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监会围剿信贷
央行银监会围剿信贷 更新时间:2010-9-11 6:50:28 最严厉楼市调控已满四个月。在经历了长达百日的观望、僵持、对峙后,也许现在最难熬的不是开发商,而是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弹药”的银行。 9月8日,坊间再起传言,银监会正计划给商业银行多加一条监管硬性指标,要求商业银行在今年年末按照拨备占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 若银监会按此拨备新规执行,则银行放贷越多,拨备也就越多。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旦新规实施,将严重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而实际上,这影响的恐怕不仅是意愿,还会使银行陷入到一个个怪圈中。 央行银监会携手控信贷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增贷款达到5.15万亿元,基本符合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这是央行和银监会多次联手控制信贷投放的结果。 央行不仅在信贷规模上加以限制,还联手银监会在投放项目上包括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相关贷款加以限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银行,房地产贷款向来是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而存贷息差更是银行的粮食口袋。“监管层紧缩房地产贷款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银行的利息收入。”业内人士表示。 据Wind统计,除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外,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共计6361.56亿元;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在75%以上。但随着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贷款大幅下滑,有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利息收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正在变小。 目前,央行、银监会对“三高一剩”行业的投资进行约束,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增速又跟不上,银行对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发放趋于谨慎,一些新开工项目贷款基本不再授信,这样一来,央行与银监会的信贷调控直接使银行陷入了“是该放贷还是不该放贷”的怪圈中。 银行受困房地产怪圈 事实上,银行、房地产商、政府三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利益链条,而银行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北京某知名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述,三者最简单的一条利益链是政府通过竞价拍地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开发商为了维持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不惜相互竞价,理论上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太久,因为相互竞价会导致开发商“失血”过多而退出市场,从而也无法推动土地竞拍。但是,当银行在宽松的信贷环境下向开发商提供贷款拿地盖楼后就变得不同了。进入到这样的一个循环之后,地价只见上涨不见下跌,因为开发商不怕“失血过多”。 但银行一味对房地产企业输血直接导致房企负债率直线上升。 根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半年报,全国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1.13%,其中资产负债率接近或达到70%的有22家,占比高达55%;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00.9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401.36亿元,相差超千亿元。上述数据表明,55%的房企具有较大的债务风险,甚至面临资不抵债的危险局面。 在房企负债不断高企的情况下,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无疑令房企资金链岌岌可危,而这也直接将银行卷入到自己一手埋下的房地产怪圈里。中行行长李礼辉曾一语道破说,今年的信贷投放更多是为了满足开工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防止形成“烂尾”工程和“半拉子”工程。 “如若不继续向这些项目投放资金,银行面临的将是前期投入资金变成坏账;但如果继续向房地产企业投放贷款,房企现金流再次充裕,监管层遏制楼价的调控恐怕再次落空,银行则招致违背监管层宏观调控之嫌。”上述知名地产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