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这足以说明石油的重要性,没有石油,一切都会瘫痪,而现在一些国家发动的战争就是为了石油,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
回顾历史,在中东地区,百分之八十的战争原因,都是因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导致的。
甚至有人分析,当年就是因为石油输出渠道被美国给断了,所以日本才逼急了眼偷袭了珍珠港。
油田
而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但是由于发展速度比较快,对于石油的需求也是比较迫切的。
2013年,我国花了50亿美元,从哈萨克斯坦手中收购了一块体量十分巨大油田的8.33%的股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里海之中的石油资源
里海位于亚洲和欧洲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
因为这里是一片咸水湖,因而拥有着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在地理学上被划分为“海迹湖”,意思是原本是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
由于处在欧亚两个大洲相连的地方,所以里海也成为了世界上接壤周边国家最多的湖,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
“里海不是海”这件事,在初中的地理书中就有提到过。在寻常的老百姓看来,这应当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却并非如此。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和俄罗斯就为了“里海究竟是湖还是海”的问题争吵不休,在国际上引起了颇大的舆论。
为何身处数千里之外的美国,会对这片地区感兴趣呢?
美国国会大厦
原因正是因为在里海之中,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相当丰富,与现在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地区——波斯湾沿岸可以相提并论。目前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经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中。
那么,既然美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为何要对“里海是湖还是海”这一问题发起争论呢?
原来,
在上个世纪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变成了5个,俄罗斯正是其中的一个。
这样一来,按照相关的国际法规,如果里海算是湖的话,那么俄罗斯所占据的石油资源就会大大增加。
而如果是海的话,那么不但俄罗斯的份额会减少,美国也有权利插上一脚。
所以,为了对里海的石油资源进行争夺,美国就想出了这种招数来遏制俄罗斯的开发进程。
里海石油资源分布
不过,这番争夺,也侧面说明了里海之中的石油资源有多么的丰富,又有多么的重要了。
而在2000年,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座超大型油田,顿时吸引来了诸多国家觊觎的目光。
让各国为难的“超级油田”
2000年,位于哈萨克斯坦靠近里海沿岸的卡沙甘油田被发现。
这块油田由四个区块组成,即卡沙甘、卡拉姆卡斯、阿克托德和卡伊兰。
卡沙甘油田也被认为是1968年在阿拉斯加发现“普鲁特赫本”油田之后世界上最大的油田。
在经过技术人员的探查之后发现,卡沙甘油田现有石油地质储量350亿桶,预计,未来最高开采量150万桶/日,大规模开采后,卡沙甘油田的日产量可满足整个欧洲10%/日的消费量,同时,卡沙甘油田还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里海
此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全球诸多国家的目光。
要知道,此处的石油资源,其实早在80年代就被发现了。
但是,由于卡沙甘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气候较为寒冷,没有相应的维护设备,并不利于进行开发。
而且当时的苏联正值解体的边缘,也无暇顾及到此处,所以就一直搁置了十几年的时间,后被哈萨克斯坦所接手。
但是解体之后的哈萨克斯坦却远远没有苏联那样强大的国力,所以即便是发现了这处油田,也无力单独对其进行开采。
于是,这个时候哈萨克斯坦准备将其“变现”。准备把卡沙甘油田的一部分开采权出售出去,让其他国家帮助开采。
里海油田
这样一来,不但石油的开发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能让自己得到一大笔现金,从而更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可谓是一箭双雕。
这一消息已经发布,欧亚大陆之内的27个国家都表示了自己有这一方面的意愿。
一时之间,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工作电话都要被打爆了。
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瞬间就占据了卡沙甘油田极大的股权。
看着自己手中的这块“宝贝之地”如此受追捧,哈萨克斯坦也是觉得十分开心。
不过让其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这片油田十分抢手,但是伴随着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多。
为了争夺主要开发权,几个主要的竞争国家之间,展开了为期长达数年的谈判。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如何进行这种沙漠地区的开发工作,各国之间也是想破了头。
先不说掌握的开发技术有没有达到要求,单单是挖掘设备的维护保养就需要一大笔费用支出。
除了技术和设备以外,还有就是人工因素。
外派到此的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入驻此地,除了思乡之外,对于这些人能不能忍受得来夏季的酷暑和冬季的严寒,也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在每年7、8月的时候,卡沙甘地区的最高气温经常达到45摄氏度以上,而在寒冬腊月,气温又会骤降到零下30多度。
两个季节的温差足足有80度。
里海
最为重要的是,到了冬季,里海沿岸结冰非常严重,这将对石油的开发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不小心,很有可能会采不出油,将投入的资金全部赔进去。
这个时候,原来一直没有发过声的中国站了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的突然介入,不仅让哈萨克斯坦感到惊喜,就连西方各国也是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加入到世贸组织,经济发展虽然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速度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快,相比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还是显得有些落后。
所以,当中国宣布要接受卡沙甘油田的时候,西方国家向着我们发出了阵阵嘲笑,认为中国这是蚂蚁撼树、自不量力。
那么,中国为何铁了心要购买卡沙甘油田?这片油田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宝藏?
这主要源于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
石油运输管道
摆脱依赖、自力更生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长时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十分孱弱,被列强欺压了数十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和科技,立志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强国。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确实将国家总体实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
但是,想要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就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来推动了。
随着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90年代初期,我国的石油来源已经主要依靠从海外进口了。
这样一来,虽然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可以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国家的发展却容易受到掣肘,毕竟曾经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才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于是,从那时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计划购买或者入股海外的大型油田,将开发权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2013年,经过几轮的谈判之后,中国花费了50亿美元,从哈萨克斯坦手中收购了卡沙甘油田8.33%的股份。
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国的工程师们并没有任何灰心,而是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勘察,把开采要面临的困难和可能遇到的阻碍都罗列了出来,然后开始制定解决方案。
卡沙甘油田
在里海北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开发卡沙甘油田需要异常复杂的技术,因此,我国拟分了三个阶段进行开发:
第一阶段(工业试开发阶段),开采量为37万桶/日,输送天然气设施投入使用后,产量将达到45万桶/日,约一半的伴生气将被回输到岩层。
第二阶段,产量达到100万桶/日。
第三阶段达到产量的峰值—150万桶/日,届时,海上将有240口油井,30多个自动钻井中心,6个技术运营装置和输气体系。
首先是开采所需要的设备。
由于当地的岩层厚度比较大,我国原来的开采设备无法在此地使用,所以工程师们就与国内的诸多科技公司合作,根据在当地探测出的数据,重新制造了与该地区环境相适配的机器。
中国油田
之后又从国内拉来了几十台大型破冰机,为了冬季结冰而做准备。
在众多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地努力之下,不到半年时间,就从卡沙甘地区成功开采出了石油。
这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长舒了一口气。
从此以后,石油就源源不断地从油田之中冒出来了,而且经过不断探测,卡沙甘油田下面的储量也是远超我国的想象,体量十分之庞大。
至于石油的运输问题,我国早就在两年前就想到了。
2004年,我国哈萨克斯坦政府协商,建立两国之间的地下管道,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运输。
由于中哈两国本就相邻,关系又十分密切,所以这个协议也很快就达成了。
石油运输管道
截止到2021年年底,卡甘沙油田项目的原油日产量已经突破了4万吨,达到38万桶,能满足20%石油进口需求,超过了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也大大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当年50亿美元的投资,如今换来了成倍的回报。
再加上“一带一路”的建设,让我国和中东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紧紧地联系了起来,这再次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原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