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 | 小鸥
编辑 | 小鲨鱼
作为一个成绩差品行差的熊孩子,*ST智慧(601519,SH)确实应该被教育,但同时也需要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虽然无需对新湖系的到来抱有太大的期待,但至少不会更坏了。
>>>>一、成绩差品行差的熊孩子
*ST智慧是一家以软件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向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和数据分析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融资讯及数据PC终端服务系统、金融资讯及数据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及证券公司综合服务系统等。
这个就不用翻译了,炒股的胖友们应该都很熟悉,小编用的也是*ST智慧的行情软件,用户体验还不错。
不过*ST智慧能过关的似乎只有用户体验,就好像班里的小男孩人缘不错,成绩方面却惨不忍睹,还爱捣蛋。
1.成绩差
*ST智慧自从2011年1月上市以来,只有上市的这一年真正实现了盈利。
上市的第二年,*ST智慧就亏了2.72亿,而2013年实现了1166万的净利润(而这一年实际上是亏损的,原因在下文),亏了两年了,按照咱们大A股的铁律,2014年是要盈利的,果不其然,2014年,*ST智慧通过处置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也没看到人间的阳光明媚。2015年*ST智慧亏出了新高度,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4.47亿元。2016年更是亏得连节操都不剩了,营收才11个亿,亏损竟然超过了17个亿。
小编的小心肝都快掉出来了,惊呼还有这种神操作?
2.品行差
如果说成绩不好是受能力所限的话,那么调皮捣蛋屡被处罚就是品行问题了,*ST智慧这是要破罐破摔啊。
像这种时不时得收几封交易所的监管问询函对*ST智慧来说都是小打小闹,事儿大的在证监会那里呢。
2014年,*ST智慧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保住了净利润,总还算是合理合法的。可2013年虚增利润1.2亿可就不合理合法了。
经证监会调查,*ST智慧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销售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以“打新股”等为名进行营销、延后确认年终奖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等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0,666,086.37元。
追溯调整后,2013年归属上市公司的利润为亏损1.18亿。
因财务造假,*ST智慧还惹了一身官司,不断地有投资者因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起诉*ST智慧。
2013年年报虚增利润,虽然已经被证监会做了行政处罚,但是“尚不能排除股票退市风险”。
*ST智慧就是这么一个成绩差、品行差、看不到前途的熊孩子,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
二、缠绵了多年的新湖系
*ST智慧这些年的经营状况已是不言自明,再加上实际控制人、前董事长张长虹因为2013年虚增利润事件被罚5年内证券市场禁入,张长虹的时代确实没什么前途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事情总会有转机,无法转机坐高铁也不错。
*ST智慧2017年6月9日公告,张长虹先生拟将其持有的公司 400,000,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流通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 20.12%)协议转让给新湖集团。
此次股份转让后,新湖集团将持有*ST智慧400,0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0.12%,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张长虹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仍继续持有大智慧42.31%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而新湖集团在12个月内并无主动成为大智慧第一大股东的计划和安排。
新的第二大股东的新湖集团就是上市公司新湖中宝(600208,SH)哈高科(600095,SH)的控股股东。
事实上,*ST智慧和新湖系之间已经纠缠了很多年。
新湖中宝在2009年10月就入股了大智慧,大智慧上市后新湖中宝持股9.26%,后面就一路减持了。截至 2014年6月30日,新湖中宝已将所持有的大智慧股份减持完毕。
减持完了,看似已经桥归桥,路归路,实则仅仅半年之后,新湖和大智慧便再续了前缘。
2015年1月,*ST智慧拟联合子公司财汇科技作价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全部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7亿元。湘财证券正是新湖系的公司,如果交易完成,新湖控股(工商信息显示,新湖控股和新湖集团属于相互持股的关系。)及新湖中宝将合计获得*ST智慧26.02%的股份。
这两家的“联姻”是准备打造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券商,而方案也已经过会,可就在这个时候,2013年虚增利润东窗事发,大智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重组也就黄了。
不过呢,新湖对大智慧绝对的有情有义,这次又接盘成了二股东,还认为*ST智慧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并且未来12个月还会视市场情况适度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三、新湖系的金融版图
新湖集团是个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旗下业务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制药和金融。其中住宅地产业务早已全部置入新湖中宝,哈高科则会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目前的生物制药板块也主要是由哈高科来运营。
在金融方面,新湖系也是雄心勃勃。新湖曾投资杭州商业银行,成为该行最早的民资股东;新湖还控股新湖期货有限公司;2006年新湖又发起组建华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步涉足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
截止2015年1月,除了湘财证券,新湖系持股超过5%以上的金融机构如下图:
而长城证券、中信银行也都是新湖系的参股金融机构。
看起来,地产板块的中心在新湖中宝,生物制药的中心在哈高科。可事实上,几大主要业务并不太明晰。
比如:新湖中宝明确了地产加金融的双主营的策略,涵盖了保险、证券、银行、期货等主要业务的金融及金融科技板块,更是参股了长城证券、中信银行、温州银行甚至包括万得等金融机构。
再比如,哈高科和新湖中宝之间一直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虽然新湖集团曾承诺哈高科将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但直至今日房地产依然是哈高科主要的营收来源,生物制药业务的营收却相对较少。而且哈高科也参股了温州银行。
金融板块是新湖系重要的战略布局,但现在只有盛京银行是上市公司(香港上市,A股IPO被否),但是并非新湖系控制,或许未来通过整合,*ST智慧可能会成为新湖系金融业务的载体,这样才能真正的消除同业竞争的问题。
而大智慧能否在新湖系的介入后重整旗鼓再战沙场,我们拭目以待。
END/本文为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