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五大领域低碳金融体系建设

加快五大领域低碳金融体系建设

加快五大领域低碳金融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10-10-14 6:38:15   ■加强对低碳金融的研究,着力做好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补偿机制

■建立和完善低碳企业资金补充机制

■为金融机构培养低碳金融人才提供平台

■加快低碳金融机制及产品的创新

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由于在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75%以上,因此减排的重点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逐步减少碳排放较多的重化工业,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从一定程度上看,低碳经济或将成为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促进和服务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也是金融业的重要责任。

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着力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模式。在国际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年下降40%-45%。在国内,我国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为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于2010年5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从多方面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国是资源大国,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的代价大,成本高。尽管今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但工业产值的贡献度偏高,工业用电及发电用煤需求量持续上升,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力量十分薄弱,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也不高。同时,因过度利用传统的煤炭资源,乱采煤炭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等等。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既不科学,也已经难以为继。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低碳产业作为战胜危机、恢复经济的战略抓手,作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利器。我国政府也已经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已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七大产业,基本上都与低碳有关,可见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当做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着力点,作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金融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来源,以及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金融体制机制,包括碳基金、银行信贷、碳保险和碳证券等一系列创新工具。国务院在提出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低碳经济发展应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注重营造良好的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培育和激励市场主体。金融应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首先,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建立碳排放交易及管理机构,形成信息高效畅通、资金支付及时的市场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其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很多企业的投资因“锚定效应”已经形成巨额的沉没成本,转向利用绿色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研发新的技术、引进新的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无论是风险投资的进入还是信贷资金的投放,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第三,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低碳产业链条的整合和延伸,有利于低碳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低碳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推动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因此,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低碳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对低碳金融的研究,着力做好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碳交易市场是将低碳经济和实体经济联接为一体的纽带。要通过对碳交易市场特点的认真研究,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的步伐。目前,4家全球性碳交易所分别建在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碳交易所主要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及浙江、云南、湖北、广东等省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等。但这些交易所或机构的运行机制远不能满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国家应从长远角度对低碳经济的金融发展进行规划,并以立法形式对交易所的设立、运行、管理等加以规范,发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后发优势,谋求未来的国际话语权。健全的碳交易所市场,可以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金融向低碳领域流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已经涉足低碳经济的产业和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做强低碳企业,做大低碳产业,逐步提升低碳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直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补偿机制。

对低碳经济发展发挥支持作用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低碳货币、低碳银行、低碳证券、低碳保险、低碳基金、低碳衍生工具等,从机构角度看,由于行为惯性及风险因素的存在,目前更多的金融机构仍主要对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对低碳经济仍持观望和审慎的态度。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或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逐步提高政策性银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投入比例,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贴息;对商业银行发放的“低碳信贷”减免利息税;增加银行的授信额度,用于发放低碳贷款;监管部门适当提高对低碳信贷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等。

建立和完善低碳企业资金补充机制。

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导和鼓励成立更多的低碳投资基金,新设低碳上市板块市场,引导担保机构对低碳企业的担保,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给予银行和信托合作代发低碳理财产品一定的政策支持等。只有从多方面努力,多渠道拓宽低碳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才能切实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为金融机构培养低碳金融人才提供平台。

低碳经济、低碳金融发展需要高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低碳经济及低碳金融的发展才刚起步,符合要求的人才紧缺。金融机构在吸引人才时,能够运用的激励手段更多的是经济手段,但对一些落户、子女就业、研发基金等重要的配套激励政策却力量有限,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从国家及地区发展的战略角度去考虑和谋划,制定切实可行和有吸引力的政策,搭建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经济金融人才聚集的环境。

加快低碳金融机制及产品的创新。

低碳金融有其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尤其是环境与金融之间的相关性是传统金融所忽视的。目前,我国对发展低碳金融的宣传不足,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到位,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发展的研究及投入不够,低碳金融运行机制及低碳金融产品单一,如经常将低碳金融产品等同于“绿色信贷”,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低碳金融的发展,也影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因此要深入研究低碳金融的特点,切实将低碳金融机制及产品创新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推动低碳金融向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方向转变,以进一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像检测仪器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ogp测量仪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