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央行暗紧货币投放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央行暗紧货币投放 更新时间:2010-9-3 7:44:31 人民币国际化的蓝图上再添浓重一笔。继今年8月,外管局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后,近日又颁布通知,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允许部分试点企业将出口收入存放在海外。和以往推出的政策明显不同,此次政策的发力点直指长期以来颇受争议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制度。在之前强制结售汇的情况下,央行充当了巨大外汇占款的最终承担者,大量被动基础货币投放让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也加大了通胀风险。众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新政将改变央行的货币发行制度,增强央行的独立性,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外汇占款占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比例不断攀升,货币投放的主动权受到极大影响。央行内部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结到银行的外汇,央行是其唯一的买家。” 现在,这位“唯一的买家”很可能有了新的减压方式。 外汇占款对冲不断加大 上周五,外管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四个省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试点期限为1年。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外管局此举可以绕开目前实行的强制结汇政策,将外汇直接存储在国外,减轻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他表示,自1994年汇改以后,中国一直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企业的出口所得要强制结算成人民币。此后,中国的出口顺差迅速扩大,央行每年需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进行对冲,资产负债表承压很大。而将企业出口收入直接存放在国外,可以减轻央行面对的负债压力。 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被视为外部流动性输入。在外汇占款规模较小、变化不大的时候,其变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外汇占款不断攀升且波动较大时,其变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则不能忽视。 从1998年起,外汇占款越来越多地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乃至整个货币政策操作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回笼资金7.2万亿,在此期间外汇占款增加了16.8万亿,对冲比例为42%,不到一半。该期间净新增外汇占款 占同期新增广义货币的比重为22%,有些年份甚至超过40%。外汇占款在广义货币供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贸易顺差加大压力 外汇占款的高速增长与我国的外贸导向型经济模式有着直接联系,外汇占款的主要来源就是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外部需求回升,今年我国出口将有所恢复,贸易顺差也会增加;而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也将导致实际利用外资走出负增长并持续回升。 在企业必须强制结汇的时代,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外汇规模急剧扩张。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规模居世界第一。 据外管局信息,今年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7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1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增加811亿美元。 “试点可能是为了减轻央行的对冲压力,减少流入的美元资产。”东莞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松华表示。他认为,如果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央行的对冲压力也会持续增加。 试点政策正逢其时 从10月1日开始,试点地不必强制结汇,可以将出口收入存放到境外。2009年北京、江苏、广东、山东4省出口额约占全国总出口额约57%。此举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从源头上减少货币发放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一旦企业的海外投资经验成熟起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出口收入投资到国外,可以是固定资产投资,也可以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即使仅假设我国贸易顺差的1/3直接存放到境外,在货币投放政策中央行也能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实际上,早在2009年央行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就曾允许试点企业将出口收入所得直接存放到境外,但仍谨慎要求“试点企业拟将出口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的,应通过其境内结算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并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存放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金额、开户银行、账号、用途及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等信息。” 现在外管局《通知》,也要求试点地区出口企业存放境外出口收入的年度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出口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 上述人士表示,“央行已经开了一道口子,现在还开得很小。这符合中国政府的一贯作风,先在局部试点,避免试点中出现问题而造成较大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经验还很缺乏,虽然是企业自主行为,如果投资不利,政府会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所以政府必须谨慎。如果试点顺利,很可能就会全面的铺开。” 2010年,央行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为M2预期增长1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