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十次波动金融发展之
金融改革,证券突围发展,介绍金融发展(3)银行改制和股市狂欢,看零八金融危机前的金融狂飙
(共2501字,阅读需 8分钟)
01
银行改制
2001年之前,外资在中国待遇主要体现在税收、土地优惠、行业优先进入等方面,而后它们最大收获是优先参与了国有垄断企业资本市场化运作。
国有银行市场化再造始于90年代。
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4大国有银行注入资金。
1999年,资产管理公司为4大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
“注血”并没有彻底改变银行经营状况,2002年工商银行仍然在年报中承认,资本充足率5.54%,不良资产合计7598亿元,所有者权益只有1782亿。
根据WTO的协议约定,中国将在2006年开放人民币业务。于是,在2003年、2005年,动用450亿、1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四大银行再次注入资本金,使其资本充足率均达到8%,不良贷款率下降至5%以下。
接下来,4大银行纷纷寻找国际战略投资人,进行资产重组、谋求上市。
2006、2007年,是“银行上市年”,几乎所有重要银行纷纷上市,捷足先登的国际金融机构从中渔利惊人。
交通银行香港上市,英国汇丰银行出资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
到2007年中,交行市价近10港元,汇丰净赚800多亿元。尔后交行A股发行上市,发行价7.9元,汇丰又赚100多亿元,合计近900多亿元,获6倍回报。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境内外上市过程中,定向对外资银行发行的股票,无不让持股人赚得盆满钵满,到2007年8月,其平均收益达到了5倍以上。
除了上述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其他银行改造基本如出一辙,华夏银行甚至成为一家境外公司控股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进行的重大改革,引起了观点截然对立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这种银行再造模式有“国有银行被贱卖”嫌疑,对国内资本不公平。
引进了国际资本的银行,都认为“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后,治理结构得到了极大加强”。
外国资本认为中国银行通过股权出让,获得了客户、管理经验,从长期发展来看是值得的。
02
股市最后的狂欢
2007年的中国股市,四个字形容—“全民狂欢”,这是1999年之后资本市场又一场盛宴。
自上证股指突破2000点之后,股市的复苏已成事实。在4-9月半年时间里,市场价值呈几何级膨胀,新开户股民每天多达30万人。
8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达21.147万亿元,超过上年21.087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A股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首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上证指数突破5000点大关,实现了中国股市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公司的市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铝业已经超过全球最大的两家铝业公司市值的总和,深圳万科的市值竟比美国最大的4家房地产公司市值之和还高40%。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上市公司中,中国、美国平分秋色,各占4席。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依次列席。
11月,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价高开、市值达到1.1万亿美元,一举摘下“全球市值规模第一”的桂冠,将历史纪录整整扩大了一倍,高于紧随其后的埃克森美孚石油、通用电气的市值总和。
而中石油营业收入,是埃克森美孚1/4,但利润率是美孚2倍。
在这场股市狂欢中,灰色的操纵和投机色彩愈发张狂。当时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大规模增发成为股市神话的不二法则。
03
金融危机
这年,一场危机突然降临。
3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从而引爆了空前的次级债危机。
次级贷危机,指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正常情况下很难得到贷款的客户发放利率较高的房贷。
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很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纷纷介入次级房贷业务。
2006年之后,美国楼市低迷、利率不断升高,次级房贷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因此诱发美国次级房贷危机。
众多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全球重要股市纷纷狂跌,在8月份的两周里,市值蒸发超过2万亿美元。
汇市亦波动剧烈,欧盟、日本政府相继出手救援,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全数损失惨重。
年底,全美有三成贷款户因无法还贷而陷入了家庭危机。
在新技术创新上,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理论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有专家预言,几乎所有重要互联网技术都已经发明殆尽,随着应用时代到来,美国经济的火车头效应将持续下降。
美国水深火热,中国也在危险边缘。股市之狂热、楼市之飙升、人民币之升值、通货膨胀、贸易摩擦、大国情结让冷静的观察者无不捏汗。
04
股市的牺牲者
2008年,魏东在北京家中坠楼,据说他的资产达200亿元。魏东虽不为大众熟知,但在金融圈却鼎鼎大名。
1995年“327国债期货案”中,管金生带领万国证券和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中经开”)的对决中。中经开幕后操盘的人,20年后他们的名字才在不同的场合下被曝光,有一度“上海首富”周正毅、“四川首富”刘汉、“东北首富”袁宝璟四兄弟,还有一位就是魏东。
魏东1991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1995年创办了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在著名的“327国债期货案”中,魏东与中经开并肩作战,获利颇丰。
20世纪90年代后期,魏东抓住股权分置的特殊时点,先后参与银河动力、新湖中宝、闽福发、三九医药、丝绸股份、首旅股份、诚志股份、茉织华等十余家公司的股权转让及配售。
当时只要有资格参与其中,就能实现获利,他的“入场券”显得颇为神秘。
进入新世纪,魏东转战公开市场。收购长沙九芝堂集团全部股权,间接控股九芝堂,持有其60.74%的股份。
九芝堂是湖南最有名药业品牌,拥有300多年历史,但整体出售价格不到1亿元,市场普遍认定“明显低估”。
2003年收购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05年收购成都证券,更名为国金证券,并将之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后来又入主千金药业。短短五年间,便构成魏氏涌金系。
在二十多年里,魏东人十分低调,生前从未接受媒体采访,亦未在公开场合演讲,甚至很难找到一张照片。
魏东死前,有两次被专案组传讯,被有关部门实施监控。在他去世后的6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此人担任过薄一波的秘书,1992年就出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是证券行业的“老人”。
媒体发现,王益在民营机构中培养最成功、过从甚密的正是涌金的魏东,但也人人说王益顶多是站在魏东旁边,而不是身后。
首富被捕、荣家谢幕、股市大鳄坠楼,2008年的中国企业界乱云飞渡。
预告:下一篇,2000-2009第十次波动,国企战略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