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信国安“黑洞“:成立17天IPO、连续7年造假、1700亿资产20亿贱卖-廊坊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F-Jinjiao)

作者 | 鸿 羽

编辑 | 胡野原

价值1700亿的矿,竟被作价20亿卖掉全部股权。

诡异吗?

诡异就对了,毕竟,做出这件事的,是

中信国安。

12年前,中信国安花费42亿在青海投资盐矿,12年后,这个矿的价值直线缩水98.82%。

很多事情不能细品。

例如,做出这件事的中信国安,最近被证监会罚款了,罚了多少?

60万。

连1700亿的零头都算不上。

没办法,谁让人家会计学得好。

造假10亿罚款60万

中信国安曾是北京国安足球队大股东,当时,北京国安队和恒大打口水仗,国安这边说了一句话:“

比什么别和中信国安比有钱,恒大和我们比也只是冰山一角。”

中信国安到底有没有钱?

6月2日,中国证监会给中信国安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公司罚款60万元,对中信国安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孙亚雷,时任中信国安副总经理李宏灿等9人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合计罚款180万。

中信国安被处罚的理由是:连续7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超10亿。

这或许就是中信国安说自己有钱的底气。

财务造假,这可以说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致命错误,历史上来看,中外上市公司都有因此而倒下的。远一点有美国的安然、中国的蓝田股份,近一点,瑞幸咖啡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

这么严重的问题,中信国安被罚了60万。

诡异吗?

中信国安被处罚2天后,6月4日,深圳对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公开征求意见,对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5000万元罚款。

杀个熟就要被罚5000万,但让21万股民蒙受损失的中信国安,最终付出了60万元的“惨痛”代价。

多吗?

2020年3月1日,新的《证券法》正式开始施行,60万顶格罚款成为历史。

半个月后,广东榕泰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为首例适用新《证券法》的案例,被予以1500万罚款。

榕泰被罚1500万的原因包括: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报;未披露关联关系;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等。

实际上,

榕泰和中信国安财务造假的手法也十分雷同

青海中信国安是在2009年销售会议中提出“10亿”目标后,试图通过预售方式完成业绩,按照10%价格让利和同期商业贷款利率支付客户预付款利息。

此外,青海中信国安与中农集团、邦力达等10家客户签订保利、计息预售氯化钾合同,收到客户预售款后,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贷记预收账款,同时虚构货物的销售合同、出库单等资料,虚增账面收入。

凭借这种操作,青海中信国安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亿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5.066亿元,

这样一正一反,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3亿元。

榕泰则是通过假合同和付款协议虚增利润。榕泰通过虚假的代付款协议,两年虚增上市公司利润6627万元。

差不多的造假,不同的命。

而在这之前,中信国安的造假已经持续了至少7年。一直到2015年中,青海中信国安的股权被完全转让后,财务造假的情况才停止。

这个造假时长记录,在A股市场上只有曾经的ST抚钢的8年造假可以与之抗衡。

这都是证监会的调查报告中记载的事实。

然而,

沦落到要财务造假的中信国安,实际却是守着一座“金山”的。

1700亿的“金娃娃”被20亿贱卖

1997年10月14日,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是这次被调查的上市公司主体。

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中信国安集团,后者的母公司,则是大名鼎鼎的中信集团。

成立17天之后,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就在深交所上市了。

大家都是财务造假,瑞幸成立18个月才完成上市,被认为刷新了企业IPO速度,其实,只是我们还太年轻,经历的事情不够多而已。

果然股票市场和人类社会一样,都是拼爹的。

大家起跑线不一样,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2003年,中信国安集团的“亲爹”中信集团斥资42亿元,成立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信国安),投资开发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

中信国安说,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潜在经济价值达到1700亿。从

盐湖中提取的钾、镁、锂等液体矿,被十分宝贝地称为“金娃娃”。

2004年11月,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从中信国安集团手中把青海中信国安买了过来,并且注入上市公司资产中。

由于中信国安主营业务以有线电视网络投资为主,投资初期收益率低。

中信国安希望,青海中信国安能够为上市公司“造血”,让财报“漂亮”一点。

最初几年,青海中信国安的确成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支柱。

2006年,青海中信国安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贡献超过10%;此后,这个数据节节攀升;到了2008年,净利润贡献更是达到72%。

但仅仅过了两年,事情就180°大转弯。

2010年开始,青海中信国安的净利润贡献比例迅速跌落,当年,青海中信国安的营业利润已为负数。连续亏了4年以后,到了2014年底和2015年,中信国安决定“弃子”。

就像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转让股权的时候,必须经过财务审计的环节,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几斤几两重。

青海中信国安这个“金娃娃”,从2008年的“利润支柱”到2010年“营利为负”的两年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9年的4月,青海中信国安召开销售专题会议,制定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这场销售会议,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中信国安财务造假的开端。

证监会调查发现,通过青海中信国安,上市公司获得了不菲的利润,2009年-2014年间,青海国科账面虚增利润总额分别占到中信国安当年利润总额的30.95%、51.54%、47.24%、154.23%、189.66%、6.56%。

但中信国安还在对监管的回复中表示,这是子公司的不实财务记载,是子公司自身行为,中信国安不存在主观故意,并且已在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大的管控努力。

中信国安到底有多努力?

审计机构的“猫腻”

2009年,中信国安的财务报告出炉,来自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的审计师钱斌为其签字。

审核结论是“无保留意见”。

实际上,中信国安上市以来,每一年的财报,审计机构都出具了这一审核结论。

包括2009年开始造假,到2015年东窗事发的这7年。

上市这些年来,中信国安的年报审计共更换了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

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仅仅看名字,前三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人感觉有点像。实际上,曾有媒体采访了熟悉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对方很直白地说,“实际为中信国安服务的会计师业务团队应该是同一拨人,只不过按照监管轮替的要求,更换了会计师签字,可能实际服务的团队基本没变。”

查阅中信国安多年公告记录就会发现,在2009年~2015年5月,子公司持续进行财务造假的这段期间,中信国安并未收到过监管部门任何问询函。

审计机构多年的通力合作,或许是让中信国安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爆雷”的原因。

另外,从2015年,青海中信国安公司的股权被转让,到2020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中间足有5年的时间。

这5年时间里,子公司早已经不在上市公司的报表内,为何5年后财务造假的事情才被调查曝光?

“这么长时间才立案调查,十分罕见。”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许峰也觉得很诧异。

或许,中信国安背后还有更多谜团,尚未解开。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