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2018年,油价从80多美元下跌到50美元,而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却几乎翻了一番,同时风电、光伏装机再创新高,世界能源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发展。
绿色低碳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共识,能源公司战略转型任重道远。新能源业务对于传统能源公司一直是个挑战,事实上,即便在美欧等成熟市场国家,大公司投资新领域失败的案例也十分常见。
道达尔、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石油公司,面对能源转型的主要措施是拓展光伏发电,生物燃料,氢能利用,储能、充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新领域。
然而IHS数据表明,国际大石油公司面对能源转型时,均把天然气放在重要的地位。如壳牌公司收购BG以后天然气占比超过50%。目前中石油国内油气产量中天然气占了45%,将来天然气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石油,占比也会超过50%。
1、中石油开展与油气结合紧密的新能源项目
2017年,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立方米,加快实现非常规对常规天然气的主动接替,重点建设西南、长庆、塔里木3大基地,打造勘探增储、常规持续上产、非常规加快上产、调峰保供、技术与管理创新5个支撑,按照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拓终端、优储运的思路,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运作,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天然气业务发展。
中国石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认为面对当前能源转型的大趋势,要“稳油增气,融合创新“,提升天然气价值链,让天然气成为石油公司转型发展最具成长性、增值性业务,同时融合新能源业务,多能互补,介入储能,拓展氢能,发展生物质能、地热等战略性业务。
中石油从战略高度研究新能源发展规划,开展与主营业务结合紧密、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项目,例如地热、可燃冰、生物质能、氢能、铀矿等领域技术研究利用,加快形成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增长极。
在销售领域,中石油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潜力。2017年初,中石油集团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
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包括充电业务在加油站的试点和推广。中石油将在重点城区及高速公路新建或增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天然气加气站,在产业链上支持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双方将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大润滑油后续产品研发力度,探讨成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动机要求的内燃机油品规格。双方达成合作后,中石油还将依托加油站“人-车-生活”驿站的定位功能,为一汽旗下车辆量身定制专属汽车后市场服务产品。
除了建设充电桩、投资新能源汽车等,光伏加油站也正成为石油巨头们争相追逐的新热点。2017年,中石油首个光伏加油站试点项目选在临淄,光伏安装面积共113平方米,系统总装机容量6.24千瓦。一年来共发电9987度,收益率为13%。同样,中石化广东佛山石油首次在小塘水上加油船试点安装光伏发电,发电量达44KW/天,基本满足员工生活用电需求。
2、中石化关注充电及相关新能源材料领域
之前有人说“三桶油”发展新能源是三种思路:中海油的力度最大,中石油只发展煤层气、煤制气等天然气等相关领域,而中石化“口号喊得震天,下手极为审慎”。
其实早在2009年,中石化已经开始布局转型,一直在建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只是之前综合能源补给系统的建设是倾向于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未来电气化特征的愈加明显,尤其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快速发展趋势下,中石化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关注,其综合能源补给系统建设开始倾向于电气化,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小型交通综合能源服务站。
2015年7月,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北京石油加油站网络资源建设充换电站,搭建全方位的充电、换电服务平台,不仅为电动出租车提供换电服务,还为纯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根据协议,中石化将根据电动汽车推广进程进行充换电站的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北京市充换电站群,不断完善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提供形式多样的充换电结算方式。同时利用加油站网络,为北汽新能源提供展示平台,提供新车销售、维修、保养等服务。
其实很多国际石油公司很早就进入了新能源行业,尤其是欧洲石油公司,转型时间比中国石油公司早的多,但大多在2011年左右一度退出新能源市场,主要原因是对股东的回报太差。像BP一度大幅消减了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直到2016年之后才又加快了新能源方面的投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认为:“能源转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虽然目前整个能源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但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和当前既存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高度相关。火电不会立即被新能源取代,电动汽车也不会很快取代小型乘用车。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积极、稳妥,既要看到前瞻性,同时也要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进行调整。中石化目前在新能源上的规划跟其他石油公司一样,积极投入,但投资规模不会很大,强调稳妥、有效推进,通过前期试点逐渐探索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中石化在2018年做了三年和十年规划,把能源转型作为重要方面。并于2018年8月在雄安成立了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布局新兴产业的投资,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石化总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地热、光伏、充电等领域。
中石化成立投资公司,表明了在未来新兴领域做前期规划的决心。中石化不仅关注充电,还关注跟充电业务相关的新能源材料领域,比如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另外还有氢燃料电池领域和加氢站建设,中石化也正在布局或者尝试股权方面的探索。
3、中海油卷土重来 加码海上风电
中海油是中国最早的新能源开发企业之一,早在2006年底,中海油就专门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原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曾不断强调,中国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石油公司。时任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
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主要包括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等业务,被中海油列为其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尤其是海上风电领域,中海油借助海上作业的先天优势,是中国最早探索海上风电的能源企业。
2006年,中海油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并且开始提前布局海上资源。2007年,中海油与山东威海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2008年,在渤海湾建成并网了中国海上风电的第一台风机。
此后短短几年时间内,中海油业务已覆盖风能、煤层气及其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和光伏等多个领域。在上海、威海等地投标海上风电,与中国普天合资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又斥资收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天津力神股权,总投资多达百亿元。
然而当时新能源领域并没有可以实现的盈利环境,不论政策法律环境还是硬件设施都不具备合适的投资环境,中海油新能源公司除了2012年盈利993万元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超低的风电招标价格让中海油无利可图,而已开工的项目也不得不遭遇因电网配套跟不上等问题被迫“弃风”,同时国际油价的上升也让公司决策层把专注重点转回到油气上来。
2011年起,中海油开始放缓新能源领域的投资,2012年后,再也不见中海油大会小会讲新能源公司的重要性,而且逐步暂停了这方面的投资。2014年,中海油开始大幅剥离风电业务,并提出将油气主业摆在突出位置,新能源公司也随之解散。
直到2019年1月,中海油进入江苏省海上风电项目,这是中海油自2014年以来首次进入的海上风电项目。
在中海油2019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新闻发布会上,中海油提出将重新探索海上风电业务,以配合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发展趋势。中海油首席执行官袁光宇表示:“海上风电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之中跟公司业务契合度最高,中海油以海上作业为主,有很多经验、能力以及施工的作业装备都可应用到海上风电的业务中,而在国际石油公司中已有发展海上风电业务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