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备受关注的V标“撞脸”事件终于圆满落幕,长安汽车以300万元的价格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乘用车公司)手中拿回了V标。
“300万元的价格非常便宜,广汽乘用车公司表现得非常大气,长安汽车欠了对方一个人情。“一位重庆资本圈人士告诉黄桷树财经。
据悉,尽管广汽传祺一直使用的是“G”形商标,但早在2009年成立初期,广汽乘用车公司就曾启动自主品牌命名及标识设计的征集项目,并从众多标识图案中,选出7个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商标,其中就包括此次与长安汽车撞脸的V形商标,并于2011年2月完成该商标第37类(汽车零部件)和39类(运输储藏)的商标注册。
长安汽车于2010年推出全新V字型商标,同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2012年5月,长安汽车完成了第12类(汽车及运输工具)注册,2013年10月在第35类(广告销售)也注册成功。
然而,在2013年申请第37类(汽车零部件)时,长安汽车却遇到了“麻烦”。国家商标局认为其与广汽乘用车公司之前提交注册的商标相似,因此未通过长安汽车的注册申请。这意味着,长安汽车若不能解决“撞标”问题,今后在37类和39类使用V标时,就存在侵权风险。
因此,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长安汽车便与广汽乘用车公司协商商标的转让问题,经过一年的谈判,商标“撞脸”事件得到圆满解决,V标的转让价格定格为300万元,而广汽乘用车公司宣布将把300万元的转让费全部投入到公益事业。
黄桷树财经注意到,企业之间的“撞标案”并不是少见,从早些年的路虎、莲花和凌志等品牌惨遭抢注,到去年特斯拉被占宝生抢注而引发的争议,每年因商标而发生的纠纷不胜枚举,像长安汽车与广汽乘用车公司这样和平解决的非常少,其它的商标纠纷基本上都是以被抢注方花大价钱购买或被抢注方改商标告终。
跟中国企业有关的商标抢注案
一、海信
1999年1月11日,远在欧洲的西门子在德国抢先注册了“HiSense”商标,当海信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西门子一度开出了4000万欧元的商标转让费,海信选择了与西门子对簿公堂,最终,在中国商务部官员的斡旋下,2005年海信与西门子达成了和解,成功拿回了“HiSense”商标。
二、联想
2001年,联想开始了全球化发展步伐,但却发现英文名Legend在全球竟然被100多家公司注册过商标,行业遍及娱乐、汽车等。据传,联想试着在欧洲买了两个回来,但很快发现,要和全球100多家公司一家一家去谈。2003年4月28日,联想无奈之下,宣布花费巨资更换“Legend”为“lenovo”。
三、特斯拉
2003年,特斯拉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成立,2009年,一位名叫占宝生的广东商人在中国成功注册了TESLA商标,当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时提出购买占宝生手中的TESLA商标,占宝生当即“狮子大开口提出了2亿元转让费“,后来经过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特斯拉与占宝生达成了和解,拿回了TESLA商标。
四、路虎
英国Land Rover公司最初在中国拟注册商标为"陆虎",但无奈被吉利集团抢先注册了。为此, LAND ROVER还向中国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吉利的"陆虎"商标,但遭到驳回。不得以, LAND ROVER最后只得在中国改用"路虎"这个商标。
— End —
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肯定!
黄桷树财经
聚焦重庆地区的财经资讯!
分享到朋友圈丨点右上角…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