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政
府 声 音,闻 百 姓 民 声
2015年1月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咸宁市政府提出,要切实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并郑重承诺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年过去,这份答卷完成情况如何?群众是否满意?本报记者深入基层、现场,走访责任部门,了解实事完成情况,与大家一起分享10件实事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激励大众忙创业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实现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20万人;新建创业基地(孵化器)8个,扶持1万名大学生和市民创业,发放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
看答卷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56396
人,完成目标计划的
140%
;实现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
133
万人,新建创业孵化基地
12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50%
;扶持创业
11194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12%
;发放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
2.47
亿元,完成目标计划的
112%
。
走现场
2016年1月10日天气严寒,通山县大路乡上仇村香菇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长出密密麻麻的香菇,煞是喜人。仇贤次等8位村民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蘑菇。
2015年7月仇贤次和其他村民开始筹建香菇种植脱贫项目,村里建起了130个香菇大棚,组建了富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县农商行以合作社联名担保的形式,向仇贤次等8位村民发放了小额贷款8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仇贤次受益于咸宁市围绕“就业培训、创业扶持”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2015年咸宁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联动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同时,推动建设不同层级的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实现创业项目、培训、融资、基金、贷款、风投、专家指导、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创业农民与企业、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
目前咸宁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
37
个,当年新增
12
个;现有在孵创业实体数
825
个,在孵实体就业人数
3.7
万人,带动就业
5.7
万人,累计进驻创业实体
1130
个,创业实体孵化成功
910
个,孵化成功率
95%
以上。全年对
14279
人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6639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7089
人,大学生就业培训
551
人。
“透明厨房”送健康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放心餐饮”工程,打造“放心餐饮”示范店,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看答卷
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餐饮单位共投入专项改造资金
1582
万元。全市市、县、乡三级已创建“放心餐饮”示范街区(旅游景区)
20
条(处),“放心餐饮”示范店
318
家,透明厨房
184
家。其中,温泉城区完成创建餐饮示范街区
3
条(处)、餐饮示范店
52
家、透明厨房
50
家。
走现场
1月6日在咸宁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稽查分局负责人欧阳章宏办公室里,他正通过“手机看看”监控系统,对城区24家餐饮企业后厨、库房、消毒间进行实时监控。
“一个单位最少3个视频监控设备,鄂南高中增加到8个,可以说基本让各监控单位后厨透明公开。”据欧阳章宏介绍,2015年9月份咸宁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稽查分局通过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打造“放心餐饮”,通过安装客户终端,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终端对餐饮单位后厨食品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该操作平台还能进行录像回放,持续跟踪一周内所有食品制作加工过程,并对监控区域非工作人员进入发布报警。目前咸宁全市24家已开始试点,并计划2016年6月份将全市各学校和幼儿园纳入监控范围,大型餐饮场所预计2016年底陆续纳入,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咸宁市将实施“放心餐饮”工程、创建“放心餐饮”示范店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咸宁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印发了《咸宁市实施“放心餐饮”工程、创建“放心餐饮”示范店工作方案》,部分示范街的管理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设置了食品安全协管站和专门办公室,承担示范街创建工作。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餐饮单位共投入专项改造资金1582万元。
截止目前咸宁全市市、县、乡三级已完成创建“放心餐饮”示范街区(旅游景区)
20
条(处),“放心餐饮”示范店
318
家,透明厨房
184
家。
大病救助暖心窝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农村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为农村特困居民实施大病医疗救助。
看答卷
截止2015年12月30日全市
2009.8
万元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基金已全部到账。基金支出
176
万元。在咸宁市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现场对
18
名医疗救助对象每人发放
1
万元医疗救助金;2015年底又救助了全市
158
名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
158
万元。
走现场
生了一场大病,压垮一个家庭,这是很多重病大病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1月10日,患有尿毒症的朱授元,面对记者表现乐观。今年,一个沉甸甸的“红包”,里面装的是市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促进会发放的1万元医疗救助金,让他很是暖心。
2013年,朱授元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他有2个女儿,大的7岁,小的才1岁多,父亲患有脑溢血,母亲身体也不好。患病之后,朱授元失去劳动能力,妻子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一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治病,3年时间花费了27万元,这些钱大部分都是借来的。
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朱授元说:“有党委政府的关心,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我一定坚强走下来!”
62岁的邓昌分是通山县慈口乡人,是一个五保户,患有腰椎陈旧性骨折。1986年邓昌分就花了3万多元治病。后来因为经济困难,邓昌分的病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这个病,要到武汉去做手术,需要16万元。”领取1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后,邓昌分说,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救助,他一定会坚强面对生活,不辜负大家的一片爱心。
2015年“建立农村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为农村特困居民实施医疗救助”被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市民政局积极落实这一惠民政策,出台了《咸宁市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咸宁市农村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促进会章程》,确定了咸宁市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促进会成员名单。
目前咸宁市18名农村特困居民代表都收到了1万元医疗救助金。
居民喝上“放心水”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道》提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南川水库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王英水库引水工程顺利完成。
看答卷
全市饮水安全工程开工174处,完成投资6015万元,解决16.15万农村居民和1.5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南川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6420.51万元;王英水库供水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今年“五一 ”之前正式通水。
走现场
“我们吃浑浊堰塘水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拧开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流淌而出,崇阳县路口镇金沙坪村村民王德迟喜上眉梢。
金沙坪村因走马岭煤矿无证无序开采,致地表多处塌陷,发生饮水困难。崇阳县水利局提供建筑材料及资金,路口镇负责协调,让金沙坪村村民用上自来水。这是咸宁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5年咸宁市下达16.15万农村居民和1.5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大小工程174处完成投资6015万元。
咸宁市加大南川水库水源地保护力度,从源头上“搬运”安全水、放心水,是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中之重。市环保局出台了《咸宁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增加现场执法和水质监测频次,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实施水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元月10日净水厂工地,大型挖掘机和铲车轰鸣往来,一片繁忙景象。厂区主体建筑物和机房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项目副经理马士翀介绍,目前,整个工程进入冲刺阶段,确保今年“五一”之前正式通水。
南川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6420.51万元;长江委组织复核复核咸宁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加大水资源监测计量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市、区两级水利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前期工作。
道路升级畅出行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完成肖桥大道建设,打通市温泉中学、实验小学东通道,缓解希望桥交通压力;建设鄂高地下通道,解决咸宁大道鄂高段安全通行问题;打通三江至太乙路通道,缓解一号桥交通压力。
看答卷
截止2015年12月底,肖桥大道剩余路段已完成1100米地下排水管网和1100米水泥路面铺设;市温泉中学、实验小学东通道基本完成,鄂高地下通道将于春节前完工;三江至太乙路通道已完成510米道路及人行道配套,完成征地任务后将于2个月内完工。
走现场
1月8日茶花路旁温泉中学、实验小学东通道的施工现场,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已初现雏形,直达学校东区校门口。
和其他家长一样,陈平也盼着温泉中学、实验小学东通道早日竣工通行,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来施工现场看看。“送孩子上学有5个年头了,每天早上都会碰到错车难、抢车位的尴尬。”陈平说,看到学校新通道路面宽阔平坦,且设有广场,解决了家长的停车难题,两个学校道路分流、科学合理,非常满意。
晚上8点多,东通道的工人们并未停工,在场加班的市温泉中学副校长雷宗刚说:“要保证项目建设尽快完工,待第二学年开学给学生们一个安全顺畅的上学路。”
于去年10月动工的鄂南高中地下人行通道主体工程现已接近尾声,计划在春节前全部完成。届时,人车分流而行,道路拥堵、交通隐患将大大降低。
总投资1000万元的三江温泉酒店至太乙大道通道目前已经完成510米的道路及人行道配套,在征地拆迁完成后,项目将在2个月内完成施工。连接茶花路和南外环路的肖桥大道,全长
1870
米,设置双向
6
车道,两侧人行道各
3
米,并配套建设给水、排水、地下综合管线沟、绿化、路灯等设施,目前该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和工程建设工作正在同步进行。截止2015年12月底剩余路段已完成
1100
米地下排水管网和
1100
米水泥路面的铺设。
就诊报销“一卡通”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放农村居民健康卡208万张,改扩建10家乡镇卫生院、100家村卫生室。
看答卷
2015年,全市共发放居民健康卡208万张,完成率100%。全面完成改扩建10家乡镇卫生院、100家村卫生室。
走现场
2015年12月3日,咸安区桂花镇向全镇各村支书普及健康卡知识并向全镇30275位村民发放健康卡。
桂花镇柏敦村12组村民何前波是此次健康卡首批激活的用户之一,当天,在镇卫生院的医疗报销窗口,他同往常一样带来了户口本、病历及老版本的医疗卡,可是整个报销过程中仅需使用刚刚领到的居民健康卡,让他感觉格外方便。
何前波告诉记者:“现在这个新卡跟银行卡一样,一刷就行,非常方便。以前来报销麻烦多了,经常把卡带来了,户口本没带来,户口本带来了,卡又没带来,跑些冤枉路。新卡确实给老百姓带来许多方便。”
体验到了新卡带来的便利,何前波很快为大儿子、小儿子都办了农村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是以当地新农合参合农民、新生儿、职业病高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等4 个重点人群为突破口,依托新农合信息平台,整合公安、人社、农商行等部门居民信息并核对,制卡发放到居民手中。
2015年咸宁市卫计委通过与市农商行合作,按照“政府主导、银卫合作、整体推进、一年完成”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全市共发卡208万张,完成率100%。
咸宁农商行桂花支行行长王鹏辉介绍,居民健康卡不仅为居民就医开辟了绿色通道,还具备银行卡的所有功能,如存款、取款、刷卡消费。还可以刷卡乘坐公交车,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等,着实给农民带来好处。
除“换卡”外,在硬件设施上,咸宁市政府整合各类资金近
2500
万元对
10
个乡镇卫生院完成升级改造。同时投入
900
万元资金,对超过
100
个以上的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分别奖补
2
万元。
名校课堂连山村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推进师资交流和信息化互联互通,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看答卷
2015年12月21日,咸安区通过教育部认定。至此,我市所有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以上评估验收,整体实现基本均衡。2015年全市教师(校长)城乡交流1588人。全市接入互联网学校609所,占总学校81.0%。全市教育公共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前期开发已完成。
走现场
又是一个周二,实验小学的杨明老师如期走进学校的直播间,给远在咸安区大幕乡金鸡山村小学的学生们上音乐课。
杨明本学期一直在教金鸡山村的孩子们吹巴乌。他的吹奏嘴型、动作要领,会同步出现在金鸡山小学教室的投影仪上。而他,可以通过自己面前的大屏幕,直接点名纠正每个学生的动作。
看到孩子们进步很快,杨明很高兴。他告诉学生们,下周将去金鸡山村小学当面教学。
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是2015年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市教育局开展的“联校网教”模式,创新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咸安区刘祠教学点教师黄松波认为,信息化的推进,让学校教学从“闭塞式”转为“开放式”,跨越进互联网时代,让乡村孩子真正享受到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为此咸宁市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接入互联网学校609所,占总学校81.0%,配有班班通设备5404个班,点全市总数77.7%。目前,“OA办公系统”、“名师课堂”和“联校网教”教学系统投入运行,其他系统正在完善之中。教育信息化试点逐步推广。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 ,咸宁“联校网教”项目代表湖北省参展。
在远程教育互动、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共享的同时,2015年秋,我市启动新一轮教师交流轮岗周期,各县市区均制定了2015-2016年度城乡教师交流方案。据统计,去年,全市教师(校长)城乡交流1588人。
“服务超市”到村头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新(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100家。
看答卷
2015年咸宁市级财政列支以奖代补资金120万元,带动市县乡三级投入5925万元,推动67个村、17个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改、扩建。同时,全市共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810家,覆盖率达90.3%,改建360家。
走现场
“以前想要办个证、办个申请要带着资料到乡里,有时甚至往县里各部门处跑。现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可以全部搞定,不用再跑冤枉路啦!”12月底,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的村民程海水站在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前赞叹。“所有村干部都是代办员,都可以替村民跑腿办事。”村支部书记吴宏军深有体会。“新办公楼建起来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了更好的平台发挥。”
2015年该村筹资50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集便民超市、村卫生室、文化广场、便民服务大厅于一体,既方便群众代办服务,又便于群众就近购物就医。
村民沈细兵闲暇时都会到中心转一转。他说,在这里大家不仅能办事、读书、看病、看电影、听讲座,还能获得致富信息。
咸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咸宁市84个新、改扩建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全部完工。
和沈细兵一样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便利公共服务,还有赤壁赤马港办事处杨泗村村民雷文秀。
“现在真是‘打着赤脚逛超市、扛着锄头来购物’。”雷文秀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综合服务社改建后,购物省时、省钱、省心。
杨泗村距离镇里有30里山路,村民出来一趟需要1个半小时。以前村里的小卖店只有烟酒和盐、酱油等调味品。由于交通不方便,村民每月集中一次到镇上赶集。
现在一切改变了,改建后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不仅有生活日用品,还有农业生产物资、农技信息发布、存取钱等综合性服务。市供销社负责人介绍,咸宁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数量和覆盖率在全省均处于领先水平。
文化大餐乐农家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400场,完成408个行政村的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工程建设。
看答卷
全市组织实施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430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并免费开展广场舞、摄影知识等形式多样的辅导培训,引导、扶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村村响”工程正加大力度,有序推进。
走现场
1月8日在崇阳县石城镇石下村中心广场,灯火辉煌,歌声嘹亮。年轻的姑娘、年迈的老人、稚嫩的小孩,近百名“舞者”伴乐起舞,乐趣融融。
“在此上演的,远不止村民自娱自乐的节目,还有更多‘文化下乡’的节目也在此演出。”村支书王良海介绍,自从文化惠民演出实施以来,隔三差五会有节目演出。
诸如文化送戏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不仅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且让村民“感受到了温暖,精神上备受鼓舞”。
2015年4月8日,一场文化下乡汇演令众多村民记忆犹新——
演出尚未开始,在舞台下等候听“戏”的村民就早早拿着凳子占据“有利地形”,更有不少远近十里八村的乡亲陆续赶来。下午两点半,在石城镇粮食站广场,闻讯而来的村民已把戏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山清水秀醉游人,泉涌香溢不思归。”大型歌舞《泉涌香城》立刻吸引观众的目光,动听的音乐,美丽的舞蹈,丰富的内涵,传达出了咸宁美丽醉人的风景。紧接着,男声独唱《走进新农村》、女声独唱《温暖进农家》、小品《三个老太夸农村》等13节目获得阵阵掌声,这些节目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
赶10公里山路而来的村民刘福清,喜笑颜开地说:“送戏下乡送来了开心和欢乐,也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往后的日子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
文化惠民演出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村子“热热闹闹几天,空空荡荡一年”的现象不复存在,“闲暇无聊打麻将,三五成群发酒疯”的画面也已成历史。
律师撑起“保护伞”
晒承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困难群众和农村居民无偿提供法律援助2000件以上。
看答卷
2015年全年,咸宁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94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24582件,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走现场
“正是因为区法律援助中心给予的帮助,去年3月的那次交通事故才得以妥善解决。”谈及法律援助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家住咸安区凤凰山廉租房的低保户吴女士脸上写满感激。
2015年3月1日晚,吴女士驾驶电动车回家,途经银泉大道时,不幸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因而受伤。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轿车车主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吴女士无责任。
然而事后双方因赔偿事宜产生纠纷,万般无奈之下,吴女士找到咸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并申请了法律援助。
得知吴女士的遭遇后,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指派一名律师无偿受理吴女士的案件。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最后经咸安区人民法院调解,吴女士获得经济赔偿28345元。
过去的一年里为加大法律援助办实事力度,咸宁多措并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民、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不断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申请条件,除开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外,还为辖区内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免除经济条件审查。
“此外,我们还分批选派100余名优秀律师进驻17个基层法律服务所、225个社区(村)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对基层单位的法律援助服务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咸宁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徐利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