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搭车工业40行业内首提智能机械平口钳

三一“搭车”工业4.0 行业内首提“智能机械”

工业4.0这波浪潮,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尽管目前工业4.0的提法还存在争议,但大家都必须关注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代表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正如在电力革命的前夜,谁都不愿意继续做一名“钉马掌”的人。

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被首次提出。“工业4.0的实质是改变生产的分工方式,和产品的整合方式,一切围绕需求开展,是对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全方位整合。”作为工业4.0的提出者, 德国波茨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梅内尔如此阐述。

与“工业4.0”类似,GE公司进行了名为“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工作,并希望将工业革命与互联网变革所带来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但不管是“工业4.0”抑或“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其中的本质要素,即智能机器和大数据分析。事实上,围绕以上两个要素,作为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三一均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探索。

行业内首提“智能机械”

在工业4.0的概念中,机器人不再是单纯的机器人,他一定要和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2009年11月,三一重工出资成立了“三一智能”公司,该公司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智能控制综合解决方案。

当时,三一高层认为,面对国外传统工程机械巨头,在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要想建立自己的创新路径,并实现超越,智能化是实现这一“弯道超车”的最佳策略。

“我们认为通过智能化,与我们的装备、产品的融合,以及对我们运营方式的促进,可能会颠覆现在这个行业很多既定的游戏规则,从而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和跨越式的发展。”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周翔说道。

实际上,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三一是首家提出“智能机器”理念的公司,周翔表示:“所谓‘智能机械’,就是要围绕安全、效率、节能环保、机器的舒适性,以及企业的服务和运营这些主题,在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和精准驱动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我们的系统。”

近几年围绕“智能机器”,三一通过自主研发,研制出了应用于工程机械装备中的传感、控制、显示、驱动全系列的核心部件,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特别是SYMC控制器,作为行业内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在三一的各类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实现与被控对象的深度融合,三一研制了适用于工程机械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深入执行部件的内部,从而实现了关键核心执行部件的在线调整和设备状态的在线感知。

以泵车为例,除了位置外,通过ECC系统能查看到液压、转塔、排量、换向、发动机转速等信息,也可掌握设备实时施工动态。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客户将第一时间得知。

更重要的是,设备的数字化还能极大“反哺”研发工作。“比如我们发现主要用于钢材市场装卸货物的起重机,虽然每次吊起的重量不大,但是速度非常快,因此出现臂架疲劳。后来,通过专项研发,加入高强度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我们也就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一重起事业部副总经理兼研究本院副院长唐修俊说。

周翔表示:“畅想工程机械的未来,我们认为它将是一个移动的智能体,具备自己学习和判断的能力。未来机器的智能将不仅由制造者决定,而且可以由用户来决定。用户实践过程中可以训练它,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使机器具有个性和灵魂。”

建立行业内首个智能管理平台

在工程机械行业,如何玩转大数据?

从2007年开始,三一便先人一步,自主研发了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目前累计接入设备超过20万台。这些设备遍布全球各地,它们通过安装在自己身上的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适时向ECC回传数据。

汇聚庞大的第一手数据流,ECC系统进行了各种高级分析,“每个机器的运行情况可以汇集到一个信息系统中,这样就能加快整个机器群的学习速度。”相关负责人说道。

比如每台设备交付客户使用后,系统内都会自动产生保养订单。根据出厂日期,订单会设置保养周期,一旦到期,系统就会自动派单给服务工程师。更为重要的应用是,三一设备回传的数据还能为客户及国家决策提供支持。

在ECC系统里,除了设备每月的工作时长一目了然外,还能查看机群作业概览。如果客户拥有多种三一设备,便能通过分类查看每一种设备在每月或每年的总工作时间与总方量、平均工作时间与平均方量,并以此数据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014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行来到三一企业控制中心,看到ECC能从侧面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他很是高兴,当即表示,希望三一的大数据可以为国家服务。

目前,在国家统计局的要求下,三一每月提供一次开工率及作业时间的监测数据。在这份数据分析报告中,设备的监测从三类提升到了六大类、十三种产品,每种产品还将与关联行业投资进行关联分析。

动作捕捉服务

虚拟制作系统

动作捕捉服务

动作捕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