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在车上,载的货比命还重要-1号货车一天赚多少钱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走?”

一户普通的民居内,一个可怜的男童抱着正提着大包小包的女子痛哭流涕。

女子面露不忍,却还是狠心掰开男童的手同男人离家而去,不顾后头哭到嘶哑的孩子。

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究竟是何原因让女子甘愿放下年幼的孩子离去?

十年如一日地跑货生活

原来,这夫妻俩是从事长途货运的司机和跟车卡嫂。

而身后撕心裂肺的男童则是他们年幼,却不得不寄养在哥哥嫂子家的儿子。

甘肃某工厂内,货车司机老杨的老婆苗姐正在仔仔细细地帮助司机捆绑货物。

待会就要去办公楼了,无人看管货物的情况下,必须把货物保护严实。

“今天风大得很啊!你跟车出来就是帮忙的,一遇上事情你必须得独当一面,你得干。”

“装货嘛,在他这边拿提货单,再到库房里面去办票,再去装货,今天还好不下雨,哈哈!”

去办公楼的路上,苗慧玲熟练地细数着需要干的事情。

她文化程度不高,但与卡车装货有关的事情她如数家珍。

可到了办公楼,却让苗姐大惊失色,“没有货款。”

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苗姐及丈夫老杨如遭雷劈,只失神了一会儿。

苗姐仔细向工作人员又确认了一遍,便开始淡定地给货主打电话沟通,不一会儿,32吨化肥的货款就打到了工厂内。

苗姐不卑不亢的样子让跟着记录的摄影师都敬佩不已。

苗姐是老杨的“神助手”,工厂附近的路,哪条更方便哪条更近,她比作为司机的老杨还熟悉。

除此之外,苗姐也是圈内的大好人,她经常把货运信息分享给别的司机,跑甘肃四川的这条货运圈子里大家都信赖她。

长年跑货运的两人深知,货物就是他们的命。

“这批货的防水一定要做好,都是肥料,一碰水绝对就化了。”老杨抓了一把化肥,叹了口气。

二人凡事都亲力亲为,搬货的工人驾着叉车把货叉上货车,老杨便一袋一袋的摆正,等货全都搬上车已经是深夜八点。

而对于卡车夫妻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苗姐在做最后的准备,紧紧地盖上防水布,盖上后,苗姐还要将布踩实,

“你在干什么?我上回把腰都跌坏了现在还疼着呢!你快下来!”

老杨严厉的语气里藏着满满的担心,这也让苗姐感到温暖。

卡车司机的妻子一般都被称为“卡嫂”,

在中国,有近千万如苗姐一般的卡嫂跟车,但像苗姐一样跟了16年的却并不多。

“他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愿意一直跟着他。”苗姐有些害羞地说道。

夜晚十点,卡车开始摇摇晃晃,苗姐敏锐地意识到老杨开始犯困了。

“我怎么觉得这个车开得像舞龙一样呢老杨?”苗姐打趣他,试图让他清醒一点。

“再坚持坚持啊!”她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向老杨打气。

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经过了一夜,二人终于驾车到达了四川宝轮服务区。

老杨在车上休息,苗姐开始洗澡,清洗二人的衣物。

“在外面很少洗衣服,几乎不洗,就像这样来热水了才稍微洗一下。”苗姐向记者说道,不是不爱干净,而是这样的条件很少。

曾经的苗姐也很爱美,会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跟车后就没多余的时间去打扮自己了,苗姐只会在洗漱后往脸上涂点润肤露防止皮肤干裂。

回忆起过去,苗姐笑着说:

“我在成都的时候穿过一次裙子,同行的司机说我竟然还记得自己是个女人,他那意思是我是个男人吗?”

她似是很平常的提起这件事,可听起来却是满满的心酸。

老杨也想起了过去的种种,便伤感的说道:

“让她受委屈了,挨饿了也不说,有时候下雪天还要帮我挂防滑链,没走稳还要摔一跤,摔跤了起来也不会喊疼。”

他十分心疼苗姐,苗姐却打趣道:“不是男人也被逼着成为男人了。”

长途中,两人更多的是沉默,碰上老杨精神头好不需要苗姐看着的时候,坐在车上没事干苗姐便会拿个小本子记账。

“邮费花了多少,过路费是多少,我全部都会算一遍记在本本里。”

苗姐的小账本不知不觉就记到了本子末尾,看着笔记本,苗姐又说道:

“有时候算账算着算着我们还会吵吵架,吵完老杨还能更精神些。”

为了让老杨安心开车,苗姐不仅会仔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会提前联系好下一批货,避免跑空。

她的条理很清晰,在哪装货,在哪取单,什么时间取什么时间装,一样一样她都会记仔细。

其实一开始跟车的时候,苗姐也是个新手,找不到好的货源,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她便到处求助相识的卡嫂。

刚好遇上一个热心的卡嫂,带着她东奔西走寻找货源,一来二去,苗姐的胆子大了起来,逐渐能独当一面。

苗姐拿出和热心大姐的照片仔细摩挲,“真的很感谢那个大姐。”此时的她眼泛泪花。

“以前碰上陌生人,说话都不流畅,现在不会了,你不敢讲话就接不到货,人都是逼出来的,到后来哪里都有货源了,也乐意帮一帮其他人,交了蛮多朋友嘞。”

她十分骄傲地说道。

有苗姐在,老杨从未愁过吃穿用度,苗姐把厨房也搬到了卡车上。

到达服务区的时候,她就在车里做点家常菜,

“搓鱼子,我儿子的最爱,我在家也经常做。”

苗姐一边熟练的剪切着面团,一边向拍摄者说道。

有时遇上没有跟车卡嫂的卡车司机,老杨和苗姐也会邀请他们一起来吃饭,一人出一点菜,做成大锅烩,让奔波在外的人都能尝到家的味道。

苗姐做的饭菜,老杨总能大口大口地吃完,“她做的饭合我胃口,吃一辈子都不腻。”

经过三四天的奔波,卡车终于到达了甘肃,也到了这趟长途的最后一步,卸货。

“终于把人家货送到咯,轻松了!”苗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你别看现在卸货这么方便,以前可没这么轻松。”

老杨看着卸货工人一袋一袋的把化肥卸下来,开始回忆起刚接触长途货运不久的时候。

那时候的苗姐内向,不敢同别人说太多话。

偏偏卸货工人那边女人家不好说话,老杨去跟工人沟通常常碰一鼻子灰,要不就是临时涨价,要不就是临近下班工人不肯加班。

看着老杨如此碰壁,苗姐暗暗下了决心,向其他货运司机和卡嫂学习。

买点烟酒,说几句好话,经验一点一点的涨起来,卸货工人刁难的情况终于也慢慢变少。

这趟长途过后,两人回到自己的家休息,苗姐忙着给家里快蔫掉的花花草草浇水,跟拍终于有时间可以采访一下两人。

提起苗姐是否后悔过跟车,二人是这样回答的:

老杨笑着说道:“她老跟我说自己不跟车了,可等我车子一开走,她又担心,一通一通的给我打电话,到哪里了?瞌睡就睡一下别硬撑,吃饭了没有?”

苗姐则说:“每天都待在一起,时间长了就爱吵架,可是不跟车了又很担心,又想得慌,无论是留家卡嫂还是跟车卡嫂,都要干那些脏活累活,担子都在身上。”

说起来,苗姐成为卡嫂的契机也十分妙。

惊心动魄的跟车行程

苗姐第一次跟车是在2003年,那时是去拉萨。

当时的气候条件极差,一路上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又下冰雹,车上又没有保暖,二人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天气恶劣就算了,高原反应也在折磨着两人,老杨和苗姐不敢吃任何食物,也不敢喝水。

因为无论咽什么下去,最后都会被二人吐出来,最后甚至开始鼻血直流。

磕磕绊绊,二人终于将一车生猪送达了拉萨,老杨担心再呆下去二人的身体状况会更加糟糕,拒绝了苗姐去咯日则的提议。

返回甘肃的途中,二人的高原反应有所减轻,但路上又遇挫折,五道梁处有车发生了侧翻。

“当时那个路基下面冲下去四五辆车,老杨下去帮忙了,我不敢看,也不敢下车,那一夜特别黑,我觉得开货车太苦了,要是有人做个伴说说话可能好点。”

苗姐回忆道。

那夜的路途给苗姐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担心老杨一个人开车会遇到危险,但当时的老杨已经辞去了工作没有回头路了。

一回家苗姐就立刻表示要继续跟车,如果放老杨一个人送货她不放心。

“跟我去,你的服装店怎么办?孩子又怎么办?”

老杨的顾虑看起来比苗姐更多些,苗姐当即将生意不错的服装店盘出去,一心一意的跟着老杨跑长途。

可儿子这边又该怎么办呢?

愧疚又令人骄傲的儿子

苗姐和老杨二人决定专职跑货运时,儿子小康才7岁。

对于苗姐来说,越适应卡嫂的角色,就越无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对儿子也就越愧疚。

她回忆道:

“有一回我都已经走到高速路口了,小康突然打电话来哭着让我回去,电话里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别人都有妈妈,当时给我心疼的……”苗姐有些哽咽。

当时苗姐就立刻赶回了家中,年幼的孩子依赖妈妈,需要人照顾。

这让苗姐第一次对是否继续当卡嫂产生了动摇。

可夜晚,苗姐正在照看儿子写作业时,小康又让苗姐走。表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老杨需要苗姐,一个人走他不放心。

就这样,苗姐唯一的顾虑也打消了。

现在已经考上硕士的小康,几乎每天都会给苗姐和老杨打电话,询问二人的身体状况,问问二人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

儿子虽不在身边,但关系却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

谈起儿子,苗姐和老杨一脸的骄傲,“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他,还想让他继续读,读越高越好!”

儿子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哥哥和嫂子管着,苗姐几乎没管过。

“他上学我就在车上了,也就偶尔去管过几天,他上了五年大学两年研究生,这七年花了二十一万,都是我和老杨开着车赚来的。”

苗姐的眼眶微红,“很感谢哥哥嫂子,把小康当成亲生儿子培养。”

“儿子也很懂事,除了那一次再也没有哭着喊着要我们留下来。”老杨笑着说。

结语

休息不过一天的老杨苗姐又急着跑下一趟长途,一趟32吨的洋葱,两天就能从甘肃送往成都市场。

一路上,卡嫂分担了艰辛的工作,有了她们,货运路上有了温暖,也有了对未来的期许。

满满的卡车载着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万千卡车夫妻和背后家庭的希望。

大通商务车7座图片报价

大通商务车7座图片报价

V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