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仅供合格投资者阅读!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正所谓,一图解千愁! 来,先上一张图给诸位飨读。
一直以来,投资者们和投资大佬们都云绕在到底是公募好,还是私募好的争论中,例如2020年牛市公募抱团,被动上涨,想不赚钱都不行。私募略逊一筹。
而到了2021年,3月的市场急剧下跌,风格反转,一下子给很多人一记闷棍,公募抱团瓦解,跌成狗。私募则分化成两大阵营,做价值,成长,蓝筹的没几个今年业绩亮眼的,而做择时,板块轮动,交易型的选手,则纷纷收获不少,动辄30%-180%的最高回报。令公募投资者乍舌。
当然,如果只是关注在股票领域的公募私募业绩大比拼,那其实就有点out了。。。
因为,公募的主投方向一般只有2种,股票&债券。(货币基金刨除、公募量化比例太小、其他策略受限,混合型公募本质上还是股债货币分配。)
而私募的玩法则有7,8种:股票多头,量化多头,CTA,商品套利,债券,期权套利,中性,T0,打新,FOF或复合策略等等。
一句话讲清楚:公募在牛市收益会被动上涨胜过多数私募,而在震荡市,和熊市,私募则有更多防守和进攻的策略可以使用。
那,在中国,牛市长?还是熊市和震荡市场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