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船闸激活一江经济-船闸公司利润大吗

即将竣工的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记者 李忠 摄

夏日的富春江七里泷,天高云淡,经历了四年建设喧嚣的水电大坝重归宁静。扫尾工地上偶尔传来的切割声,传出旧坝脱胎重生的欢乐心声:

再过几天,一条千万吨级的水运通道即将试航,一个被卡了近60年的航运瓶颈就此打通,浙西北三江两岸乃至浙赣皖闽的水运一盘棋由此而活。

工匠精神成就典范

58年前,富春江水电站开工建设,十年后首次开闸发电。这道几十米宽的大坝在为城乡送来强劲电流的同时,却把一江春水拦腰截断。水电站这把双刃剑硬生生地切断了传统航道的脖子,使绵延千年、泽被八方的水运堵塞甚至停滞。

而在全国的水域版图上,这种被称为“碍航闸坝”的难兄难弟竟然多达1300多座。

曾经的富春江船闸,航道窄小、设施陈旧,每天只能通过8条百吨级货船。跟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一年50万吨的过闸量只是个零头,船闸货运航道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人们只能望“闸”兴叹。

今天,当高速公路、高铁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时,水运被人们再次关注。2012年11月,富春江航闸作为全国首个碍航闸坝改建项目正式施工,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全国水利交通界同行的眼光。

建设大幕拉开,难题接踵而来。

江南自古雨水多,洪水每年都会如期而至。人命关天时,泄洪自是首选。常人眼里壮观的泄洪,对大坝改建工程来说,却是“致命”的。

2014年6月22日,每秒11500立方米的泄洪量创下了富春江电站的历史纪录。

“那天,我就站在这里,看着围堰上的电线杆一根根地倒下去,看着混凝土钢模板像纸片一样地被一片片削走,心里急啊!”站在船闸上,建设单位中交二航局项目经理、高工杨明波回想当时情景,依然心潮难平。

洪水肆虐两天,残局惨不忍睹:整个基坑被淹,模板全部冲光,钢筋扭成了麻花。

洪水年年都有。一次次的洪水逼着设计师们苦思冥想,寻求解决之道:水底用钢沉箱建起连续墙。洪水可以削平水泥坝基,但这道钢墙却可以抵御洪水。就是这道钢墙,成为东山再起的基础。

船闸是百年工程,但浇筑巨型混凝土块,最头疼的是裂缝问题。

夏天,烈日下的砂石温度高过60摄氏度,经过搅拌,混凝土浇进模板后,会高达80多摄氏度。里外温差一大,表面极易开裂。

给山一样高的砂石造个“大冰箱”,把温度降下来,成了工匠们的首要挑战。

无数次试验,当搅拌塔送出来的混凝土终于降到20度以下时,浙江交通工程史上记下了难忘的一笔:富春江船闸率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开裂的老大难问题。

更值得书写的一笔则是:富春江船闸成为我国碍航闸坝成功改建的典范。

低碳水运复兴可待

爬上近40米高的上闸首控制室,眺望300米外的闸门。

“脱胎换骨后的船闸已长成了巨人:300米长的闸室可容纳10艘500吨级以上的船舶同时过闸,一天至少可开10闸。富春江船闸正式运行后,年过闸量近期将达2500万吨,远期可达3240万吨,比老船闸整整提升30倍至50倍,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工程总指挥王恕从立项、设计到攻关建设一直坚持在一线,说起船闸滔滔不绝,一串串数据脱口而出。

而他给出的另一笔账更让人对新船闸刮目相看:“船闸开通后,钱塘江中上游的航道运输通过能力,相当于增加了一条复线铁路或两条四车道高速公路,每年可直接节约运费9亿元以上,低碳!经济!”王恕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上游建德是船闸开通最直接的受益者,在翘首盼望的日子里,无数人对自己的水运账早已烂熟于心。“新安化工”是建德有名的上市公司,是煤炭使用大户。如果企业需要的煤炭全部改走水运,一年可以减少运输成本5000万元。

因为船闸停航三年,梅城砂石码头的老板胡伟清苦苦等了三年。眼下,他忙着购买大船、申请并扩建码头,准备大干一场。对他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通航。

古老的航道正在觉醒,七里扬帆、百舸竞秀的盛景即将重现。

一闸通三江,红利滚滚来。

影像测量仪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光学测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