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年度金融IC卡领域十大热点事件回顾建设银行磁条卡有效期是多少

2015年刚好是我国银行卡发行30周年之际,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与改革来说是十分具代表性的一年,也是金融IC卡产业发展厚积薄发的标志性一年。首先从数据回顾过去的这一年,2015年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有望超过20亿张,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呈爆发式增长;全国“闪付”受理终端已超过600万台,受理环境的日益优化……

除以上数据,2015年金融IC卡领域还发生了哪些热点事件值得我们回顾呢?下面一卡通世界网整理了部分新闻事件作简单的盘点。

1、 磁条卡停发,银行卡产业进入新纪元

央行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纯磁条卡有效期到期后须换发为金融IC卡。磁条卡的停发,意味着银行卡“芯”时代的开始,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进入新纪元。

目前,全国近400家商业银行中,有285家银行已经发行了金融IC卡。从50多亿的银行卡发卡总量来看,虽然20亿的金融IC卡占比还不足4成,但其安全作用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4年度我国银行卡总欺诈率为2.03BP(BP为万分之一),信用卡欺诈损失率为0.12BP,均处于全球各国最低水平。

不过,目前各大银行卡更换芯片卡还只是分卡种批次逐步换“芯”,因国外卡组织和银联芯片标准不兼容,银联不允许发行双芯片卡,所以双标信用卡依然还是磁条卡。各位看官在申请新银行卡时记得看清了,最好直接申请单芯片卡。毕竟芯片+磁条的复合卡其磁条信息被复制盗刷的风险依然存在,单芯片卡安全性能更高。

2、金融IC卡电子钱包可挂失

2015年年初,工行福建省分行宣布,工行金融IC卡电子现金账户可以像平常的储蓄卡一样挂失了。挂失程序与普通储蓄卡挂失一样,客户发现金融IC卡丢失后应第一时间拨打客服热线进行口头挂失,然后再带身份证等材料到网点办理正式挂失手续。在正式挂失后,电子钱包内的余额约一个月左右会退返到主账户内。

是不是有点感动呢?对于不开通电子钱包挂失功能的银行,小编总觉得有点耍流氓。虽然电子现金采用的是脱机消费模式,无法即时冻结余额,但是后面你给冻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吗?钱剩多少算多少吧!另外拾金不昧的人还很多,别人捡到我的卡不用呢!

3、 欧贝特量产CVV码银行卡

2015年4月,欧贝特宣布投资其位于深圳的制造中心,以此提高公司显示卡和动态卡验证值(dCVV)卡的产能。该卡是2014年10月欧贝特推出的首款整合NagraID Security (NIDS)提供的动态卡验证值/密码(dCVV/dCVC)技术的支付卡,它可以让银行为每笔在线交易提供动态密码验证,用于保护在线交易安全。

在EMV技术日益普及的“芯”时代,有效打击了 “有卡交易”欺诈,不过银行卡的盗刷也逐渐转向在线上完成的“无卡交易”, CVV码支付卡的出现确实可以有效遏制信用卡的在线支付的欺诈行为。不过由于CVV卡成本比芯片卡要贵10倍,其定价到达10-20美金,这样的价格使得CVV卡始终难以走入大众市场。根据计划,该卡商业出货将于2015年上半年启动,不过至今只有法国BPCE银行与欧贝特达成合作,该卡的结局有可能像几年前出现的可视银行卡一样,只闻其“声”,未见其卡。

4、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落定

2015年4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称从2015年6月1日,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务院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1、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客观需要;2、中国市场太大,银联的覆盖面不能满足目前的社会需求;3、移动第三方支付市场崛起,扫描二维码支付清算业务也变得频繁起来,银联已经没有能力全面垄断银行卡清算市场。4、不尽快向国内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允许成立几家新的清算机构,那么清算市场的“蛋糕”可能会落入外资手中。

但不论基于哪种原因,清算市场的放开意味着银联在中国清算市场垄断了12年的局面将被打破,一些不满银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第三方机构很有可能会联盟成立清算机构与银联抗衡。另外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知名卡组织对于中国市场垂涎已久,虽然PBOC3.0规范暂时可以拖延外卡组织进入中国,两三年内银联在国内的地位不会动摇。但中国的市场肥沃,外卡组织会快马加鞭进入中国市场,银联将面临内忧外患。

5、国密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试点通过验收

今年2月起,长沙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进行国产密码算法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项目试点。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 2015年年底长沙银行国密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试点项目通过验收。目前该行已发行搭载有国产密码算法技术的金融IC卡近2万张,部署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POS机501台、ATM机100台,支持国产密码算法金融IC卡业务的营业网点13个,发放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200部。

说到国密金融IC卡项目,小编还想提一下国内IC卡芯片厂商的努力。自2012年我国决定开展金融领域安全IC卡和密码应用专项后,相关部门与企业就展开了国家金融信息安全保卫战,同方微电子、华虹设计、大唐微电子等几大国内芯片企业也纷纷开展国密算法PBOC3.0的研发与试点工作。除了积极开展银联与国际EMVCo认证外,同方微电子更是直接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发行了企业联名卡,以身示范带动国密金融IC卡应用,加快推进金融领域芯片国产化。

6、三部委联合发文调整金融C卡收费标准

2015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合理确定和调整金融集成电路卡工本费收费水平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向新开户的客户提供IC卡,以及将客户原有磁条卡更换为IC卡时,对具备基本服务功能的IC卡,应按照“银行与客户共同分担制卡成本”的原则定价;国家鼓励商业银行对客户实行银行卡工本费减免优惠。

此前,大部分银行的金融IC卡开卡在费用5元到50元不等,而调查显示有87.9%的网友不愿掏钱换金融IC卡。通知发布后,国内多家银行下调金融IC卡收费标准,多数银行新开卡或换卡降至5元一张甚至免费,使2015年变成银行卡换“芯”潮。日前中国银联宣布,2015年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有望超过20亿张,新增发卡量连续四个季度超过2亿张,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呈爆发式增长

在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今年开始很多银行换芯的“免费午餐”逐渐减少,要办金融IC卡的该抓紧时间了。

7、芯片信用卡被盗刷,金融IC卡安全被质疑

2015年10月,国内某科技媒体曝光了国外芯片信用卡遭盗刷事件,5个大盗共盗取了 40 张信用卡,并制作出 40 张傀儡卡。利用芯片+密码两步认证体系存在的漏洞,将芯片做特殊处理,使读卡器与芯片的信息交换时,无论输入的是什么“密码”,芯片都会自动回复“正确”。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简单理解就是利用买家插卡输密码的时候,读卡器会与芯片确认所输密码的正确性,但这个“请求”被拦截了,所以无论输入的是什么“密码”,被处理过的芯片都可以再代替原芯片回答读卡器,使交易顺利进行。他们共进行了7000多笔交易,盗刷60万欧元。

那么一直打着安全牌的金融IC卡是不是就不可靠了呢?小编只能说安全是相对的,无论哪种卡都存在被盗刷的风险,在磁条卡克隆器公开叫卖的年代,金融IC卡的安全系数高出的不只是一点点。

8、银联芯片卡标准走出国门

2015年8月18日,银联国际与泰国银行家协会在曼谷签署芯片卡标准授权协议,银联芯片标准将作为泰国银行业的行业标准,推荐给当地银行使用,泰国也成为境外第一个采用银联标准作为本地统一的芯片卡标准的国家。此次银联芯片卡标准落地泰国,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金融技术与标准向海外输出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2015年银联在海外市场的布局看得出,银联正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步伐。2015年,银联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开通了银联闪付,银联在海外已累计开通近10万台POS终端受理“闪付”;在助力俄罗斯创建本国独立支付系统后,银联与老挝合作建设的老挝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也在年底上线,银联正将中国银行卡品牌、服务与标准推向世界。

9、银联试点小额免密免签

2015年11月2日,中国银联宣布正式试点推出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即业内所说的银联卡闪付联机小额快速支付服务。今后持卡人使用银联卡“闪付”,在指定商户300元以下无需签名和输密。

银联称,该服务已经获得国内外众多商业银行的支持和参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境外发卡银行发行的芯片信用卡,以及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发行的芯片借记卡已经首批开通(各银行具体开通卡种以银行信息为准)。到2016年4月,银联芯片信用卡将全面支持此项功能,届时也将有更多银行芯片借记卡加入支持。

不知道大家对于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服务的开通是否期待呢?作为银联重点品牌之一,闪付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从公交、出租、菜市场到超市、连锁便利店、快餐店等等,银联“闪付”受理终端已超过600万台。但由于电子现金圈存的麻烦以及收营员操作的不熟练,闪付并不得人心。此次银联推联机闪付配合小额免密免签,旨在解决脱机闪付存在的诟病。

不过从银联宣布试点后的这两个多月里,该服务上线城市寥寥无几,大家的看法也褒贬不一。在小编看来,与脱机闪付相比,联机闪付可以说是选择牺牲了安全性而换来的便捷性。虽说有所谓的额度可控、商户可信和后台防控的三重保护使风险可控,从之前的银行卡盗刷案件来看银行的态度,绝大多数银行不仅不会主动担责,而且翻脸不认账的银行真的不占少数,银行真正赔付持卡人损失的比例甚微。小编认为,闪付的推广关键还是应用场景的搭建,且闪付更适用于公交、菜场、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等真正小额消费的领域。

10、新一代国产金融IC卡芯片获得国际CC认证

2015年12月18日,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THD88/M2064芯片获得由挪威SERTIT认证机构颁发的国际CC EAL4+安全认证证书,这不仅意味着同方微电子在金融支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证实了国产密码算法的金融IC卡芯片安全已受到国际认可,中国金融IC卡芯片技术已然达到国际标准。

据悉,THD88/M2064是国内首款在PP0084保护轮廓下通过CC认证的智能卡安全芯片,相比2007年发布的PP0035保护轮廓,2014年发布的PP0084保护轮廓安全要求更高,对数据存储保护更为全面。

另外该芯片支持国际RSA/DES和国密双算法体系,对于金融IC卡、居民健康卡、移动支付和电子护照等安全应用领域同样适用。在国内金额IC卡芯片市场被国外芯片厂商高度垄断的今天,THD88/M2064有望带领国产芯片突出重围,推进金融IC卡芯片国产化。

结语:

以上对于2015年度金融IC卡领域的十大热点回顾都是以国内事件为主,其实各国对于金融IC卡的推广与应用的也是可圈可点的,例如:韩国为从根本上杜绝伪造信用卡在ATM上进行交易,从6月2日起开始全面停止非芯片信用卡在ATM上的使用;9月份英国将非接触式支付额度增至30英镑;10月美国全民升级POS机,并将诈骗交易责任由发卡机构转移至商家自行承担等等。随着全球EMV迁移的加快,金融IC卡将成为各国金融普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小额非接触式支付手段也有望成为主流。对于金融IC卡产业的发展,我们更加期待2016年技术与应用上的创新。

上海仪器测量

影像仪公司

ogp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