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逾20家中概股可在港第二上市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逾20家中概股可在港第二上市

继京东、网易之后,另一中概股龙头拼多多近日盛传即将赴港第二上市。

“根据港交所第二上市的资格要求,公司必须在海外上市满两年,这意味着要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而拼多多是在2018年7月在美国上市的,因此并不满足第二上市的要求,从技术上来讲,今年年内并不能在港交所申请第二上市。”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推出的《港股大咖说》直播栏目中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港交所于2018年4月公布的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申请第二上市的公司必须在至少最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于合资格交易所上市的合规纪录良好。

同时,欧振兴指出,对于吸引海外上市的大中华公司来香港作第二上市,这类公司必须至少达到100亿港元市值,以及在最近一个经审计会计年度的利润最少达到10亿港元。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创新产业公司,拥有成熟盈利模式以及良好的历史业绩。他坦言:“按照2017年12月15日以前上市的这个分水岭,根据现有的第二上市标准,大约只有20多家符合资格的中概股公司可以来港第二上市。”

然而,当初成立仅34个月的拼多多便赴美上市,目前仍处于“失血”亏损状态。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营收65.41亿元,同比增长44%,然而,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亏损却大幅飙升至31.70亿元。

事实上,拼多多相关人士此前亦向媒体澄清相关传言,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探讨过有关计划,也未与任何交易所有过任何关于“二次上市”的沟通;又称公司现金流健康,所以暂无任何二次上市计划。

下半年料有3-6只中概股回港上市

网易、京东在短短两周内,成功在港股市场募集了超过70亿美元资金,再次引爆中概股回归热潮。巨无霸京东在公开发售部分超购近180倍,以公开发售部分集资15.69亿港元计算,冻资约2850亿港元,晋升为今年港交所新股“冻资王”。

“最近美国市场出现一些法规改变,这也迫使一些中概股公司重新思考未来的长期融资平台。他们需要考虑如果回归亚洲市场,例如在港股上市,是否可以降低监管、交易风险。”他坦言。

欧振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京东、网易之后,预计今年下半年仍有3-6只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但平均集资规模略小,大约为70亿港元,“今年全年回归的中概股在港股的集资总额有望达到800-1000亿港元。”

同时,自港交所2018年4月推出大刀阔斧的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港交所已成为新经济公司上市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新经济生态圈日益成熟。新经济公司融资额占同期香港整个新股市场逾50%。在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市值目前已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7%,这类公司对股票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的贡献不断增长,从2017年的4.1%增长至2019年的15.4%。

“随着腾讯、小米、美团先后在香港上市,以及阿里巴巴为首的中概股相继回归,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经济生态圈,有新经济公司的发行人、专门追踪这些新经济公司的基金,以及研究这类公司商业模式的分析师群体。”他表示。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一度“停摆”,但对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影响不大。根据德勤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新经济股的融资规模大幅上升,同比激增156%至702亿港元;而新经济股上市宗数则按年下跌32%。

“如果企业版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规则能够在下半年推出,而新股发售机制能够缩短由定价至上市的时间,香港作为许多中资企业的理想上市地的竞争力将会提升,下半年预计将吸引更多的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他表示。

目前港交所同股不同权上市仅适用于个人控股股东,此前曾于2018年推出企业版同股不同权咨询,但因市场阻力较大而搁置。今年年初相关咨询重启,港交所此前发布的咨询文件显示,建议允许合资格大型企业拥有不同投票权。然而企业股东门槛较高,如市值要达2000亿港元、从事创新产业,且须是对上市公司贡献独特的大股东。外界普遍认为,一旦获得通过,预计将加速中概股回归港股。

港股市场吸引力上升

欧振兴坦言,一直以来,估值水平都是企业选择上市目的地的首要考虑因素。德勤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发行的估值有所回落,57%的新股以10倍-20倍之间的市盈率上市,较去年同期的43%增加14个百分点,仅有5%的新股以20倍-30倍的市盈率上市,较去年同期的12%大幅下跌7个百分点。

他指出,此前对于未有盈利或者同股不同权的内地企业或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内地的融资渠道尚未打开,因此上市平台的选择主要在美国市场,“一些公司也会考虑不同市场的投资者构成差异,美国市场以北美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散户投资者的比例不到5%,而香港市场的零售投资者占比约20%,以亚洲投资者为主。”

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新股改革,天平逐渐向港股市场倾斜。“中概股公司如果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已经在美国上市的话,可以符合更多便捷上市的要求,包括使用现有的财务报告、企业章程、架构,以及VIE,而且亦无需修改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因此这些企业回归港股的兴趣很大。”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仅有12家,融资金额为18.4亿美元,“主要是一些已经启动美国上市计划的公司选择继续推进,而那些部分未启动上市计划的内地企业,可能考虑转向到A股或者港股上市。”他表示。

同时,欧振兴认为,香港作为亚洲最活跃的股市之一,拥有良好的深度和广度,“一些大盘股票如阿里巴巴去年集资超过1000亿美元,而一些中小型股票在港股市场的关注度也很高,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型公司成功在港上市。”

由于港股市场的零售投资者一向对于投资小型新股较为踊跃,今年上半年超额认购倍数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其中96%的IPO获得超额认购,56%的IPO录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今年上半年整体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为15.56% ,比去年同期的8.2%上升近7.36个百分点。

电视家tv版

电视家3.0高清版

电视家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