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石基金折戟“私转公”突围笑不起来
基金产品迷你化、新基金募集失败……作为全国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凯石基金在三年多的经营后,给出的成绩单让人忧心。
凯石基金并不是“私转公”基金公司折戟的唯一案例,目前行业中6家“私转公”的机构中,大多数都在行业中的竞争中不断“沉沦”。
对此,基金行业人士认为,不论是“私转公”还是其它类型的基金公司,在当下时代,比拼的都是投资业绩以及投资业绩带来的各类资源。观察上述表现不佳的“私转公”公司,其业绩的短板在市场的打拼中显露无遗。“私转公”基金公司的行业表现,也为不断涌入基金行业的后来者敲响警钟。
凯石基金四面楚歌
日前,凯石基金旗下凯石淳行业精选、凯石源混合、凯石湛混合基金,都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三只基金迷你化的背后,是上述产品萎靡不振的业绩。以凯石湛混合基金为例,截至3月31日,凯石湛混合A基金份额净值为1.1059元,今年一季度,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8.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16%;凯石湛混合C基金份额净值为1.0944元,一季度,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8.1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16%。长期来看,上述产品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截至6月12日,数据显示,凯石淳行业精选A成立以来收益为-1.36%,年化收益为-0.72%,同类排名相当靠后。
不仅仅是存量基金四面楚歌,凯石基金的新发产品,也遭遇“夭折”。6月5日,凯石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21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凯石泓行业轮动未能满足《凯石泓行业轮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这是个循环,存量产品业绩吃紧,新发产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存量基金迷你化、新发产品募集失败,这是个不断沉沦的旋涡。”华宝证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私转公”良莠不齐
公司公告显示,凯石基金是全国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于2017年5月10日正式成立。凯石基金传承私募基金合伙人创业文化,公司股东均来自国内基金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兼有丰富的金融及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共同打造有利于公募基金稳定发展的公司治理平台。如今看来,“私转公”三年有余,凯石基金却走到了发展中的一道坎上,但突围不易,今年一季度末,凯石基金旗下8只基金产品资产规模已经缩水到11.36亿元。
无独有偶,目前行业中的6家“私转公”基金公司——鹏扬基金、博道基金、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和凯石基金之中,鹏扬基金一季度末规模已经达到近500亿元,博道基金的规模则已经超过70亿元,其余几家则多在十几亿至二十亿元的规模徘徊,上攻无力。
“这样十几亿至二十亿元的规模,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盈亏平衡的。而且上述基金公司的产品线多数很单一,无力承接资管大时代的多种理财需求。”上述基金分析人士直言。
另外,因为发展受挫,上述几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上也是捉襟见肘。日前,朱雀基金总经理和董事长互调的消息引发关注。朱雀基金曾解释称,“调岗”是应对相关规定的要求,原董事长梁跃军转任总经理后,将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加大投研力度建设。而随后,朱雀基金发布公告称,增聘梁跃军为朱雀企业优胜的基金经理,与张延鹏共同管理该基金。这意味着朱雀基金的前任董事长、现任总经理梁跃军将亲自下场管理基金。但行业消息称,朱雀基金上述动作或有基金经理即将离职的伏笔。同样,日前,弘毅远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李湧于6月8日离任,离任原因为董事会免职。
转换角色并不容易
基金行业人士认为,不论是“私转公”还是其它类型的基金公司,在当下时代,比拼的都是投资业绩以及投资业绩带来的各类资源。有了业绩支撑,无论是在私募还是在公募,都可以大有作为。
上述“私转公”不顺利的基金公司,为熙熙攘攘冲入公募基金行业的机构和个人敲响了警钟。目前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有银行系、券商系、私募系、个人系等等多个流派的基金公司,但是真正能够在市场上成就后起之秀的基金机构屈指可数。
“私募系基金公司,有鲜明特色,比如注重权益投资、风格较为犀利等等。对于置身其中的基金经理,也会有转型的困扰。从私募到公募,如何在相对收益的确定性和绝对收益的风险性之间平衡,如何锻炼自己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等等,都会有疑惑。个人如此,一家基金公司更是这样。”有私募系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