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从8到4000指数式上升背后资本市场30而立成中国经济发展缩影

上市公司从8到4000“指数式”上升背后:资本市场30而立成中国经济发展缩影

“资本市场融资的对象变化背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的资本市场,更像是一个‘赛马场’,通过完善的规则,形成多层次发展模式,让不同的企业通过市场的检验,优秀者成为‘头马’,让经济主体具有越来越好的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1

从老8股到4000时代

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畔敲响新中国股市第一声开市锣,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候交易股票只有8只,被资本市场称为“老八股”。“老八股”曾经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独霸股市,因为具有“试验田”的性质,公司改制上市的节奏并不算快,一直到1993年,上市公司的数量才突破100家。

上市公司突破第一个1000家,用了10年的时间。

从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以上市公司数量来划分,在1-2000家时代,国有控股企业占比重较大,而2001-4000家时代,民营企业比重逐步增加,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和资本市场推出后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责任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地方需要投资,企业仅靠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于是资本市场应时而生。但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从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融资的对象变化背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两市公司突破第二个1000家,同样用了10年的时间,但随后,发展不断提速。两市公司达到3000家时,用了6年时间,而达到4000家公司,仅用了4年时间。

对于上市公司数量近年来大大增加的原因,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从时间上追溯可知,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发展呈现了‘指数式上升’过程,这和经济大环境有关。经济规模、主体数量越来越大,类别也越来越丰富,融资主体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供量上比较充分;而经济发展带来收入水平提升,丰富了投资者的市场需求,供需的变化,最终促进了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了‘指数式上升’的现象。”

2

“赛马场”下未来优胜劣汰提速

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的同时,结构、质量也在不断调整,查阅两市公司的构成可知,在1-2000家时代,各类国有经济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重十分可观,而在2001-4000家时代,民营经济成了“主角”,各类公司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姿态。

这其中,注册制改革是助推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之后,2020年,创业板又进行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一大批新兴产业公司加快上市步伐。

“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之后,从资本市场募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几家大型国企改制上市后,持续发展并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为此提供了充足的支撑;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大力发展,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走向资本市场是必然,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贡献逐步提升,显然,在资本市场的结构上也反映出了这种变化。”

但是,赵锡军认为,在资本市场,要淡化所有制的类比,“资本市场更多的要考虑什么样的公司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芯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迭代,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断进入投资者的视线范围,多种原因助推之下使A股市值不断刷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曾公开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市场,股票市场总市值突破70万亿元,占我国GDP的70%左右。

而具体到千亿市值企业的结构和来源可知,生物医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大量优秀公司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而一些在发展中跟不上步伐,以及出现问题的企业,则渐渐沉寂,近年以来,时有发生的“面值退市股”,即反映了投资者在投资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赵锡军分析,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核心仍是按市场规则办事,“一家上市公司想靠上市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本质不仅是解决融资,还有筛选优秀企业,让其成为经济领域中的‘头马’,带领所属行业做强、做好。综合来看,未来的资本市场,更像是一个‘赛马场’,通过完善的规则,形成多层次发展模式,让不同的企业通过市场的检验,优秀者成为‘头马’,让经济主体具有越来越好的竞争力。”

期货必读

币知识

股票知识

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