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产能扩充14倍浙资再度沸腾光伏业

3年产能扩充14倍浙资再度沸腾光伏业

3年产能扩充14倍浙资再度沸腾光伏业 更新时间:2010-9-8 7:04:42   9月2日。杭州。  窗外暴雨如注。晦暗的天色与间歇性的闪电,让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办公室在一片昏暗与瞬间高亮的状态中来回切换,一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讨论的主题:光伏产业的急速起落。  沈福鑫起身开灯,室内瞬间亮堂起来。“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目前已回升至73美元,从目前的情势看,光伏业正在复苏。如果不出特别的意外,接下来的一轮产业扩张会比2008年那次更厉害。”  按照沈福鑫的预计,到2012年,浙江省光伏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而在这雄心勃勃的规划目标背后,光伏业似乎正在回复往日的激情——民营企业资本潮涌而进,梦想着在这个如日初升的行业中获得高额回报。  与上一次行业极速扩张不同的是,经历过行业乱象和残酷洗礼的企业,如今多了一份谨慎与理性:新加入行业的企业开始评估市场前景、自身技术水准、实力规模、风险评估和控制;进一步扩张的企业则谨慎试探;曾被无情淘汰出局的企业,短期内不再有重新加入的计划。  理性和谨慎或许可以规避经营风险,但光伏业“两头在外”的行业特性所蕴含的风险,仅靠企业层面的理性与谨慎,并不能完全控制。  在新一轮行业发展周期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光伏企业,急需来自政策层面的系统性支持。而在浙江已经开始启动的政策尝试,是否会为全国光伏行业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样本?《每日经济新闻》对此展开了调查。  浙江光伏业正走出谷底  “浙江省光伏企业的数量在100家上下。和江苏省不同,浙江的光伏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与政府的关系不像江苏那样密切。”沈福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浙江省民间资本实力强大,民营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有商机,圈内企业就纷纷切入,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不足;二是江苏省有独特的 “尚德模式”,并以之为蓝本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据记者了解,国内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两省,其中江苏光伏企业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浙江约占1/4,剩余的市场份额由江西、河北、山东等省瓜分。  事实上在2008年那场光伏盛宴中,浙江省切入光伏业的民营企业总数远超如今百家左右的规模。因规模小、技术能力不足、缺乏完整产业链,在随后的金融危机中光伏企业遭遇重创,以至数量锐减。  据沈福鑫介绍,在光伏业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全县总比一半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极盛期两硅企业总数量达到57家。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些企业中有近一半企业倒闭,如今只剩下30家,其中有十数家是晶硅和光伏中游配套企业。  “不过如果你现在去开化县硅电子专业园,会发现他们都忙不过来。可以这么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复苏,去年金融危机对开化县光伏业的不利影响正在消除。而整个浙江省的光伏产业也正在走出谷底。”  开化光伏企业有望增20家  9月3日。衢州市开化县。晴。35摄氏度。  在开化县光伏企业的聚集地硅电子专业园,该县主管园区招商工作的招商局副局长谷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从去年底开始,这里的光伏企业“很红火”,目前县里正在谈一些光伏企业入驻项目,到今年年底光伏企业数量很可能会再增加20家。据记者从沈福鑫处了解到的信息,在浙江省光伏产业链中,开化县涉足的主要是上游的硅原料生产加工和光伏产业链中游的配套业务。  “今年的势头很好。”开化县晶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曙光向记者证实,2009年金融危机对该县光伏企业的影响正在消除,“目前公司业务情况不错,有些订单我们还来不及生产。”雷曙光的公司3年前由向半导体电子行业供应有机硅转成向光伏业提供用于提炼太阳能级晶硅的硅片供应商,目前月产量为50万片硅片,出货量规模约等于11MW/年,算是开化县较大的硅片生产商。  而据谷声介绍,今年由于光伏业形势不错,省内外很多民营企业都准备加入淘金,甚至连房地产公司都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愿。“不过新加入企业大部分都有冶炼和有机硅行业背景,跨行业的现象并不多。”  谷声还表示,该县光伏业今年追加投资和确立新项目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如浙江嘉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投资2.48亿元的光伏电子项目生产车间已经完工,年产25MW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线也已进入调试阶段。  温商关注但态度理性  不仅在开化县,众多民营资本也都表现出了对光伏业的强烈兴趣。据沈福鑫介绍,在浙江民营资本的大本营温州,今年有多家企业都想加入这一行业,而在两年前的那波行业扩张中同样的情况在温州并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沈福鑫表示,经过2009年的市场洗礼,无论是温州还是省内别的地方,新加入资本都表现出一种理性,已少有两年前的那种疯狂。那些挺过2009年行业低潮期的光伏企业在如今行情转好的情况下,态度也比较谨慎,比如会控制产量,追加投资时也明显带有一种试探性的态度,显得小心翼翼。  “现在有意愿加入的资本事前都会做市场容量前景评估,并衡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自身技术水平,对行业风险比较重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再率性冲动。”  温州商人方旭昶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2008年7月就涉足光伏业的方旭昶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9月他与温州籍港商联合出资2000万美元组建的新公司即将启动。新公司的主业与其第一家以电池片和组件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不同,将目光盯在了更上游的晶硅切片环节,计划明年下半年能实现120MW的年出货量目标。  据记者了解,以晶硅切片环节为主业的企业特征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2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只能算是试探,这一点在方旭昶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方旭昶向记者表示,“现在光伏业情况是比去年好,但目前仍看不清明年下半年的形势。我们初始投入2000万美元是为了减小风险,万一明年行业出现大幅波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损失锁定在2000万美元范围内。当然如果当前情况能一直持续,也做好了追加投资的准备。”  除了追加投资时的理性,控制产量也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开化县的雷曙光表示,他们的硅片生产虽然订单很多,但并没有出现加班加点赶产量的情况。“我们不鼓励工人加班生产,有些订单还回绝了。现在看不清未来一年的行业形势,不想盲目扩产,以避免再次陷入像去年那样的困境。”  全产业链模式能规避风险  民资对光伏业的理性态度,不仅在像方旭昶这样的电池片和组件生产商身上得以体现,在浙江省唯一一家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商——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军那里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王振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像无锡尚德和常州天合光能,他们已经上市,我们的钱并非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而来,因此在每笔资金投入前,我们都会详细评估市场和行业风险。正是这种如履薄冰的态度,使我们躲过了让全中国光伏企业遭遇重大损失的2009年危机。现在整个行业又进入一波景气周期,可目前仍不清楚这波周期的延续时间,因此我们目前仍不想囤货,也没有制定扩产计划,还想再继续看看。”  记者发现,“理性”几乎已成了浙江省光伏业的标签。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理性和谨慎或许可以让他们规避经营风险,但当前中国光伏业“两头在外”行业特性所蕴含的风险,仅靠企业的理性与谨慎并不能完全消除。  所谓“两头在外”,指的是光伏产业链第四个环节电池组件的销售和第三个环节电池片的原料来源硅片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以电池组件的销售情况来看,据相关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2000MW,其中97%以上出口;2009年出口比例有所减少,但仍占到9成多。这种基本依靠海外市场的格局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性非常突出,一旦海外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影响中国光伏业的全产业链发展,甚至动摇产业根基。  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只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太阳能光伏产品,比如太阳能路灯,并未能进入应用供电网,而后者才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形成产业的基石。  国内光伏的应用现状和9成以上电池组件产品销往海外的现实情况还形成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对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没有任何帮助。目前,国内在光伏产业链生产活动中消耗的能源并没有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得以回收和再生,更没有使中国享受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环保收益,形成“新能源出口国外,碳排放留在国内”的节能减排倒挂现象。  沈福鑫认为,在国家还没有做好如德国与西班牙一样对国内光伏产业进行大规模补贴以刺激光伏终端应用的情况下,只有一条道路能降低“两头在外”风险,就是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同时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即太阳能光伏业“垂直一体化经营”,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确实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毛利率。最典型的例子是采用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常州天合光能和传统光伏电池组件商无锡尚德在毛利率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今年二季度,前者的毛利率超过后者15.3个百分点。  浙江省光伏业的政策样本  谨慎与理性、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极力发展提纯硅技术,这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降低行业风险所能采取的极致措施,但如果国家不在具体的政策层面对光伏业提供实际支持,那么企业的努力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降低风险,更谈不上控制风险。  中盛光电集团全球营销总裁郭振海表示,光伏行业是政策性导向很明显的行业,企业的理性能促进市场平衡,但这并不等于说光伏业不需要国家具体政策的实际支持。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尚缺乏对于光伏业的系统性支持政策。在8月19日,央企报出的0.7288元/千瓦时的国家光伏电站特许投标价格,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仍无助于解决“两头在外”的行业难题。  江苏一家大型民营光伏企业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标的都是国企,哪个民营企业愿意去玩这个游戏?如果企业不去赚取正常的利润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沈福鑫也表示,“这个中标价对民企很不公平。国内目前光伏行业的推动和参与力量主要是民企,我们省内也同样如此。”沈认为,以现在国内的技术水平,光伏并网电价的水平应在1.6元/千瓦时左右。  沈福鑫透露,在产业链层面,浙江省将培育5~6家各自具备全产业链的大型光伏企业,以此降低成本,规避行业风险;在技术改进上,浙江省正筹划建立“光伏产业研发中心”,加大光伏业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浙江省对光伏上网电价将有大动作。“针对光伏上网电价,两年内将有望出台有新政策。”沈福鑫透露说,对国家33个立项项目,除了国家补贴外,浙江省政府计划对每发一度电补贴0.7元,再由县市级政府补贴0.7元,“总额达到1.9元/度。”  “我们相信,在补贴政策、光伏产业合理布局和技改推进后,浙江省的光伏业产值有望在2009年140亿的基础上,至2012年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沈福鑫说。  在新一轮行业发展周期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光伏企业,急需来自国家层面的系统政策支持。在浙江,已经开始启动的战略性政策尝试,会为全国光伏行业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政策样本吗?

http://www.jingxigui.com/n/80393.html

https://www.xumu158.cn/212830.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5.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