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初期机构首要关注杠杆风险

上市初期:机构首要关注杠杆风险

上市初期:机构首要关注杠杆风险 更新时间:2010-4-19 17:51:14   海通证券投资咨询部副总裁郭家耀回忆当年的情况时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盲目自信,对风险控制不严,导致过高的杠杆风险。郭家耀提醒说,从上周五的情况来看,内地的股指期货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水,这显示投资者较为乐观的情绪。   4月16日,内地股指期货的正式交易,在香港市场上,同样有许多投资者关注内地这一新的交易品种。一些机构投资者表示,从香港恒生指数的成长过程来判断,内地的股指交易市场前途将“不可限量”,但如何避免风险将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而只有机构变得更成熟后,才能进一步激发股指期货市场的潜在能量。

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于1986年5月推出。香港的上海第一证券股市策略师叶尚志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当年刚推出的恒指期货事实上问津者并不多,许多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一品种也仅仅抱着尝试的心理进行操作。“最主要原因是当年的恒生指数本身交易额有限,这对指数期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叶尚志还记得,早年恒指期货的成交张数仅为每日1000张左右,当时每月未平仓合约数目约为1万张,这与目前约7万张的未平仓合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当年的交易量并不大,但是当年恒指期货市场很快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机构陷入了期货市场的杠杆陷阱。

海通证券投资咨询部副总裁郭家耀回忆当年的情况时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盲目自信,对风险控制不严,导致过高的杠杆风险。

“就跟内地刚推出的股指期货一样,当年香港恒指期货开始也是出现了升水,而且是大幅的升水,这主要是因为当年恒指期货推出时,市场正处于较好环境,不少机构当时是对后市看好的,因此买入了大量的好仓,却忽略了亏损的风险。”郭家耀说。在几年后发生的上世纪80年代全球股灾中,一些机构因此损失惨重。

郭家耀提醒说,从上周五的情况来看,内地的股指期货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水,这显示投资者较为乐观的情绪。“投资者似乎有倾向买入好仓,令指数上涨。”

尽管目前的全球市场环境与当年恒指期货推出时截然不同,内地股指期货的“升水”也未必意味着投资者盲目看好后市,但郭家耀仍然强调,从香港当年的经验来看,内地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住风险,对于杠杆的使用要倍加关注。他表示,当年恒指期货的先行者们如果更关注期货合约所带来的杠杆风险,也不至于在1987年的股灾中损失惨重。

香港一位颇为资深的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介绍,在当年恒指期货初推时,不少对冲基金通过杠杆效应,迅速放大了自己的盈利,但能从当年恒指期货市场存活并且基本保持盈利下来的人,如今已经不多见。事实上,杠杆风险是如此之大,又如此具有诱惑性,以至于许多对冲基金经理忘记了“对冲”的本质是规避风险,而不是用于投机。

劳动关系

好客百科

币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