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叶嘉莹先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宣布,
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艺绽君联系到叶嘉莹助理、南开大学副教授张静,她称,
学校遵从了叶先生和家属的意愿,对捐赠消息做了低调处理,但消息还是在网上传开了。
这几天不断有媒体追问相关话题,
叶先生年事已高,不可能一一回答。
不过张静透露,叶先生谈及以后有活动时,可以再集中谈谈,但至于什么时间,目前还没有定下来。
卖掉京津两处房产设基金
6月3日,第五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在郑州举办,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通过视频明确表达了捐赠意愿,
其初期捐赠就达1857万元。
在迦陵学舍官方微信中对基金的介绍是,2016年,
叶嘉莹全权委托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卖掉当年她恐怕老无所依而在天津购置的一处房产,卖房所得380万元全部用于设立南开大学迦陵基金。
2017年,叶嘉莹再次委托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将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房产变卖,这一房产是其昔日居住的大四合院拆迁改建后分到的回迁房,所得1080万元全部纳入迦陵基金。
自此,叶先生将毕生所得全部献给了南开,奉献给了中华古典诗词。
550平方米迦陵学舍为她而建
迦陵学舍
这是叶先生对南开最庄重、最深情的回报。
叶嘉莹先生从教70余年,其中有38年是在南开从教度过的。南开为叶嘉莹修建“迦陵学舍”,并于2015年10月17启用。
这个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的四合院,对年逾90岁的叶嘉莹来说,是个比家还温暖的地方。
她曾经在接受艺绽君的采访时说,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从
建成后的公开报道也可看出,学舍还开辟文史资料藏室,专门陈列叶嘉莹先生带回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迦陵学舍以叶嘉莹先生的号定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中式书院,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
迦陵学舍东邻南开现存最古老建筑思源堂,西邻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故居宁园,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大学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的“学舍”。
对于南开为修建迦陵学舍,叶嘉莹特意赋诗一首以表谢意:
结缘卅载在南开,
为有荷花唤我来。
修到马蹄湖畔住,
托身从此永无乖。
她说,诗中的“永无乖”包含了三重意愿:
其一表示她将长久以此为家,不再远离;
其二是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励,永无乖违”;
其三是对于继起青年学子的美好祝愿,因为“人虽可老,来者无穷,人生之意义与价值正是如此”。
这几年,叶嘉莹的生日都是在迦陵学舍过。
患难中,诗词给她力量
叶嘉莹一生坎坷, 1924年生于北京传统书香世家,读初中时抗战爆发,北平陷落,在后方工作的父亲失去联系。
读高中时母亲因开刀治病,死在回北京的火车上。
1941年至1945年,她就读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专供古典文学,这段求学经历激起她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决心。
1948年结婚之后她随丈夫迁居台湾,又遭遇了白色恐怖。
刚生下第一个女儿才四个月,丈夫就被怀疑“通共”而入狱。
第二年在中学教书的她,连同不满周岁的女儿,跟校长和几位同事一道也被抓进了监狱。出来后寄居别人家中,只能打地铺。
1976年,她的女儿女婿因车祸永远离开了她。
经历过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但叶嘉莹始终酷爱古典诗词。正是古诗词的力量帮她度过一次次难关。
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叶嘉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捐献出自己的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当时合人民币90万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叶嘉莹一直在从事一项浩繁的工程。
“我教书七十多年,历年的讲课、讲演的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如果在外国,听我这些中国话来整理,很不容易。”
叶嘉莹告诉艺绽君,多年前她就把这些录音带陆续都搬进了南开大学,学生们一直帮助整理,她也忙着校对。
2016年3月25日,叶嘉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9年,将是叶嘉莹回国执教40周年,近来一段时间一部名为《掬水月在手》的个人传记纪录片正在筹备中。
“我不再追求世间私人的一切利益”
1979年叶嘉莹先生第一次回内地讲学时,曾写下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的诗句。同年,身居海外的叶嘉莹希望回到中国教书的申请被批准,她在香港的国货商店买了一套人民装。
在北大短期讲课以后,随后受恩师顾随先生的好友李霁野的邀请,到南开大学讲课。当年南开大学请叶嘉莹讲授汉魏南北朝诗,
55岁的叶嘉莹每周上两次课,300人的大教室每次都人挤人,连窗台上都坐着学生。
喜欢中华古典诗词,是我的天性。
我一生一世没有过任何成为‘大家’的念头。一个人生到世界上,在社会中就应该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
我从小就是读中华传统文化著作长大的,第一部开蒙的书,就是《论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我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不是为了个人。
从读诗词之中,我跟古人的理想、感情、心性有一种接触和共鸣,这可以提升我的一切,所以我不在乎身外的苦难。
叶嘉莹
许多人会问到叶嘉莹是
如何保养
的,即便在迟暮之年,依然充满生气。
叶嘉莹这样告诉艺绽君,
一个人只要自己私欲都泯除的时候,才会有清明的心灵,您的面容是心灵的表现,而不是吸收了很多营养的表现。
大家看到我,都不知道我是如何保养的,越是自私越是脸上东涂西抹,越是在脸上化妆,做些手术,越不好。
一切皆天然,颜为心生
,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外表,这不是外表可以涂抹,也不是动手术可以改善的。
祝福献给睿智的叶嘉莹老师
作者:路艳霞
来源:北京日报·艺绽
监制:马楠
编辑:韩轩 曾佳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