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股接连退市常态化制度破解退市难

“奇葩股”接连退市,常态化制度破解“退市难”

截至5月15日,2020年以来退市和暂停上市的公司分别达16家和13家。

2020年两会期间,注册制及退市等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在注册制逐步推行的中国资本市场,完善信披制度和退市制度是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理事长王建军如是说。

回溯A股的退市历史,可谓一部“艰难史”。退市制度建设及监管工作历经多次变迁与演进,特定时期还曾出现反复,甚至出现过退市公司数量真空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多次强调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2019年以来,“业绩退”“破面退”“重大违法退”“主动退”“重组退”等屡见不鲜,种种迹象表明,退市正在走向常态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退市可谓风起云涌。截至5月15日,已有16家上市公司触发退市,数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退市的18家。

专业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带来的供给变化、陆港通等对外开放带来的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财务造假严格执法带来的交易预期的变化,将继续根本性改变绩差股命运,“退市难”将大幅缓解,而最理想的状态是市场在决定公司是否退市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退市潮汹涌

据记者统计,截至5月15日,2020年以来退市和暂停上市的公司分别达16家和13家。

在上述退市和暂停上市名单中,不乏长期混迹于资本市场的所谓“股王”“大牛股”。而这些退市企业基本与财务造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欺诈发行、高送转、重大亏损等关键词具有密切相关性。而绝大部分处于或者进入暂停上市状态的公司,均为“披星戴帽”公司。

“整个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胜劣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好公司的股价可能越来越高,差公司的股价则持续走低,最终跌破面值并触发退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这种退市并非监管部门要你退,而是投资者“用脚投票”、完全市场化的选择,毕竟市场的惩罚才是最大的惩罚。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叶小杰认为,由于“退市难”,诸多问题公司淤积在资本市场中,致使股市的新陈代谢功能失调;同时,“退市难”造就了炒作ST股的乱象,不时掀起的ST股炒作热潮,其根源即在于此。

“‘退市难’的前提是‘上市难’,上市代价很高,投入的成本也很高,自然就不想退市。另外,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之投资者选择和判断并不敏锐和理性,从而导致跟风炒作等行为。”赵锡军认为,因此某些上市公司千方百计甚至通过财务造假等方式保壳,留在市场当中,这些公司消耗了大量的监管资源。

30年“退市路”

回顾过去30年,自退市制度确定后,又历经三次改革。

1990年至2012年,中国退市制度基本框架和机制得到确定。

“当时的规则赋予了公司连续3年亏损,被暂停上市后有3年宽限期,真正退市需要6年连续亏损,导致许多绩差公司长期停而不退,直至2000年底未有一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赵锡军介绍。

为解决公司长期停而不退问题,证监会及交易所做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取消“暂停上市公司宽限期”和PT安排,明确从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到终止上市的具体程序。2006年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在法律层面确定了“公司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上市、此后一年继续亏损将终止上市”的制度。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共44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退市一度已走在了常态化的路上。但此后5年,退市制度的推进出现了反复。

分散介质的作用

分级基金b规模

股市基金交易规则

2017年还有保本基金吗

1989年美国股市市盈率

股市收益率怎么算的

yesterday歌词

5g人工智能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