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理顺资源性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理顺资源性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理顺资源性价格形成机制 更新时间:2010-10-12 6:49:42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而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快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对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津津乐道,但数据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却很少被人提及。以2009年为例,中国消耗了世界上46%的钢铁、45%的煤炭、48%的水泥和10%的油气,但是只创造了世界8%的GDP.

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且围绕结构调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近年来由于大型工业的带动,中国的能源需求仍迅速提升,能源消费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会大举推进,按照目前的人口基数和发展速度,届时能源消费总量无疑将十分巨大。问题在于,我们到哪里去获取那么多的能源?

以石油为例,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3%,创历史新高。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那么到2015年,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美国,接近65%,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

即便下一个五年中国的能源保障无忧,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也将成为中国难以承受之重,因为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6倍。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但“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仅下降15.61%。预计进入“十二五”,中国的节能减排压力只会增大而不会减少。

价格手段是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杠杆。在我国,包括能源资源在内的要素成本一直被低估,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将成为“十二五”面对的重大课题。

更进一步讲,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与资源产品价格偏低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资源产品价格充分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

水、电、油及天然气等资源产品的定价机制应该得到逐步理顺,并且宜采用阶梯式定价的方式,这样既没有大幅度提高整体资源产品价格,又使得占用资源越多的人承担更多负担,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也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当然,对于涉及民生、事关日常生活的产品,可以同时采用补贴或增加收入等方式,尽量减小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资源价格合理与否,关系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关系到产业升级的成败,也关系到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安全。“十二五”期间,应当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来推进此事。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仪器影像仪

光学测量

光学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