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沪港深基金自我救赎减仓美股加配港股渐成主流选择

QDII、沪港深基金“自我救赎”减仓美股加配港股渐成主流选择

在本周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和两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后,全球多国股市迎来久违反弹,但对于海外市场的反弹,相较投资者的燥热,主动型QDII基金的掌舵人实际上却要谨慎的多,长期以来的配置思路仍是主打香港加上配置海外的中概股,认为海外疫情目前尚在爬坡期,波动加剧仍在所难免,只有当疫情控制出现真正企稳信号,市场才会吹响明确的进攻号角。

随着美联储无限QE政策推出,海外股市上演了“过山车式”行情,这让内地出海征战的公募产品也着实体味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数据显示,仅3月24日一个交易日,此前多只年内遭遇惨跌的QDII和沪港深类产品单日净值实现了5%以上的上涨,如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单日上涨5.71%,银华恒生H股B单日上涨12.71%等。尽管此前海外市场的剧烈震荡让QDII和沪港深基金开年迄今的整体伤情较重,但在危机关头,出海公募产品也在积极自救。就目前来看,出海公募的整体思路大致是“驻扎港股、抄底中概”。

出海公募扎堆买入腾讯

港股市场素来就是出海公募的桥头堡,随着近期国际股市的震荡加剧,除去本就笃定重仓港股的沪港深基金产品外,QDII基金也有逐渐将主要投资阵线收缩集中至港股的迹象,这一点在港股龙头腾讯控股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QDII基金2019年四季报数据显示,有57只QDII的十大重仓股中出现腾讯控股的名字,其中将腾讯控股作为第一大重仓的QDII基金产品由三季度末的19只增至33只,持股数量也由此前的397万股左右增至约1296万股。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为例,其一直将腾讯控股列为基金头号重仓股,去年四季度末持仓约132.19万股,占其净值比约为9.67%,结合当时基金93.85%股票仓位来看,腾讯控股对基金组合的贡献度约为9.08%。

虽然在市场表现上,今年3月以来,腾讯的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但以出海公募为首的南下资金对腾讯控股的关注度却是有增无减的。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南下资金对腾讯控股的合计买卖总额不仅一直位列沪市港股通的第一位,且也位列于深市港股通的第二位,究其原因,或与腾讯控股利好的2019年年报有关。腾讯控股2019年度财报显示,营收实现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933.10亿元,同比增长19%。

对于腾讯这家公司,德邦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夏理曼书面回复《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业绩连续4个季度高增长,说明其整体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为302.8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受益于海外业务的强劲表现,国际市场贡献占比提升至23%。四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市占率超过了50%。”

基本面向好成为投资理由

沪港深基金积极做多港股修复净值

3月24日,安踏体育也披露了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39.3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FILA品牌的强势增长成为公司的最大惊喜,这一半路改嫁安踏公司的国际品牌,对公司的毛利贡献甚至超过了主品牌安踏。受业绩提振,安踏体育股价近期持续走高。

查阅基金季报,《红周刊》记者发现东方红沪港深对于安踏体育的重仓情节可谓矢志不渝。数据表明,这只在沪港深基金中名列前茅的基金成立于2016年年中,产品规模在去年四季度末时尚有101.60亿元。对于安踏体育,其在去年四份季报中一直重仓持有,四季度末,持仓市值占净值比为6.29%。需要注意的是,其虽然长期重仓安踏体育,但是该基金主要品种还是重配A股股票,在去年四季报十大重仓中,仅有腾讯控股和安踏体育两只港股入围。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基金身上,安踏体育是其四季报中唯一进入前十大重仓的港股。

安踏、腾讯只是掀开了优质港股群良好业绩的一角,种种迹象显示,港股中物美价廉的蓝筹股早已成为沪港深基金争配的对象,多位基金经理通过提高港股仓位来修复自己的产品净值。从稍早前《红周刊》记者对沪港深类产品四季报的统计来看,基金经理彼时选择加仓港股的理由大多是“便宜就是硬道理”,而如今随着更具性价比的买点显现时,沪港深基金自然对绩优港股更加“趋之若鹜”了。

国金证券最新的基金仓位测算报告显示,多只沪港深基金可能利用港股随国际股市大幅回调的机会积极做多,在近期逆市提升了股票仓位。例如,景顺长城沪港深最新测算的回归仓位约为94.15%,这一数值较上周测算的85.43%有明显提升;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的最新测算仓位更达到94.27%,两只基金已经无限接近了95%的持股比例上限。

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济安金信基金分析师程颖指出,今年沪港深基金一度大幅下跌确实是由于港股回调所导致;但是港股的基本面主要是由人民币资产来决定,目前港股的估值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底部区域,相对来说较为抗跌。“在过去一个月里,南下资金主要买入两类资产:第一类是高股息,像建行、工行、人寿等,都有比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对于全球的资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稳健的配置。第二类买入资产是成长股,比如腾讯控股、美团点评、小米这类具备良好竞争力的公司。由于整体市场下跌,其实是给长线投资者创造了很好的进入机会。”华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黄芳在本周一场在线直播中如是分析。

不过,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却持不同的看法,他以恒生指数为例,指出低估值是因为成份股结构中金融、能源、地产建筑、综合企业等强周期股票比重着实重了一些。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这些企业的长期前景可能不会特别乐观,势必会影响指数的长期表现。

QDII抄底遭遇外汇额度难题

减仓美股加配港股渐成主流选择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份额激增和产品限购似乎成为近期萦绕出海QDII的主旋律。首先是份额的变化,虽然主动类QDII规模一季报尚未公布不得而知,但是从场内交易的QDII-ETF被动型份额变化来看,这种趋势已经清晰地浮现出来:数据显示,在内地上市的19只跨境ETF中,比较3月26日与3月1日的规模数据,其中17只产品的规模都出现了增长,例如专门布局德国市场的德国30基金,其3月1日时的总份额还约为4.07亿,而至3月26日时,最新份额已经达到了16.42亿,增幅超过300%;华夏基金布局日本市场的日经225ETF基金同样增幅明显,同一时间段的增幅也超过了100%。整体来看,对标日欧的跨境ETF份额增幅似乎要明显强于对标美国的产品。

结合数据,《红周刊》记者发现多家拥有QDII产品的内地公募基金近期发布了限购或者暂停申购的公告,这其中不少是此前跌幅惨重的油气类主题基金,例如暂居QDII排行榜倒数首位的华宝标普油气就暂停了申购,嘉实原油和南方原油同样暂停了申购等等。此外,限制大额申购的QDII基金还有多只。尽管如此,油气类QDII产品由于产品设计的问题,部分产品所投标的涵盖了石油基金和石油类上市公司,走势并不完全与原油走势相一致,因此以嘉实原油为代表的部分产品遭到了投资者“跟跌不跟涨”的质疑。

这种质疑声音的出现,反映出内地投资者想急于抄底海外的迫切心情,然而内地公募基金公司也都有QDII额度的限制,暴增的申购需求往往会导致QDII额度短期消耗殆尽,同时外管局近期暂时还没有新批的QDII额度。比起个人投资海外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限制,普通基民通过公募快速出海实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根据证监会官网的数据,在140家基金公司中,获得QDII资格的目前只有45家。同时,外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包括基金公司及券商资管公司在内的58家证券类机构,获批QDII投资额度为468.80亿美元,平均每家约8.08亿美元。

相比起投资者的热情高涨,根据记者综合掌握到的消息,主动型QDII基金的掌舵人实际上要谨慎的多,毕竟对于主动型产品而言,长期以来的配置思路大体是主打香港加上配置海外的中概股,其中多数产品以重仓配置在美国和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根据记者对主动QDII中全球投资型产品的纵览,或许是出于风险的考虑,其中基金契约中规定对标美股中概股的产品并不在少数,这也造就了QDII产品似乎并不太热衷于重仓纯正美国本土公司。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强调,对于美股,短期影响的因素是疫情的扩散和流动性的冲击,流动性冲击因为美联储的大幅宽松压力减缓,但是如果疫情继续爆发,美股大幅回撤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动性风险还未可知,因此美股能否阶段性企稳需要关注全球的疫情和流动性状况。本次疫情可能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导火索,参考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美股的表现,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意味着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美股中期或仍将处于下行趋势中。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招商基金的基金经理徐冉,他在本周的一场直播活动中指出,短期美股反弹主要源于两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疫情短期难以很快结束,波动加剧在所难免,只有当疫情控制出现真正企稳信号,市场才会吹响明确的进攻号角。

最新Bitget交易平台安卓版App官网下载链接

保险理财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