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卖出1.8亿,他是中国艺术界最贵的人,用线条征服了世界,刘德华都想拜他为师……-五彩基金

文本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艺非凡

微信号:efifan

“不给自己设限,

作品就没有边界。”

“乱笔”艺术家

上个月刚过完生日的刘德华,

还在马不停蹄地筹备年底的演唱会。

但这次的演唱会还未开始,

主题海报就先火了一把。

来看看粉丝们的留言:

“参加演唱会是不是会

送海报

?”、

“被惊艳到,

太有艺术感

了。”、

“如果

送海报

,这场演唱会就太值了。”

看到这里,忍不住吐槽:你们真的是华仔的粉丝吗?

这次充满艺术感的主题海报,

来头可不小。

它出自于

艺术家曾梵志

之手。

说到曾梵志,就不得不提他的两幅作品:

《面具系列1996No.6》和《最后的晚餐》

2008年6月《面具系列1996No.6》以高达

7536.75万港币

成交,刷新了洗钱蔡国强保持的

最贵中国当代艺术品记录

2013年《最后的晚餐》拍出了

1.8亿港元

,成为了

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

原来华仔的海报,

出自

中国“最贵”的一位艺术家

之手,

也难怪网友们反映如此热烈。

与上面两张假面风格不同的是,

这次的海报属于近几年

曾梵志一直在尝试的

“乱笔”风格

刘德华与曾梵志是认识超过

10年

的朋友,早前刘德华想学油画,在北京拍戏时,经过朋友引荐拜访过曾梵志。但由于时间冲突,学习油画的事一直没能如愿。

去年,刘德华在

荷兰的美术馆

看到曾梵志画的一幅梵高作品,从中受到启发。便邀请曾梵志

为他的演唱会画主题海报

。原本以为会被拒绝,没想到曾梵志一口答应了。

刘德华说他没有要求,

对于创作是开放的。

但作为朋友,

曾梵志在创作时,

思考的更多。

当作品呈现时,刘德华说他在这幅画里,

能看到一个跌倒了又站起来,坚强、高能量的刘德华。这就是重生后的刘德华

画中的线条流畅,层层叠叠,

既充满了想象,又不失个性

。刘德华说这幅画感动了他,相信也一定能感动到他的影迷和歌迷。

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想到用这种方式作画,

可以说这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曾梵志的这一系列画作,风格鲜明,线条众多交错,但又有章法,仿佛一只手在无形的控制着。

画面整体同时又充满张力。

而在曾梵志早期作品中,

面具系列凭借特殊的风格,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严谨而独特的造型,

通过假面具符号,演绎着

当下人们

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

背景单纯平静,

却依然让人感到

压抑、沉重

他经常把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方式,加入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出来。他说

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

“我主要是找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喜欢捕捉偶然的东西在里面。”

不喜欢给自己设限,喜欢不断突破自己,这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出彩的主要原因

1964年,曾梵志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工人家庭。年少的曾梵志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成绩平平。

16岁初中毕业后,他离开了让他痛苦的学校,在家人找的一家印刷厂里工作。原本平淡的人生

却被一件事改变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邻居,这位邻居因为没有考上湖北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闲来无事,便教曾梵志画画。

他们几乎天天都在一起画画,时间久了,曾梵志就印刷厂都不去了。

走上社会,我开始慢慢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他喜欢上了画画,在朋友眼里,他的喜欢接近于疯狂。

17岁的曾梵志为了到上海去看一次《法国250年》的展览,

他从武汉坐了三天三夜的船到了上海

,那时他所带的钱除去路费已经所剩不多了,

于是买了一包瓜子,就这样撑了一天。

但他并没有觉得辛苦,相比肚子的饱腹,

精神食粮更让他兴奋

在接触了众多西方画家的作品后,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考艺术学院

但由于文化课的成绩,

连续四年都名落孙山。

家人都劝说他放弃,

趁年轻重新找条路。

但固执的曾梵志认定,

这就是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

23岁的曾梵志考入了湖北美院油画系

,成为当年油画系的8名新生之一。

进入学校后,曾梵志发现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好学生的标准,

和自己的想象不一样

。曾梵志更喜欢自由地创作,喜欢看各种的展览。面对这种矛盾,

曾梵志立志一定要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德国表现主义

的影响,

他的风格与苏派教学背道相驰。

课余时间曾梵志开始自由创作。

别的同学都到按照学校的提议,

到西藏或黄土高坡写生,

他却选择画画市井小巷的生活,

协和医院的系列,

专注于人性和情感的题材。

当他把作品带到学校时,得到的是

两极分化

的评价,年纪大的老师分数低,年轻的老师给的分数高。

当年那么画画是不被主流允许的,他们认为这是

属于资产阶级的自由泛滥

。只有曾梵志自己清楚,

他只是遵从了自己内心

绘画对于他而言,

不是工作,

而是表达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想知道我去画什么,完全是一种

情绪化的随意涂抹

,我就想表达我自己。

画了七八个小时后,曾梵志才会对画面进行整体的把控。笔触一层层压上去,每条线条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又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1993年,曾梵志受邀参加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收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次经历,让他知道关注内心和社会是对的,他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2014年,曾梵志在

巴黎市立当代美术馆

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展览,共展示了39件作品。也成为了

中国

第一位采用与欧美艺术家完全对等展出方式的艺术家

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

巴黎罗浮宫、梵高艺术馆、德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当代艺术博物馆、澳门当代艺术中心

等大大小小的艺术机构争相为其举办展览。

曾梵志被认为是

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

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影响力并不只是在于画作,还在于他的社会活动。他经常出现在

慈善拍卖中

,曾经还捐出过一米七的大画作,让主办方感激不尽。

他还

每年拿出12万

,在母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

每年

拿出10万美

金资助北大现代艺术档案的研究工作。成立了“

五彩基金-曾梵志艺术奖学金

”,用于资助残疾孩子在艺术院校的学习。

面对事业上的成功,

曾梵志总是不骄不躁。

他能穿着西装革履出现在公众面前,

也能待在家里几个月不出门钻研作画。

面对社会上的质疑,

他总是笑着说:

我没什么大不了的成就,

不过是遵从内心,

画出心里想要表达的东西。

而这个东西正好被这个时代所接受。

我也不喜欢给自己设限,

总是想要不断突破自己。

遵从自己的内心,

做自己喜欢的事,

把自己的热情做到极致,

成功便会不请自来。

图片来源:Artron.Net

作者:听梦田

偷偷说一句,求是哥开通个人号啦:qiushibro

光学影像测量机

光学测量公司

光学系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