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叔观察】
2022年 9月30日,央行官网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显示,综合指标数据和相关情况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
那么,在农村个人结算业务发展的背景下,助农取款服务站点的数量和业务增长情况如何呢?金融野叔将对2014年至2021年期间相关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农商银行开展各类“驿站”建设与业务拓展有所参考。
附图一
农村个人结算业务数据
2014年末,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7.31亿个,农村的银行卡发卡量16.14亿张。2015年至2021年,农村地区个人账户年度增长区间为20.98%至2.74%,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农村地区的银行卡年度增长区间为37.61%至3.26%,呈现持续下行趋势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至2021年末,农村地区个人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分别为48.7亿个、39.2亿张。其中,农村地区个人信用卡(含借贷合一卡)2.80亿张,同比增长5.66%,增速仍然高于同期信用卡2.83%的平均增速。这与同期农村消费的总量增长与均量增长,均略高于城乡平均水平表现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38.86亿户,同比增长6.49%;个人银行卡92.99亿张,同比增长2.07%。个人银行账户和银行卡的数量增速均明显放缓。金融野叔认为,这与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强化“反电”措施、从严控制个人新开账户业务风险强相关。
附图二
助农金融服务业务数据
第一,站点数量情况
。2011年7月,央行下发了《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计划在2013年底前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乡镇、行政村的基本覆盖,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
2014年6月末,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约近90万个。2015年末,站点数量达到历史最大值99.75万个。2016年至2020年四年期间,前两年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连续同比下降,后两年连续同比增长
。
2021年末,助农取款服务点81.1万个,同比下降约9.2%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不过,2021年末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到98.17%,比上年进一步提升;行政村银行基础支付服务覆盖率达到9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当然,乡镇和行政村的银行服务覆盖率的提高,与其数量可能相对减少的趋势相关。例如,据民政部门权威数据,2021年末,全国乡镇数量38558个,比上年减少183个;村委会数量为49.0万个,同比下降2.5%。
附图三
第二,站点业务情况
。首先,从交易笔数看。2016年度,助农取款服务站点的支付业务(包括取款、汇款、代理缴费等)交易笔数合计为4.95亿笔,达到历史最大值。
2021年交易笔数4.05亿笔,同比增长1.50%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
从服务点平均交易笔数看,2016年为503.3笔,2018年为535.5笔(相对最大值),2020年为446.7笔,2021年为499.4笔。金融野叔认为,从中长期看平均笔数减少趋势,反映出助农服务点现场业务在整体上可能相对收缩;但是短期的反弹变化,则反映出防控等情况变化下农村客户现场服务的需求相对稳定(总笔数略有增长),由于站点数量减少,平均交易笔数反而增长。
附图四
其次,从交易金额看。同样,助农取款点的交易量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4247.78亿元。此后五年期间,交易金额呈现持续下行趋势;其中
,
2021年为3486.8亿元,同比增长-1.26%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
从服务点平均交易金额分析,2021年度“点均”金额为43.0万元,数值处于2015年至2020年波动区间之内(39.5万元至43.2万元)。从每笔交易的平均金额分析,
2021年“笔均”金额为860.9元
,相对低于2015年和2020年的金额,但高于2016年至2019年的“笔均”金额。
附图五
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分析
第一,农村人口数量与占比下降
。2010年11月“六普”时,我国乡村人口数量为67415万人,占比50.32%。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滑,
至2021年末乡村人口减少至48835万人,占比下降至35.5%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对于农村金融业务规模增长形成明显影响。
第二,农村业务电子替代程度提高
。2017年末,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为66.51%;2020年末此比例提高至82.72%。目前,东部和中部地区诸多农村金融机构的平均电子替代率都在90%以上,对于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现场业务增长空间影响较大。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
综上所述,2021年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比上年净减8.23万个,年度交易金额比上年净减44.44亿元,这种相对稳定且略有减少的趋势不仅是短期(年度)的,而且还是中长期的。在这一现象背后,是农村人口总量的减少趋势、农村智能手机及手机银行的普及趋势。
在这种超出部分业内人士预期的趋势下,
商业银行单纯下沉线下服务渠道、营造金融场景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站点(例如各类“驿站”)的业务增长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后期,对于村级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和运营,如何进行优服务、强融合、控成本、防风险更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至少在数量上可能不是“做多”,而是要在质量上“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