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四企业上市多元化的资本版图会议实录

专场四:企业上市多元化的资本版图(会议实录)

专场四:企业上市多元化的资本版图 更新时间:2010-6-24 0:00:24   中国的资本市场也经过将近20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去年09年创业板开始以及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主要的上市的板块都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大门,这些国家以及这些板块上市又面临什么问题以及有什么机遇或者在法律架构上、投资者关系、项目方面都还有哪些我们大家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将在本场得到答案。首先有请专场主席必百瑞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陈永坚。   陈永坚:我没有主题演讲,所以请各位嘉宾直接上场就可以了。大家好,我是陈永坚,必百瑞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简单的介绍一下必百瑞,是全球一家最有理式、规模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了,140年历史,2006年进军中国,在过去的三年四年时间,我们就资本市场项目完成了90个,替中国企业融资超过20亿美金,我们在企业海外上市是非常活跃的。我们代表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上市的企业,我们很荣幸代表几个主要的交易所,有领跑技术的机构投资者,所以我们的话题就是企业上市多元化,现在我就让大家介绍一下他们自己,还有他们代表的机构。   童士豪:谢谢,我是童士豪,启明创投合伙人,启明09年建立的,管理5亿美金,海外两个LP基金,主要做早期项目。另外跟发改委,做了比较小一点的人民币基金,专门投医疗方面的。美元基金5亿美金大概有投了40多个项目,分四大类,其中消费类、互联网有20多个被投资公司在中国,第二大是医疗有十几家,第三是IT,互联网IT有将近十家。我们都有创业和干过实业的经验,希望我们的业务经验和被投资公司一起分享,很荣幸今天跟大家交流,谢谢主办单位。   大家好,我是高原资本董事总经理涂鸿川,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我们是环球创业基金,88年成立,大概已经有22年了,相对来说我们在过去20年持续一个策略,投的不会太多,不过退出的比较多一点。打个比方,我们投了200多家公司,相对比较一年顶多八家、九家,现在来看退出30%几了。我们投的总的资金是37亿美元,数目大,可投的领域主要是TMT、医疗,其他传统行业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我们也是不会投。目前在国内来看,大家比较熟悉的安全卫士360我们是最大的投资人,还有一个手机多媒体公司,还有优视网等四、五家。国内来看我们只投TMT,不管外面说的怎样,我个人也做了15年,我们非常看好TMT。不管花钱、退出方面,我们觉得TMT互联网媒体这块还是表现的非常突出的。

任光明:各位下午好,我是任光明,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各位对香港交易所都不陌生,港交所是国际化交易所,同时又是一个文化、语言、地理距离等都跟内地企业非常接近,所以多年来内地有很多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向内地企业介绍与香港上市的有关事宜走向国际市场资本平台。   杨戈:大家下午好,我是纽约泛欧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我们在北京代表处负责联络准备上市的公司,以及公司上市之后的后续支持和服务,谢谢。   李煌:我们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基金,我们只投资中国,到现在我们管理的基金大约8亿,投资了接近40个项目,大概有接近20个有国内A股上市,香港主板和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我们主要的投资领域有三个,第一个是消费品,第二医疗教育,第三是特殊制造业。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有代表处,人不多,大概就十几个人吧。   张宁:我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代表张宁,我们是交易所集团,我们现在下面有两个市场,因为监管体系是欧盟一体的监管体系,所以上市通道是完全互通的,从市场来讲,伦敦交易所传统这几百年形成了四个市场板块,股票有两个,一个是主板市场,另外是高增长的市场,AIM市场,这也是95年推出以后一直发展的很好的创业板市场。从推出到现在有3000多家企业上市了,发行制度采用了保荐制,有人说公开市场私募融资,主要是机构投资人参与。主板市场是对比较大型的企业考虑的,但主板市场要求跟其他证券交易所比是比较简单的,英国是机构投资人主导的市场,所以监管、维护、法律风险都是比较小的。   陈春:大家好,我来自蓝驰创投,我们管理4期基金,超过10亿美金,主要投资互联网、移动、半导体技术型企业,我们2005年在中国开始设立办事处,开始投资。前5年我们投资了十几家公司。   陈永坚:在座很多投资者都是资深的投资者,你们投了一个企业里都会帮助企业布局,衡量上市的准备因素。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问题。第一你们怎样帮助企业准备上市?第二你们怎样帮助企业衡量在哪个证券交易所上市?   涂鸿川:投资之后退出是理所当然的,尤其像我们过去五年里投,总共有八家公司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有四家,我们内部里,把IPO上市的时候10亿美元是我们的目标,你可能就一两亿美元上市也算是上市,怎么说,你把上市标准设高,而且有持续性。我们投一家公司的时候,虽然我们投的很早期,从我们投的阶段开始,我们就开始算公司能不能成立独立或者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投之后,首先是内部的管理,一般公司来看,我们觉得CEO很多都是草根,其实这种人是最好的创业者,创业要做最好的公司并不是找投行过来或者拿MBA的,他对上市没有观念或者没有经验的,所以我们一般比较喜欢投这些早期的公司,他非常了解市场,非常了解业务也了解用户。所以我们投他,投之后另外一个问题是你怎么栽培CEO成为上市公司的CEO,其实那就是我们的工作。比如明年有一到两家公司上市,CEO就问我听朋友说要在创业板上市,到时候有100倍市盈率。首先我们说你的业务怎样,性质适合不适合这个市场,那是一个阶段。另外是团队,很多公司在国内,包括在缴税、报税或者股权发放,毕竟里草根公司、创业公司没有那么规范,所以我们从规范的角度帮他们做,从CEO的教育到内部规范。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往往现在我们发现尤其国内现在热钱特别多,很多人看,这公司利润多少?收入多少?其实就算你看到一家公司有一亿左右的收入,这并不证明他上市的时候会有很好的市是,因为市盈率可能没达到。所以我们的工作是从投资刚开始的时候帮忙调整商业模式,如果往这方面做,就算做的好,三年后上市的时候市值没有办法超过三亿美元的。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去年做了一般工作,把商业模式改了改,现在投行看法,可能上市的候市值可能超过5亿或者6亿,这就是投资者必须抓的很紧的工作。   童士豪:我们投资以后会要求被投资公司规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四大审计事务所进来,把帐做的更清楚,这样会发现很多规模或者效率还没有达到他原来想象的目标,这样给他一个机会提升自己的空间。我们是投早期。至于上市的时候,要有比较有经验的CEO,很多准备没有做过比较难,所以我们会提供帮助。第三考虑哪里上市的时候,有很多实际问题,不只是PE市值的问题,也要看你的上市目的是什么,是继续融资还是增加知名度,让你用户对你更有信心。国内国外都有利弊。比如一嗨租车的投资,而在国内上市的话,第二轮增资花的时间比较长,去海外虽然门槛比较高,但做融资的时候比较方面,所以最后选择还是在海外。另外他为什么要上市,一开始上市规模小一点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每一家公司所做的决定是不同的,董事和投资者要一席做出正确的决定,理清思路。   李煌:上市之后还有融资再融资的问题,各个市场不一样,过去国内比较弱,但看起来也在加强。不同企业在不同地方融资成本都不太一样,这点各个交易所代表会说的比较清楚。第二大家经常忽略,但上市中又收益很多,海外包括香港交易所很强调规范性,不管任何市场上市这块都在提高。另外,我们提到这样一个观念,尤其是一些消费品公司,从亿级向十亿级公司进发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公司管理结构、治理结构,包括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都需要有一个本质变化的,否则公司长大马上崩溃可能性都是很大的。最后上市肯定是会对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有帮助的,但这在不同市场不太一样。这牵扯到市场选择的问题,现在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一般企业家比较注重造富效应,但上市之后不是马上可以兑现的,上市之后管理层抛弃锁定期更长的因素以外,创始人和管理层对公司有更长期的考虑,对公司以及实现自己的价值都是最好的。   陈春:我们一般投初创型公司都在董事会占有席位,跟创业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特别是上市、选择什么地方上市的问题上。选择哪个地方上市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补充一点,上市之后对这个公司的品牌形象也是很大的提升,上市之前可能服务比较小型的客户,上市之后你的可靠程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你将有机会和一些很大的国际性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服务,所以你上市选择地点要考虑你将来市场在哪里,如果打入国际市场,选择是不是在美国上市,这样使你的品牌更有可信度。如果客户都是在中国,你可能在中国上市也是很好的选择。另外你的业务最好是你的股民、投资者对你有很好的理解,这样公司上市之后你的发展还有你取得的成绩,股民能很好的理解,使你的股价保持比较高的市盈率,这样再融资成本比较低,用比较低的成本并购行业其他公司,这些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来说,我们投资的公司基本上是在互联网这些领域,因为美国这些市场概念非常认同,而且相对应的公司市盈率很好,而且我们已经是海外架构,所以我们倾向于在海外上市。但技术性行业,国内也没有什么限制的公司,像半导体芯片,这样的我们更多的考虑国内创业板上市,因为首先顾客大部分在中国,而且中国股民也比较容易理解这种业务。   陈永坚:现在我们想听听香港主要的交易所,纽约、香港、伦敦,你们的角度有什么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中国企业来讲,你们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任光明:其实刚才几位都提到了公司考虑上市的时候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一个是融资能力,既考虑IPO的时候第一笔钱拿多少,如果发行的PE很高,拿的钱很多固然很好。但上市之后后续融资是不是比较简练,操作起来难度是不是很大,这是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上市地点,在对公司的公司治理、后期规范运作有多大帮助,企业品牌等等,这些都提到了。之外我想提一下,企业考虑上市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各个地方上市规则要求不一样,一家企业也许满足不了某个地方的上市要求,但另一个市场就可以上。举个例子,如果在国内A股上,上市前做了重组,除非获得监管机构的特批,否则股份公司成立之后需要独立运作三年才可以。如果公司前不久做了重组,不是整体上市,可能要把上市时间表往后错三年,如果公司在香港上市或者境外的交易所上市可能就不受影响。除此之外有些交易所会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6月初香港交易所关于矿业公司上市规则里,就有些优惠的条件,如果一个公司在A股上的矿业公司,必须像其他行业公司一样有三年的业绩这些要满足才可以上市。但如果是自然资源开采公司,选择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可以在要求这个公司满足一些条件的情况下,豁免三年盈利和三年业绩,这个条件主要是这个公司有资源,有独立的公司出一个报告,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同时公司管理层要有必须丰富的行业经验等。满足这些条件,这家公司可能拥有采矿权,但矿还没有挖进来,没有现金流、盈利,也可以上市。所以公司考虑上市的时候要多方面看一下,找一个对自己最合适的,而不是简单的看那个地方拿的钱最多,或者别的地方便宜,大家需要多多探讨一下,这样选择的上市地点才最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   杨戈:如果抛开法律的问题不谈,选择上市地点的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第一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我觉得国内上市、海外上市各有优缺点。各国实际情况看,就是说主要的上市地点还是在自己的资本市场,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讲,主要的上市地点还是在A股。但我觉得长久来预测,还是不断的会有企业追求海外上市,因为海外上市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上市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A股市场市盈率很高,但上市过程比较的漫长,并且政策不确定性比较高,上市过程透明度不是那么高。而香港、美国时间是特定的,这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可控、可以预见的时间表。第二上市的成本问题,包括基金、时间、精力这些成本,海外市场上市承销商费用贵一些,但综合成本低一些。但也有很多各隐性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加起来综合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第三点我想讲,后续融资的问题,这也是海外市场的比较大的优势,在A股市场,如果上市IPO之后想做二次融资,基本跟你第一次是一样的,比较困难。而海外相对比较容易,这完全是由市场决定,股价表现好,市场环境好,随时可以做二次融资,证监会、证交所审批过程都非常简单和非常透明。当然希望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你是什么产品,你需要在什么市场做宣传,当然在A股市场上市跟国内的品牌宣传非常有利,在海外市场上市对你产品在海外的宣传会更有利。另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建立,虽然期权制度、股权激励机制这些在A股市场已经有了,但相对来讲比较早期,海外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制度,所以大家看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员工管理层有非常完善的激励机制。综合这些因素考虑,结论是说,你考虑第一层的问题,就是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的时候,是各有优势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决定在哪里上市。第二个问题,如果企业是希望决定在海外上市,海外有很多的资本市场,你需要决定在海外哪个资本市场上市。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你上市之后股票的流通性,就对房地产行业来讲,大家讲房地产最重要的是地点,我觉得对上市公司来讲,最关键的是流通性。为什么流通性这么重要呢?因为只有上市之后股票流通性比较好,你的长期的股价先才会比较好,如果流动性差,可能IPO的时候股价还可以,但越来越往后你的股价会越来越糟糕,你看看所有海外上市公司都是这样的。第二流通性跟投资者构成有关系,流通性比较好投资者很容易买进卖出,比较大的投资者才愿意进来,否则流通性比较差只有很小的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者持有股票,投资者构成的好坏对你股票长期走势和流通性好坏也是非常关键的。流通性还决定二次融资的可能性,这样二次融资的价格才比较好,这些都说明流通性非常重要。   流通性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有这样一些主要的因素,第一是你所上市的资本市场,这个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了解程度是高还是低,第二个因素是这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了解程度。第三这个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投行里给有没有很多分析师关注中国的经济和企业。还有第四点决定因素,过往有多少中国公司在这个资本市场上市,而且上市表现怎样,打个比方,百度在美国上市,让很多的美国投资者赚了很多钱,他们会继续看好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再比附新东方在美国上市,让很多的投资者赚了钱,这些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教育产业。这四方面因素决定了资本市场中国公司的流通性怎样,流通性不是泛泛的资本市场的流通性,因为所有主要资本市场流通性都很好,我指中国企业的流通性。我的结论是看流通性要看中国公司过去若干年上市情况可以表明,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最主要的两个市场是香港、美国,因为这两个市场中国的公司流通性最好。因为我们集团在欧洲也有交易所,但实事求是的讲,流通性好还是在香港、美国。   张宁:各位从所有方面都谈过了,我结合伦敦交易所实际情况跟大家谈一点我的看法,第一我们伦敦前前后后中国企业上了有70多家,除了主板上的国营企业,主要是高增长上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看起来有一个特点,这里绝大多数都没有私募或者VC在里,企业是从私营企业一步到位变成上来公司的,这里有一批真的经过后来发展看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不知道私募基金为什么没有抓住他们。我觉得这对企业来说上市一方面是融资,另一方面是把企业规范起来,有人推着往前走,变成一家规范管理的公司。这样对企业长期发展是很重要的。另外我觉得有什么市场,有什么投资人决定了能吸引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当时伦敦有这样的比较宽松的气氛,有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决定机构投资人成熟、理智的看企业,所以早期创业性、成长性企业,甚至我接触私募基金之前,已经有投资者跟我长期发展。这些企业一个是上市之后融资数额比较大,再有投资人都是长期持有的一直靠增发支持企业发展。这跨越了私募一步,这有利有弊,我们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但没有私募的指导,可能企业发展理念上有一些偏差。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企业前期更多的与私募基金接触,更成熟的时候再上市。这是第一点,上市的步伐,因为是以伦敦主导的市场,很多早期企业用公开的市场平台拿到了钱发展。   第二点是市盈率或者融资数量,确实这个企业家可能是最关注的一点,但也有远水和近渴的问题。企业说我坚持几年到国内上的时候市盈率60倍、70倍,但成长性企业,这笔资金能不能到位,能不能把生产线建立起来,能不能收购别人占领市场这是生死攸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可能坚持不到那一天了。时效性很重要,所以境外市场时效性方面对境内强,我们比较及时的拿到钱、发展起来。哪怕前期的钱少,但用增发、再融资的方式支持你,企业就真的做大了。这是生和死的问题,也许你没有资金的坚持可能坚持不了,所以时效性很重要。   第三行业非常重要,伦敦是全球没有争议的矿业和自然资源融资上市的中心,当时跟一家企业谈的时候,这个企业老板说去伦敦当然好了,行业优势很明显,但我觉得国内市盈率高,我当时觉得确实是。但我们查了煤矿企业的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是20多倍,不到30倍,所以我当时也挺吃惊的,这个市盈率不算高,伦敦矿业企业市盈率也将近20倍,波动很小,不管金融危机还是后来慢慢恢复,市盈率都是10几20倍,比较稳定。所以我跟那个老板说,其实真的相差很小,这个行业优势很重要,哪个板块、哪个市场有优势,企业上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没有笼统的说哪个市场市盈率一定高、哪个市盈率相对差,这主要是看板块,看投资人对企业行业判断的能力。   陈永坚:咱们十年磨一剑,创业板出台了,市盈率低的50倍高的80、100倍,在海外,美国举个例子,比较合理的是15、20倍。我们很多客户衡量我应该在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还是在海外上市。从投资者角度,你们怎样做引导呢?保证你们的锁定期考虑。   童士豪: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了一些讨论了,如果看企业家本身他需要上市的目的来看,当然PE是很重要的一块,无可厚非。如果上市的目的是想要预备以后再融资,那融资的需求比较高,那你也考虑在国内跟国外做第二次第三次融资的时候哪里比较方便,速度比较快,商场如战场,你在行业里需要的资金比较高的话,这是你要考虑的一项。另外上市时间,程序到底是多透明,准确度多高,这也是要考虑的。创业家本身到底你上市是征求机构投资者对你的认同还是资本市场对你的认同,你这位CEO更适合哪个市场让未来资本家了解你的商业模式,对你的能力有判断,这也是要考虑的。很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创业家的背景和做的业务,其实在国内上市比较合适,用户信任度很好。从大小规模来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通常规模比较大,行业本身也是国外投资者比较熟悉,这个情况下,国外是合理的。举个例子,游戏这块,大家对搜狐、盛大、网易,都是非常熟悉,可这个模式虽然中国社会角度看,行业是非常有潜力,而且长的很大。但海外投资者对这各行业给的比较低,有时候十倍都没有。海外投资者角度看,觉得是搞个游戏像拍电影一样,不确定因素很高,每次出新游戏到底成功不成功是很难做判断的,所以腾讯PE一项是最高的。国内投资者看,创业板上市非常好,因为中国有四亿网民,大部分年纪比较轻,今后会有5到6亿网民,大部分用户下班、放学在家没事干,游戏是很重要的需求,不是A就是B,总是有游戏会被玩到,这在海外来讲是很难理解的。这时候这样的公司在国内上市其实更好。刚才伦敦的这位同时提到,真的是看行业,行业选对了,你要找资本市场是对你行业更了解、认同,这样你的PE、流动性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涂鸿川:我们作为投资人也投了那么久,退出的时候,其实IPO的话,我经常跟CEO说,IPO就像上舞台表演,演出了,下面有观众,观众看的懂你表演吗?他不了解你的话及可能五、十分钟就散场了,这时候你的IPO就是大失败,没有后续。我们实际上有个公司在07年上市,那时候公司市值只有4亿美元,有不少人卖了,那时候我们对业内还有公司太了解了,所以我们一直持了两年,去年11月这公司被思科以29亿并购,也就是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上市的时候不一定市值很高,最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少人理解你,愿意持你的股。国内我们觉得目前也是蛮不错的现象,可能有些比较要花多点时间栽培的就是股民,股民成熟度非常重要。如果我想上市的话,市场上太多买家的话,我真的会提心吊胆。还有我们最近尽可能避免不投的公司,我简单说就是,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一个习惯,最近发现很多CEO拿了点钱说我们两年后三年后IPO,经常把这东西挂作嘴里,甚至跟媒体说,可能在海外看不到这种情形。IPO并不是挂在嘴里的东西,而是真的要规范、了解市场。但现在大家经常说我们IPO了,我们同行市盈率80倍,所以我的市盈率应该在70倍左右,这是IPO幻觉造成的市场里原本应该比较踏实一点的CEO变得有点混乱,在国内可能这个情形比较多。   陈春:对合适的企业来说,中国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是很好的事情,长期来讲这是很好的吻合。投资者角度来讲,创业板上市我还是感到有一些挑战。创业板上市之后,我们作为投资者要被锁定一年,这要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上市的时候业绩要很好,证监会才会批准,之后还要维持一定的增长,这对投资者来说也不是好事,80倍市盈率最后能不能解除。这些投资企业上市感觉市盈率很高,但锁定期接触能不能维持,这是一个挑战。从我们投资公司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在结构上改到国内结构,有时候这里挺复杂的,需要有很长的过程。而且中间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慢慢走,走完再说。   陈永坚:想问问大家你们过去参与的或者贯彻企业上市过程中,常碰到的一两个大问题。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   任光明:其实在香港上市的话,很多人说上市问题比较多,但我发现有很大的好转,相信这些问题有企业机构、基金公司谈比较好。从我跟企业来看,税务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方面很难解决,但我遇到的企业大部分最终很少有哪家公司因为税务公司解决不了的,这主要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希望以此为起点把过去问题解决掉,重新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办。另外有的公司做收购的时候犯一些技术性错误,这方面公司如果有上市计划的话就影响做每个重大举措的时候听听专家的意见。   杨戈:其实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什么时候上市,跟哪家中介机构合作啊,这讨论了很多了。我讲一个跟美国上市相关的很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去美国上市用什么会计标准,以前去美国上市都是按照美国证监会要求,用美国的会计准则做审计报告,但2年多以前,美国证监会接受国际会计准则IFR,但现在没有太多的新的上市公司愿意这么做,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大家不愿意吃螃蟹,觉得让别的公司先用国际会计准则做再说。但这样做证交所是接受的,第二成本要低一些。所以现在开始也有公司尝试用IFR做,特别是对行业公司来讲,可能结果相差的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就愿意用IFR做上市审计。绝大部分公司做出的结果如果不是很大的话,还是用美国会计准则做。   提问:我想问投资人一下,如果我有很创新的盈利模式,能给投资人每年带来几千万盈利,那大家还想不想上市呢?持续稳定的盈利,大家还考虑上市途径退出吗?还是跟投资企业一直持续发展分红下去?   童士豪:基本靠分红让投资者拿回报,挑战比较高,我们拿上个论坛LP的钱,每年答应给他30%的回报,银行给利息大概两点三点,你做高利息的话恐怕是10点15点,我们给的回报是30点,所以让一个企业利润大概一年有40、50点,拿出30点给我们,那是挑战是比较高的。所以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容易。另外要退出的话,通常我们是要把钱还给LP,是本金加上分红,上市的话有机会全部退出,全部退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容易很多了。当然投资者也不是你上市第一天就这么做,腾讯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市值只有二、三十亿,五年以后市值将近达到400亿美元,上市之后的成长就十几倍了。当然最后看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如果只是要出名,上市不上市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创业家自己的满足感,重要的是你上市之后你的客户对你更有信心,对你的品牌更认同,你做生意更容易一些,有更多的资金让你做扩展。所以问题不只是市值,也是行业本身发展的一些需求问题。   提问:每年有持续盈利几千万的话,你们还考虑上市吗?   涂鸿川:那我们就坦白点,如果投进去每年分红三年五年,五倍的回报的话何乐而不为呢?可我们做基金也好包括做生意也好,不单只是为了挣钱而已,这东西非常重要,很多人说你不如买房子,可能四五年比你做生意好。但很多人要把生意做大,原因是说你今天可能一年利润有一亿,可如果永远都是自己守着,不去扩张,说不定五年以后没有办法这样分成,没办法这样分红。上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说其他人对你的信任度,你是个上市公司,而且大家知道你是谁,能够接受,被你并购的话你还会有成长。另外我们跟CEO说,你觉得上市很麻烦,那天有一个CEO很埋怨,怎么上市又让我们改那个改那个,现在还要听律师、会计师的意见,还要内部讨论。现在他回过头看,当初没有上市准备的过程的话,里面内部很多东西都是他一个人说明。但现在开始了解到自己怎么走的更长,每个规范、每个并购,他会认为我可能不应该并购这个公司。我意思是说你通过上市之后,你内部可能就收购十亿公司,说不定上市之后能够做到五十以,到时候分红就更大了。   提问:我过去帮助中国企业融资上市,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说一跟公司近距离接触,特别是有些美国的PE到中国来也没有本土团队配合,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一接触到帐,问几个问题,美国公司很多就走了。如果中国本土PE很容易理解,中国民营企业税务问题都非常普遍的问题,我想可能在座诸位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样最近有一家中国公司我看了,在东北,非常好的产业,老板经营了二十多年,自己跟我讲,公司势力今年能做到纯利润500万到1000万,但他们也有税务问题。税没有很好的交,现在要解决他的问题,你能不能把税和帐弄清楚。   李煌:我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各个地方有两个处理办法,一种是税务上有瞒税,一定是有地方配合的。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规范企业和不规范企业竞争中有成本差异,这时候要弥补这个差异。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办法,一个办法是规范性问题,如果在国内A股上市,一个是你的政策获取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可,这并非没有先例。第二是补税,补税现在越来越严格,有它的限制。另外做海外上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实际上你在做海外上市的时候,你发现跟国内有不同的子公司的时候,把他的子公司的所有税或者所有利润加在一起和母公司是不相等的,你可以做一些处理,但这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了。规范所有上市企业一定要走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有成本,会考验整个管理层和创业者的决心。技术层次的问题投资人可以帮助你解决,而你如果想逃避规范化过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陈永坚:我们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各位嘉宾。

鼎鸿网

最新Bitget交易平台安卓版App官网

保险理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