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五金制造企业应用工匠精神进行转型升级的探讨

一、五金制造行业具有工匠精神的传统

2016年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如何具体并有效地应用在制造企业中,还需要企业管理者更深的思考和实践。传统制造业本来就是承接古代的手工业发展而来,而古代手工业是工匠精神的发祥地,工匠的产生就是因为顺应手工器件制作的需要。现代五金制造企业依然被看成传统行业,虽然其产品与三十年前相比加入了智能化和新材料等现代元素,如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已非传统的五金产品可以比拟。但是,精益求精和讲究“匠心”的工匠精神,对于现代五金制造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更加重要意义。即使是功能类似的产品,在一些设计细节和加工工艺方面,不同企业的产品有依然有较大差别,一把高质量的锁具产品和一把低质量的锁具产品,其防盗性能、可靠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差别可以非常大。目前国内的五金高端市场,如建筑装饰五金和卫浴五金等产品,依然有巨大的潜力,但国内品牌普遍被定义为中低端。这值得国内五金制造从业人员深思和着力改善。

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不断钻研创新,注重细节,不惜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持续改善,追求产品的极致;二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方式,对工作一丝不苟,祟尚科学精神和技术要求的各种细则;三是专注专业的工作能力,坚持坚守,在专业领域不断追求自身技艺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四是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热爱技艺和工作,具有对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的热爱与贡献精神。这四个方面,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中,持之以恒地进行贯彻落实。图1概括了工匠精神含义和对五金业界的要求。

现代五金制造企业,依然需要传承并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五金器件的制造,在古代主要由具有专业技术和艺术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工匠)完成,这些工匠是传统工业技术的主体。现在出土的不少中国古代文物,体现了高超的技巧和艺术特征,证明了中国古代工匠对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五金器件在人类生活和居住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五金制造的工匠技艺传承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已经体现了相当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现代企业已经取代了古代的手工业作坊,但从事五金产品制造的从业人员,依然需要重视这种工匠精神的传承,毕竟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提供质量好的产品是其存续的基本前提。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指的是每行每业,只要践行工匠精神,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地不断进取,都有机会达到事业的顶峰。中国古代著名的匠人如黄道婆、庖丁、鲁班和欧治子(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师),都因为不断创新进取而获得巨大成就。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可以很大程度地实现使用机器代替人类的劳动,但机器本身的创造和机器不能完成的工作,依然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去承担。所以,五金制造行业的从业者,更加要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二、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

中国的内资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生存超过24年的中国内资企业,只有1%。2008年初至2012年底,五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达394.22万户,其平均寿命只有为6.09年。相对于其它行业,制造行业,其企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不高,行业相对稳定。该报告的数据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因此,企业要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发展,否则就容易被淘汰。

而特别强调工匠精神的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则是另外一种表现。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1200家,德国有800多家,美国有14家,印度有3家。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达40至50年。除了外部经营环境的原因,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都有强调精益求精和专业专注的特点,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这个现象应该引起国内五金制造企业管理者关于企业发展和长期利益的经营理念的思考。

工匠精神影响的是企业所有人员的工作习惯和其背后的家长认同,所以是一种文化建设,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手段。因此,必须立足于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培养,立足于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工匠精神,企业的高层必须也拥有这种特质,因为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在于广泛的影响力,通常企业高层,注重财务报表和业绩没有错,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注重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的落实。特别是高层管理团队首先要有精益求精和独具匠心的态度,这种态度和职业习惯,将带动所管理企业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

工匠精神缘何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可以用英国学者爱伦・威廉(AllanWiliams)、鲍・德布森(PaulDobson)和迈克・沃德斯(MikeWalters)提出的企业文化睡莲图理论来解释。水面上的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形式,是所能接触到和感知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在人的心目中最直接的认识,包括视觉识别、行为方式、组织的架构和各种制度及程序等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工匠精神在这个层面的作用方式是:对待工作和产品有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艺,企业的产品具有客户的“匠心”定位和质量认可。中间是睡莲的枝节,是企业具有软约束力的共同的价值观、使命、愿景、行为规范等,体现在企业所有人员对待工作和产品严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为顾客满意而努力工作的热情。最下面是睡莲的根部,是各种支持工作的信念,可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职业病”,一种支持专业专注的奉献精神的工作理念。图2借用企业文化睡莲模型演示了工匠精神如何融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特别是高层管理团队的持续推进和坚持。这种精益求精、不断改善并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正是一种企业“基业长青”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WORLDWIDE)曾花20年时间跟踪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以下四种价值观: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4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些价值观涉及企业文化的基础领域,不但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理解,而且需要有能力去构建这个价值体系。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产品价值和客户价值,与企业的永续经营理念是一致的。

与注重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等企业经营方式相比,注重工匠精神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致力于培育企业成长内功的经营理念,更加稳健和有利于打造“百年老店”。所以,企业管理者应立足于工匠精神,为企业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三、五金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转型升级探讨

中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的整体发展新战略,特别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动力。国内外知名的五金制造企业,无不强调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的五金制造企业是时候要抛弃过去粗放式靠高投入和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策略,转变为靠技术和管理创新驱动的新模式。

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三个方面内容。按功能分类,又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工艺创新和信息系统创新等。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比如产品设计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创新,需要适当的管理和持续发展。五金制造企业的创新,从企业战略层面讲,必须是建立“创新型企业”为目标。按照国家科技部门的定义(《国科发政字[2006]110》),创新型企业主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2具有持续创新能力;3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4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5具有持续发展战略和文化。要构建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条件,关键是建立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与产出能力和创新营销能力等。

企业的转型升级,意味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改善,有管理转型升级、产品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等。对于五金制造企业而言,创新驱动战略和转型升级,从发展道路上来看具有一致性,即创新驱动战略的中长期目标就是实现不断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转型升级,摆脱我国五金企业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和市场定位不高的不利局面。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应该成为目前的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培养工匠精神,优化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工匠精神属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不论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是产品和技术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因此,五金制造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要重视工匠精神在各阶层员工中的培养,并恰当地运用这个手段,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战略和转型升级。

四、如何运用工匠精神促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文化后,在具体的企业创新战略执行上,首先要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的工匠精神应用。历史上就将工匠定义是指上中下三个技术层次,包括“科技专家”级别、具有专业技术和职业的“匠师”以及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余同元,2005)。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需要从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和一线生产工人在内的各级具有技术和技巧的人员参加,涉及创新的整个流程。因此,运用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从资源配置、产品调研、概念设计、首样制造、具体设计和检测、工艺开发和试产检验等各个环节,都要用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细致而专业地进行管理。这里面有效率与效益的问题,在现在较多企业还在使用粗狂式的开发模式情况下,工匠精神的运用,首先要求从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转变,提高工作质量,树立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的观念。

另外,要提升产品开发者的“技艺”(技术和艺术)双全的能力,创新团队中需要结合多种技能的人才,特别是具有提升过去容易忽视的产品艺术价值的人才。五金产品除了讲究结构设计、成本控制、安装使用、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等,还要注意工业设计,将产品技术和美学艺术融合起来,才能形成产品的竞争力和提高附加值。

这一点,部分国际领先的五金制造企业,已经践行多年,他们讲究产品本身的艺术气质,讲究产品的“精致”和实用相结合。要做到这些要求,产品开发团队中,工业设计的人才(这部分人才可以自主聘用,也可以外包专业的设计公司)需要有很高的相关技能。同时,机械结构和电子软件的设计人员,也必须接受工业设计的相关培训,提升工业设计素养。涉及产品开发的所有人都需要明白,现在五金产品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功能,还包括效率、人机交互和美学等多个方面。不管产品的档次定位如何,都要树立“质量意识”。

不仅是涉及产品开发的人员,所有不同阶层的企业员工,均应该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理解“工匠”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专业的或手工业分工的要素,二是技术的或专门技能的钥匙,三是艺术的或工艺的要素(余同元,2005)。现在市场的竞争优势,早已经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所能维持,需要团队的力量。企业内的分工与协作,各种技艺的综合,也就是管理能力的高低,成为企业管理层的考验。

再有就是在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培养方面,需要有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工匠精神需要强调员工从简单执行者,向追求价值贡献的主动发展者转型,只有技艺双全和热爱本行业的工作人员,才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产品背后的人力资本,应该成为企业的价值主导。

运用工匠精神促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在方向上需要响应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核心要求。目前不论是五金行业还是其它制造行业,制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不断扩展制造业新领域。这些智能化和商业化的新模式,给传统五金制造行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不管是何种方向何种方式,价值定位必须根植于市场和消费者,破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用工匠精神去精雕细琢和完善技术。

五、总结

五金制造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业,目前整个行业的体量大,属于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领域,但还存在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认知度不高等问题。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切实落实工匠精神是一种好的方法。

“工匠精神是优良创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肖群忠,刘永春,2015),在行业内强调并培育工匠精神,是五金制造企业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式。企业管理者要将工匠精神摆在企业文化和经验理念的高度理顺思路,并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上,切实执行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和专业专注的要求,从而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所有者和企业雇员的双赢,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手指动作捕捉服务

VR交互手套

动作捕捉设备

动作捕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