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数据逊于预期债市收益率延续下行_1

部分数据逊于预期债市收益率延续下行

7月份的货币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接连公布,部分宏观指标低于预期,这进一步推升了债券市场的热情。事实上,自8月份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相对下行幅度更大,同时,市场人士对基本面的展望也有所转弱。

不过,从7月份的数据中也能寻找到一些亮点。那么,如何看待已公布的宏观数据?业内人士认为,就债券市场而言,目前市场对于基本面下行存在过度解读。虽然宏观数据确有波动,但是也不乏支撑,8月高频数据同样未显示出持续走低迹象,考虑到其他因素影响,基本面在下行压力之下尚属平稳。

多维度把脉债市运行

大量宏观经济数据在上周集中公布。综合来看,物价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投资增速有所放缓;货币信贷数据低于预期,但中长期贷款表现尚可。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0%,低于前值与市场预期的6.2%;1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比1至6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此外,7月份信贷数据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指标也不及市场此前预期。

有分析人士表示,综合考虑信贷结构、往常表现等因素,7月份部分数据受到了较多短期的、阶段性因素影响,还包括季节性因素、债务置换等的干扰。因此,观察金融运行仍应更多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整体趋势性变化,而不宜拘泥于单个月份的短期数据波动。

事实上,用来观察宏观数据的指标还有很多。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孙彬彬等表示,对于债券市场,企业中长期贷款、地产新开工、PPI环比、工业增加值等同样值得关注。

孙彬彬称,企业中长期贷款波动要考虑季节因素和债券发行影响;房地产新开工指标虽弱,但货币条件仍有助投资企稳;PPI环比与同比双向回升。同时,PPI数据的改善表明市场供求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可视为未来基本面的一个积极信号;此外,对工业生产总体维持底部企稳的判断。

“总结而言,宏观数据确有波动,但是也不乏支撑,考虑到工作日、高温、水灾等因素影响,基本面在下行压力之下尚属平稳。”孙彬彬指出,市场在解读数据时需要把如下因素也考虑进去:经济是否就此再度趋势下行、疲弱数据中是否毫无亮点以及预期是否过于悲观等。

市场热情再度升温

虽然部分宏观指标低于市场预期,可是,这进一步推高了上周债券市场的热情。回顾上周市场表现,其中,8日的市场较为平淡,而随着9日CPI数据的公布,市场收益率普遍下行;12日,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投资增速回落超预期等数据的波动再度催化债市热情。

市场投资热情不断上升,而资金面状况则是先紧后松。上周的前三个交易日,资金利率保持上行之势,而后两个交易日,资金面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主要资金利率均大幅下行。数据显示,Shibor隔夜和7天利率较前周均上行2BP至2.02%和2.34%;Shibor1个月和3个月较前周分别下行2BP和1BP至2.71%和2.80%。

而在二级市场上,收益率则出现大幅下行,期限利差重新收窄。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债券研究团队统计,上周1年期和10年期国债较前周分别下行5BP和8BP,至2.14%和2.68%,期限利差缩窄4BP至53BP;1年期和10年期国开债较前周分别下行1BP和9BP,至2.28%和3.07%,期限利差缩窄7BP至79BP。20年期国债、国开债和非国开债较前周分别下行13BP、16BP和15BP,至3.06%、3.38%和3.39%。此外,国债和金融债日均成交量增加,国债期货主力合约量价齐升。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表示,7月以来,市场配置需求推动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但是,事实上基本锁定了收益率下行的空间。

研判后市宜多一份谨慎

事实上,上周债券市场受到提振的原因或许不止一个。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表示,投资、信贷等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一级市场火热,带动二级市场收益率下行;债券流动性改善预期等,上述因素的叠加共同导致市场的看多情绪持续高涨。但这或已透支市场对未来经济基本面的预期。目前,债市收益率已大幅下行,谨防其调整风险。

兴业银行分析师郭草敏表示,现券市场目前仅对经济基本面超预期的信息作出反应。“我们观察到,8月12日上午的投资数据公布之后,虽然不及预期,但是现券市场至中午收盘并未显著反应,收益率显著下行发生在下午的信贷数据公布之后,这是因为信贷数据远超预期。”在郭草敏看来,这意味着,市场对基本面的下行企稳已有预期,除非数据远超预期,否则债券市场并不会显著波动。

在展望债市后市时,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在期限利差不断压缩下,需谨防长端收益率反弹的风险。目前,10年期国债与1年期国债之间的期限利差已经被大幅压缩,期限利差仅50BP,低于历史均值水平。在短端利率维持在稳定水平的环境下,若未来期限利差出现反弹,长端收益率上行所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除此之外,情绪驱动下市场面临的“羊群效应”风险同样值得关注。郭草敏指出,尽管参与利率债市场的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但是依旧存在羊群效应。在利率下行过程中,羊群效应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