留存收益水平也是造成中国高M2/GDP的原因。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2015年之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已转为一顺一逆,即经常项目顺差,但资本和金融账户已成为逆差。并且,中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已经持续十几个月下降,这使得M2增速放缓,但M2余额仍然惊人。总结来说,中国M2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确有自身特殊原因,但也离不开当局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一原因。M2增速加大短期内对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金融危机时M2增长很快的原因。但是,M2增速快的负面作用也不少,货币超发导致居民资产缩水,减少了民众的购买能力。
货币政策收紧 股市指数级机会不大
目前M1增速大于M2,M1、M2剪刀差仍然存在。此前,M1、M2剪刀差被认为股市走强的一大信号,此规律在2004-2009年之间非常适用。M1、M2增速差与上证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当M1增速上穿M2增速之时,即两者出现“金叉”,股市将延续趋势性的上涨行情,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高点时,上证指数也达到阶段性的高点。反之,当M1增速下穿M2增速之时,出现“死叉”,行情往往会继续下跌趋势,直到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低点前后,上证指数也开始触底反弹。然而,目前的M1、M2剪刀差不能反映货币活化和经济回暖,更多的是证明央行注入的货币带动经济体投资的效果较差,实体投资利润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而持币观望心态较强。所以M1、M2与股市关系这一规律已经失灵。而2017年M2增速目标为12%,体现出货币当局抑制风险、金融去杠杆的意愿,在这个主旋律下,经济增长放缓、金融监管趋严,仍代表今年股市指数级机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