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zplus计算机的历史与未来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bitz.plus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bitz.plus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与未来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电脑的的发明时间计算机的历史与未来怎么看比特币行情呢计算机的跟新换代发展过程电脑的的发明时间1931年,VanneverBush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引入"IBM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部。

1937年,AlanTuring想出了一个"通用机器(UniversalMachine)”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的概念比其它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processing)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VincentAtannsoff与JohnBerry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与Schreyer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BellLabs,SamuelWilliams及Stibitz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Number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ModelIRelayCalculator)”。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etype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Hampshire连接去纽约。

1940年,Zuse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ofsimultaneouslinearequations)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Z1相同。1943年1月HowardH.Aiken完成"ASCCMark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MarkI,AutomaticSequence--ControlledCalculatorMarkI),亦称“HawardMark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Tommy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3年,由JohnBrainered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JohnMauchly及J.Presper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

1946v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回答者:xtlzhong-秀才三级11-2918:57

计算机的历史与未来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的发展史~~

公元前至1200前,在Sumer一些有文化的居民把他们的商业事务记录在陶土碑上。

公元前3000年,算盘在巴比伦被发明。

公元前250至230年,TheSieveofEratosthenes用来决定质数。

大约西元79年,"TheAntikytheraDevice”当根据纬度及星期的日子正确地调校好,就能得出轮流出现29及30日的农历月份。

大约1300年,用金属线及小珠子做的算盘取代了中国的计算杆。算盘被当时的商人用作计算商业事务的往来。

1612至1614年,JohnNapier用小数点,发明对数及用数字的棒计数。

1622年WilliamOughtred根据Napier的对数表发明圆形的计算尺,准确度只有3个位,但对很多工作已达到足够的准确度。

1642至1643年,巴斯卡(BlaisePascal)为了帮助做收税员的父亲,他就发明了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叫“Pascalene”,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这个“Pascalene”有八个可动的刻度盘,最多可把八位长的数字加起来。

机械加法器

1666年,在英国Samuel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3年GottfriedLeibniz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Reckoner”,这部计算机可以把重覆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裏。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把巴斯卡的Pascalene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773年Philipp-Matthaus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

电脑历史1773年

1775年ThethirdEarlofStanhope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机。

1786年J.H.Mueller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

1801年Joseph-MarieJacquard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

打孔卡织布机

1811年Luddites破坏这些令人们失业的机器。

1820年托马斯计算尺(TheThomasArithmometer),在法国科学学会发表。它是根据Leibniz的踏式鼓(stepped-drum)原理而制成。它是第一部大量生产的计算机,可以计算乘数,如得到用者协肋更可计算除数。这机器售卖了约90年。

1822年巴培格(CharlesBabbage)开始设计及制造差分机(DifferenceEngine)。这部差分机是用蒸气启动的而且体积十分庞大,它有一贮存程式,可以进行计算并把结果自动地印出来。

巴培格及其设计的差分机

1829年WillianAustinBurt取得一部切合实际但笨拙的打字机的专利权,这是美国第一部书写机器。

1832年巴培格和JosephClement制造了差分机的雏型。

1833至1835年巴培格把目标转去设计分析机,由於分析机有现代电脑的基本元件,所以巴培格被称为「电脑之父」。

1838年1月SamuelMorse和AlfredVail发表电报系统的元件。

1842年AugustaAdaByron,CountessofLovelace把LuigiMenabrea有关分析机的小册子翻译并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第一个程序编写员(programmer)

Ada的简介及照片

1843年Scheutz与他的儿子EdvardScheutz制造了一部第三阶(3rdorder)差分机。

1844年SamuelMorse由华盛顿传送一封电服去巴尔的摩,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城市。

1847至1849年巴培格完作二十一幅差分机改良版的构图,可以操作第七阶相差(7thorder)相差及31位数宇。但因没有人赞助,所以这台机器并没有完成。

1854年GeorgeBoole出版"AnInvestigationoftheLawsof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电脑设计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条电报电�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

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

1876年AlexanderGrahamBell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

1876至1878年BaronKelvin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S.Burroughs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於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Hollerith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於1890中的人口调查。HermanHollerith采用了Jacquard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电脑历史1890年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机被发明。

1895年GuglielmoMarconi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MachineCompany)。

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04年JohnA.Fleming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06年LeedeForedt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的二极管,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

1907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

1908年英国科学家CampbellSwinton�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1911年Hollerith的表机公司与其他两间公司合并,组成ComputerTabulatingRecordingCompany(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IBM)。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KamerlinghOnnes在LeidenUnversity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Bush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式。

1935年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引入"IBM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

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部。

1937年AlanTuring想出了一个"通用机器(UniversalMachine)”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的概念比其他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processing)的概念。

1938年KonradZuse完成了一部可编写程式的二进制机械,原名叫「V1」,后来改称为「Z1」。这计数机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元的指数,16个位元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唬位元。存贮器是用滑动的金属部份贮存16个数字,运作得很理想,但算术部件就不太成功。程式由穿孔带读取(不是纸带,是35MM的电影菲林),数据可以用一个数字键盘输入,而输出就颢示在一电灯上。

电脑历史1935-38年及KonradZuse照片

1939年11月JohnVincentAtannsoff与JohnBerry制造了一部16位元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与Schreyer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元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BellLabs,SamuelWilliams及Stibitz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Number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ModelIRelayCalculator)”。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etype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裏,由NewHampshire连接去纽约。

1940年Zuse终於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ofsimultaneouslinearequations)的计算机,后来叫做"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它有60个50位元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完作"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元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於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Z1相同。

1943年1月HowardH.Aiken完成"ASCCMark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机MarkI,AutomaticSequence--ControlledCalculatorMarkI),亦称“HawardMark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Tommy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7年WilliamShockley,JohnBardeen以及WalterBrattain发明了一转移电阻(transferresistance),后来称为晶体管,它使电脑有很大的改革,并且比真空管更可靠。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物理学家在总结自然规律时,常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以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一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但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一般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并且与数字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工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两个数量级。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专用机(如各种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在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发明创造指南车、水运浑象仪、记里鼓车、提花机等,不仅对自动控制机械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对计算工具的演进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张衡制作的水运浑象仪,可以自动地与地球运转同步,后经唐、宋两代的改进,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记里鼓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数装置。提花机原理刘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发展有过间接的影响。中国古代用阳、阴两爻构成八卦,也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莱布尼兹写过研究八卦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

经过漫长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计算技术与装置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并且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

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面,中国在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软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中国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有关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实践也日益活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电子学(特别是微电子学)、磁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应用某些学科的知识,而是经过高度综合形成一整套有关信息表示、变换、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与规模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则泛指计算机领域中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的系统技术、软件技术、部件技术、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五个分支学科,即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织与实现、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

理论计算机学是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学科。在几千年的数学发展中,人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计算,创立了许多算法。但是,以计算或算法本身的性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时,由几位数理逻辑学者建立的算法理论,即可计算性理论或称递归函数论,对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此后,关于现实计算机及其程序的数学模型性质的研究,以及计算复杂性的研究等不断有所发展。

理论计算机科学包括自动机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算法分析,以及计算复杂性理论等。自动机是现实自动计算机的数学模型,或者说是现实计算机程序的模型,自动机理论的任务就在于研究这种抽象机器的模型;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理论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分为O~3型语言,与图灵机等四类自动机逐一对应;程序理论是研究程序逻辑、程序复杂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程序验证、程序综合、形式语言学,以及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分析研究各种特定算法的性质。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算法复杂性的一般性质。

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者所见的计算机属性,着重于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硬件、软件和固件子系统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确定。使用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主要是软件子系统和固件子系统的属性,包括程序语言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的用户界面。使用机器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则是硬件子系统的概念结构(硬件子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包括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以及寄存器定义、中断机构、输入输出方式、机器工作状态等。

硬件子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冯·诺伊曼结构,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指令驱动”方式。当初,它是为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而设计的,并未预见到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的出现,以及适应其他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子系统都是以这种冯·诺伊曼结构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其间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变革。

计算机组织与实现是研究组成计算机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计算机实现的技术,均属于计算机组织与实现的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分配给硬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结构之后,计算机组织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这种相互联系包括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现代已有三类互连方式,分别以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通信子系统为中心,与其他部件互连。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

与计算实现有关的技术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的元件、器件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组装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

软件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三个方面。程序设计指设计和编制程序的过程,是软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环节。程序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规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学等。这个领域发展的特点是:从顺序程序设计过渡到并发程序设计和分币程序设计;从非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过渡到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从低级语

怎么看比特币行情呢比特币行情可以在很多平台上面都可以看到,但这些的前提是你的会看,并且找到一个靠谱的品平台来看。

这里就举个例子,比如CoinPlus交易所

1、首先来到加币站的官网,然后看首页

2、点击币币交易,其实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比特币的交易行情了,一目了然。

3、点击合约交易,里面也有非常清晰地行情图,介绍也是十分的详细

4、点击公告的话,就可以看到所有平台发出来的公告了。

5、重点来了,就是APP下载,下载一个APP非常的简单快捷,而且平时使用起来的话就更加的方便了。

重点是平台做得非常的贴心,连下载步骤都有直接的指导。

以上仅仅是个人意见哦,可参考可指导。

计算机的跟新换代发展过程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的计算机,并一直使用至今。算盘在某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超过目前的计算机,算盘的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直到17世纪,计算设备才有了第二次重要的进步。1642年,法国人BlaisePascal(1623-1662)发明了自动进位加法器,称为Pascalene。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WilhemvonLeibniz(1646-1716)改进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计算乘法。后来,法国人CharlesXavierThomasdeColmar发明了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现代计算机的真正起源来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Babbage。CharlesBabbage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许多工程师在另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美国人HermanHollerith(1860-1929),根据提花织布机的原理发明了穿孔片计算机,并带入商业领域建立公司。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IBMPC竞争的Apple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纪年1666年,在英国Samuel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1673年,GottfriedLeibniz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把巴斯卡的Pascalene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1773年,Philipp-Matthaus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1775年,ThethirdEarlofStanhope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1786年,J.H.Mueller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1801年,Joseph-MarieJacquard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1854年,GeorgeBoole出版"AnInvestigationoftheLawsof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1876年,AlexanderGrahamBell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1876至1878年,BaronKelvin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1882年,WilliamS.Burroughs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1889年,HermanHollerith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1890中的人口调查。HermanHollerith采用了Jacquard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1895年,GuglielmoMarconi传送广播讯号。1896年,Hollerith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MachineCompany)。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1904年,JohnA.Fleming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1906年,LeedeForedt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的二极管,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1907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1908年,英国科学家CampbellSwinton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1911年,Hollerith的表机公司与其它两间公司合并,组成ComputerTabulatingRecordingCompany(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IBM)。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KamerlinghOnnes在LeidenUnversity发现超导电。1931年,VanneverBush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1935年,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引入"IBM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部。1937年,AlanTuring想出了一个"通用机器(UniversalMachine)”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的概念比其它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processing)的概念。1939年11月,JohnVincentAtannsoff与JohnBerry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1939年,Zuse与Schreyer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1939-40年,Schreyer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1940年1月,在BellLabs,SamuelWilliams及Stibitz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Number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ModelIRelayCalculator)”。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etype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Hampshire连接去纽约。1940年,Zuse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ofsimultaneouslinearequations)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1941年2月,Zuse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Z1相同。1943年1月HowardH.Aiken完成"ASCCMark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MarkI,AutomaticSequence--ControlledCalculatorMarkI),亦称“HawardMark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1943年12月,Tommy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1943年,由JohnBrainered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JohnMauchly及J.Presper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1946v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1963年,BASIC语言问世。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币百科

招财圈

头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