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5年!
这是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5年!
这是科学发展、惠及民生的5年!
“十二五”,岁月峥嵘;五年攻坚,镁都巨变。即将过去的五年,大石桥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社会发展主基调,以开山化石的精神,克难攻坚,励志图新,砥砺前行,向全市73万人民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群众实惠多的优异“答卷”……
更上层楼揽胜天——2015大石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文化兴市、环境立市”战略定位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聚力发展,经济数据屡屡飘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短短的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却注定在镁都留下鲜明的印记:在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全市上下奋力前行,再一次刷新了镁都经济的记录。预计“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5亿元,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6.3亿元,是2010年1.6倍,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97.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年均增长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5亿元,年均下降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228元和14621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8.4%。
发展才是硬道理,从这些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聚力发展的坚实足迹:
——在科技创新中增强发展动力。历经3年研发,大石桥市永安镇永壮集团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自动装卸智能环卫车,并获得了“全封闭自动化垃圾机动车”国家发明专利以及相关的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是永壮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开拓的新型工业型材市场,也成为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翘楚。“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类企业纷纷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科技创新工作全国瞩目:被确定为“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称号,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在市场驱动中增强发展后劲。“十二五”是大石桥市着力推动企业上市的五年,市政府为支持企业上市出台了优惠政策,各职能部门更是特事特办,全力支持企业上市,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14年,营口地区一共有三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其中两家为大石桥企业,在全地区起到了引领作用。辽宁永恒实业继中镁控股后,实现“新三板”上市,两家企业共获得首发初始融资9500万元,建立了PPP项目库,推出市精神卫生康复院、热源厂、分布式能源等公用事业项目,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建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十二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沿海新兴产业区晋升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等机遇,全力深化对外开放。预计“十二五”期末,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0.1亿美元,年均增长11.3%;外贸出口累计完成41亿美元,年均增长3.1%。深入开展了“重大项目推进年”和“项目服务年”等活动,成功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时期,累计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45项,总投资达1404亿元。
审时度势,克难攻坚,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强化宏观调控,应对风险挑战,大石桥市在培育经济增长点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改革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开启“稳增长”模式
把改革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才能适应新发展,顺应新潮流。“十二五”期间,一股涵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在镁都大地激情奔涌:
——政治体制改革做好“顶层设计”
选派293名企业家到村任职,选派43名科级干部到企业和重点项目挂职服务,选派50名科技干部进村入户指导,选派100名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挂职锻炼,选派61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十二五”期间,大石桥市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得到不断优化。
辽河油品公司总经理马玉春到水源镇马家村任职村党总支书记后,一心鼓励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商贸业、运输业和养殖业。在他的帮扶带动下,全村有32户经商,从业人员达到165人。村里还建起了鸡场、猪场等养殖基地,有70余人从事运输业,全村人均收入由8000元提高到12800元;
大石桥金龙祥矿业有限公司经理林明任旗口镇腰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看到群众饮水难、行路难,就捐资80多万元新修村路3.5公里,完成了总计8000米的全村饮水工程;
……
在大石桥市,像这样选派的企业家为村里办实事、解难题,带领村民致富的事已屡见不鲜,达到了“选任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2014年,大石桥市结合国家级贫困村帮扶、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村党组织打分定级工作,分三批向61个行政村选派61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及各种座谈会170余次,走访群众1200余户,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个,做好事实事15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40余起,帮助硬化道路140公里,新上水利项目20个,新安路灯600盏,开展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等活动100多次,扶贫帮困600余户,引进致富项目47个,创建农业专业合作社42个,协调各方面资金4500余万元。
党建一面旗,致富一片天。大石桥市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收到了“顶层设计”指路、“基层致富”有路的良好效果。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
“十二五”开局以来,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工程为重点,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迈开转型升级步伐
辽宁亚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抢抓国家“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机遇,以氧化镁、氯化镁、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开发出高端镁质墙体材料,走在我市镁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列。随即,“亚泰”的模式不断被复制,以镁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大潮来袭。
“十二五”期间,大石桥市着力打造镁产业“升级版”,规划了沿海新兴产业区和基础镁质材料产业园两个千亿元产值工业园区,并把沿海新兴产业区作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重点规划了高镁园、有色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高端镁质产业园,依托原有镁产业发展基础,实现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重点发展镁耐材、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高端镁制品,推动镁产业步入高端化发展轨道。随着投资5000万美元的德国科浦镁合金压铸件、投资10亿元的中亿泰达高性能镁合金板材和型材、投资5亿元的新发展集团特种氧化镁、投资3.8亿元的丰华集团环保节能轻质隔墙材料等一批高端镁制品项目的成功入驻,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已基本形成。
在不断壮大镁产业的同时,铝产业也乘借转型东风华丽转身:围绕铝产业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引导铝制品企业同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联系,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专业院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产业化。使大石桥市铝产业在夯实以建材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向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精尖端领域发展。永壮集团作为我市铝制品企业的“龙头”,其自行设计开发出的铝塑复合型材,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大中型工程。集团每年的专利技术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5%,专利技术产品的利税占利税总额的60%。营口赛斯德型材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大型铝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的环保节能产品,将现有(PVC)塑料异型材和铝合金型材进行复合,生产出铝塑铝节能型材。2011年,赛斯德品牌一举打入欧盟市场。
“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千企转型升级活动和企业科技创新,使一大批企业成功完成了转型升级:信威耐火高活性轻烧氧化镁、洁镁公司回转窑轻烧氧化镁及二氧化碳回收和新发展集团高效节能电熔镁全自动转炉改造、金龙集团镁碳砖生产线节能环保自动化控制改造等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也都陆续投产。
——农业经济步入现代化轨道
2013年4月1日,石佛镇张岗村农民张洪仁带着个人身份证、住所证明以及土地流转证明,到大石桥市工商局旗口分局办理了注册资金200万元的“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营口地区第一个“农场主”。至此,我市农业经济开辟了家庭农场这个新型经营模式,为全市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家庭农场的兴起,是我市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带来的连锁反应。正是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让以农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业新经济组织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5万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55家。
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也迈出了新步伐。
有着几十年大棚蔬菜种植历史的旗口镇,为了解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菜贱伤农的问题,开始积极引导农民走转型发展之路——大棚中种植葡萄。“种蔬菜投资大,成本高,还不易管理。而种葡萄则不同,葡萄树栽植一次可成活七、八年,容易管理,一个家庭妇女便可轻松侍弄两栋葡萄大棚,成本降低了,效益自然就提高了。”听着农业专家对这一产业发展给予的肯定,大棚户纷纷开始转型种萄萄,目前,全镇共有50栋大棚葡萄,而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由种蔬菜到种水果的尝试,是旗口镇大棚户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正确选择。无独有偶,旗口镇曾屯村刘洪坤又在自家的十亩稻田里种上了莲藕。经过实践验证,种莲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村里还准备将全村低洼水田全部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莲藕生产基地,计划发展到1000亩,逐步将产业做大做强。
从西部水产业发展,到中部蔬果产业的发达,从东部林下经济的兴起,到一个个农业观光园的亮相。“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始终是春潮涌动,在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服务业经济提质增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开启“绿色引擎”,增强发展动能,服务业增加值131.7亿元,年均增长7.5%。
在今年的“大战双11,全民购物节活动”盛宴中,我市兴隆商城、真实惠购物广场等6家商场PK电商,通过采取“实体店+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展开销售大战,销售额突破4000万,比去年增长15%。
针对“十二五”电子商务潮流来袭,且呈现风起云涌之势,大石桥市的服务业发展不断提档加速,传统零售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品牌、实体网点资源和物流配送优势的基础上,走上依托网络平台创新营销的道路,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大石桥市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五年,市委市政府精心构筑服务业发展框架,打造以龙首商业街为“龙头”的服务业经济带。目前,在这条璀璨夺目的经济链条上,兴隆摩尔世界、佰亿城市商业广场、时尚春天商城、国际中心、财富花园等一大批服务业大项目成功入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龙街商贸商务集聚区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集聚等新兴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充分发挥了服务业的经济引擎作用。
普惠民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2013年元旦刚过,杨忠贤一家三口搬进了兴旺家园内的廉租房内。杨忠贤因从小患软骨症,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身患佝偻病的丈夫在福利厂的500元钱和低保金艰难度日。能分到廉租房,对这个贫寒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这让杨忠贤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前要花4000元年租金才能住上破旧的老平房,而今只需要300多元就可住上干净、舒适的楼房,这样的廉租房不仅缓解了她家经济上的困境,还让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十二五”开局以来,随着我市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大幕拉开,和杨忠贤一样享受政府住房保障红利的百姓已不计其数。
“盼望了这么久,我们现在天天都能用上更干净、卫生、高标准的自来水了,我觉得做出来的米饭都更白更香了。”自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正式供水后,喝到更加干净、优质饮用水的镁都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从本溪桓仁段取水,经过处理后,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06项饮用水标准,大石桥市积级争取的大伙房输水配套工程为镁都百姓开辟了健康饮水的源泉。
“十二五”以来,镁都百姓不仅享受到住房、饮水改善带来的民生福祉,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惬意。这是市委市政府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向市民交上的一份统筹城乡发展的成绩单:按照“城市南扩西拓、产业北上东进”的基本思路,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镇村规划。实施了4条大路网道路、31条城市街巷路、3个城市广场新建和改造工程、淤泥河改造、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铁西地道桥和三个热源厂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我市累计建设城乡道路966公里、村内道路1416公里,构筑了新的城乡路网体系。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水源、高坎、汤池被国家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水源、高坎还被批准为辽宁省宜居示范镇。
镁都百姓眼中那片蓝天、碧水、青山的生态怡人风光源于我市在“十二五”期间打的这场环境整治攻坚战。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工程,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提升。青山工程卓有成效。完成“小开荒”还林面积1.5万亩,围封面积5.7万亩,闭坑矿生态治理面积2010亩,官马山青山工程被省评为样板工程;碧水工程成效显著。污水处理厂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重点河流主要污染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饮用水源地监测5处,监测能力达到国家三级标准;蓝天工程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3.5%,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1.3%,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8%,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3.6%。关闭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等工业企业84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6%,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百姓的企盼是不仅要生活得好,还要生活得稳,生活得安心。“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百姓的这种夙愿变成现实。五年来,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8%,医疗保险参保率87.3%,新农合参合率99.9%,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教育、医疗、社保等财政支出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8倍、4.1倍和1.7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荣获“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称号,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被认定为全国重要大遗址。
安居和乐业,这是百姓的朴素愿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再拉长的“民生清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随着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地”,百姓幸福生活的味道越来越浓。
砥砺前行俱往矣,时不我待再扬帆。以昂扬的姿态务实奋进;以饱满的激情争创一流;以质朴的情怀赢取点赞!中国镁都用五年坚实的脚步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一个日新月异、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转型发展的新镁都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