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热卖揭秘曾经的爆款半年后被疯狂赎回
“基金跌到九毛钱的时候没有人赎回,涨到10%的时候哗啦一下好多赎回,像是约好的一样。”北京一位首次发行新产品的基金经理告诉《财经》记者,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新基金的赎回还是令他始料未及。
按照基金契约,新基金成立后需在三个月内开放申赎。然而,基金经理们不会想到,打开申赎后,如潮的赎回便向他们涌来。
今年上半年,新发基金市场的火爆有目共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买新赎旧”现象被媒体报道并引发业内讨论。随着基金二季报的披露,基金申赎情况得以完整呈现。究竟是否存在买新赎旧?哪些基金被赎回了?对基金操作造成怎样的影响?
《财经》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买新赎旧的现象的确存在。不过,“赎旧”的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基金,而是今年刚成立并打开申赎的次新基金,尤以收益较高的基金赎回现象最为显著。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发基金总份额9089亿份,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占了一半以上。一季度期间,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总份额为2749亿份,二季度为2428亿份。
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基金整体业绩更加给力。除了债券基金出现小幅负收益之外,其余基金类型全部录得正收益。
然而,在基金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却出现了显著赎回现象。
根据Wind7月22日数据显示,二季度基金整体净赎回9002亿份,其中货币基金6821亿份,被动指数型基金1192亿份。
火爆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亦呈现明显的资金净流出:偏股混合型基金865亿份,普通股票型净赎回276亿份。仅有平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二季度实现少量净申购。整体净赎回达1065亿份。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赎回量较大的多为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以下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二季度赎回量最大的30只:
在“成立日”一栏中标红色为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从上表可以看到,次新基金的比例非常高,占到了70%以上。
许多爆款基金赫然在列。包括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研究精选、王明旭的广发价值优势、王栩的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毕天宇的富国龙头优势、刘格菘的广发科技先锋等。
但从业绩来看,这些被赎回基金的业绩并不差。数据显示,上表次新基金的平均回报为18%,收益最高的农银汇理创新医疗收益上半年赚了38%。
从农银汇理创新医疗上可以看到颇具戏剧性的一幕:这只收益最高的基金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被大量赎回,份额从初始的41亿份缩水到16.7亿份,份额降幅达六成。
梳理今年成立的基金整体情况可发现,大比例赎回主要发生在已积累一定正收益的基金身上,普遍收益高于10%。而收益较低的基金则较少赎回。
“可能是因为之前涨的多了,投资者想要落袋为安吧。”上表涉及的一只大规模基金经理无奈地告诉《财经》记者,他的基金持有人以散户为主,渠道的影响比较大。“渠道向客户在推的时候都会说建议买新基金,理由是老基金仓位重,比较被动,调整比较困难。新基金更灵活等等。”
“银行会鼓励客户买新赎旧,因为他们一买一卖可以多收费用。”华南一位科技基金经理向《财经》记者表示,他的基金也遭遇了20%左右的赎回,不过他觉得这样的比例已经算少的了。“一般来说新基金要被赎回50%左右。”
基民的频繁申赎对基金会造成影响吗?该基金经理表示,他的投资标的以流动性好的白马股为主,影响不会特别大。他补充道,“如果是科技类的基金,申赎的影响对操作会相对大一些。”
“今年银行中间收入的压力比往年更大了,但是基金这块的中间收入降低了,压力逼着理财经理们导量。”沪上一家公募基金渠道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其所在公司的一只新发基金上半年收益超过30%,却被赎回了将近一半。“对基民来说换手率高不一定是好事。但银行以收入为导向,就得增加换手率。他们可能自己也不想,但压力大,都要卖基金,利益不一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面对火热的新发基金市场,一些基金经理选择了主动规避。“二季度我们稳定了基金管理规模,尽管市场新基金发行火热,但我们还是希望一是聚焦自身选股能力的打磨,二是聚焦现有已经很大规模的基金管理工作。”中欧时代先锋基金经理周应波在季报中表示。
http://www.jingxigui.com/n/80458.html
http://www.tesxa.com/yangshengyundong/6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