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也谈谈8000万的财政供养人员-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有多少

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公务员数量是710万,算上参公、党群、工会妇联等是1300万,事业编制3100万,一共就是4400万,全国财政供养人员合计5100万。再加上离退休的人员,我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在2021年,就过8000万了。

在爆出地方债超60万亿,财政赤字超3万亿之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引发了网上的热议,几乎是是一顿必然的批判。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超8000万,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必须精兵简政,该降薪减员。

许多人都认为目前,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是人浮于事,很多的人都是不干活拿工资的,所以应该进行全面的精简,该减的就减掉。

事实上,去除离退休的人员,710万公务员是不多的,基本上行政部门的编制人手是缺乏的,也就是在行政单位中为何存在那么多的临时工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的行政效率确实低下,整天忙这忙那的,但真正用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时间不够,都是忙于会上文海,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各样的考核、应付各种各样的数据、应付各种各样评选,导致他们确实都很忙。

3100万事业编制中包括了学校和医疗的部门,这些部门人数众多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单位,缩减是两个部门的人数,或直接将这两个部门剥离出去,更是不妥的,这两个部门作为国家社会职能的一个部分,是民众医疗教育的公益机构,医疗教育成为产业参与资本市场是一种社会悲哀。所以,也不能剥离或直接改制曾以为企业。

成为最大财政包袱的是3000千万离退休的人员。从目前各省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平均退休金基本上超过5000元,这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年的退休金开支保守估计超过1.5万亿,成为了各级财政的重大负担,使得许多地方的财政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全国范围内的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一律由本人和所在单位双方,共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也就是说:当时在职的所有公务员,都是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不论改革之前的“老人”的退休费,还是改革之后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所需的资金,一律在当地财政部门的预算支出中列支即:财政拨款。

虽然也由社保局专门负责,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单独建账的,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只有“新人”(2014年10月1日之后才入职的)才完全的由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在十年的过渡期之后(至2024年9月),由各级财政完全拨款供养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会逐步脱离财政供养。

实行了这样的退休制度之后,3000千万离退休的人员完全依赖于财政供养的数量将会是一个顶点,只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只要维持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数量,,地方政府的财政供养占比会逐步下降了,前提是不再扩大人员编制。

轴类测量机

影像测量仪仪

OGP

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