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基建投资的钱从哪来为什么

大家好,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基建投资的钱从哪来?为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和基建投资的钱从哪来?为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印度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4万亿美元做基建,基建目的是什么?四个8万亿“新基建浪潮”来了,对中小微企业有什么影响?基建投资的钱从哪来?为什么?中央喊10城开会,释放了什么信号?印度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4万亿美元做基建,基建目的是什么?印度2018年GDP总量达到2.72万亿美元,人均GDP只有2016美元。2006年我国GDP总量约2.7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2070美元,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于我国2006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印度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我们十几年前的水平,各项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投资。

印度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4万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年约2800亿美元,每年拿出本国GDP的十分之一来投资基础设施,这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一点都不多。毕竟印度目前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全国没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也只有1000公里,全国还有3亿人没有用上电,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对于像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政府持续的投入,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当然,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需要建设的东西很多,比如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电力设施、通信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只有将这些设施逐步完善,那么才能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这也是吸引外资的必备条件。这样的阶段我们经历过,印度目前正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想经济保持较快持续地增长,那么政府对基础实施的投入就是必须的。一方面政府投资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又可以为其他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促进其他经济的发展。如果印度能够保持国家的稳定,政府又不断完善基础实施,吸引外资,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是有可能的。根据国际机构预测,印度将在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四个8万亿“新基建浪潮”来了,对中小微企业有什么影响?并没有所谓的“四个8万亿”,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很多省份都推出了自己的基建计划,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总投资金额接近34万亿!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近34万亿投资项目并非一年就投那么多,根据其中8个省份公布的年度投资额,合计约2.79万亿元,而总投资额接近25万亿,因此很多时候不能只看前面,而是要看其整体的全部内容。另外,这些重点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投资基建那么简单。

这轮投资与当年“四万亿计划”应该是不同的,不会是当年“四万亿计划”的翻版。对于基建方面,当年“四万亿”主要投资于高铁、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网等,而这一次似乎会更多的投入到“新基建”当中,即投入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上,不是简单的重走老路。至于对中小微企业有什么影响,个人认为会有一部分投资用来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基建投资的钱从哪来?为什么?自2008年"四万亿"投资至今,基建投资就成为经济生活中热议的话题,甚至许多人给中国取了一个"基建狂魔"的爱称,既有经济建设成就的自豪与骄傲,也有对这种片面发展模式的担忧。纵观世界经济史,每当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基础设施投资与凯恩斯主义相结合的救市策略往往都是政府应对危机最主要的手段。近十年来,中国已经三次利用基建投资挽救GDP增速下滑,它们分别是2008年的"四万亿”基建,2012年的"铁公机"时代和2016年的PPP项目,今年,新冠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于是"新基建"又应运而生。早在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经达到GDP的74%,今年50万亿基建项目又火速上马,那么基建投资的钱是从那里来的呢?

当然是举债,早在1984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突破单纯依赖财政投资的限制,建设资金可以来自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与股票,但也规定财政出资不低于25%。到了2009年开始,允许地方发行地方债,从此迎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井喷时期。2015年财政部和央行将地方债纳入抵押品范围,银行可以使用地方政府债向央行抵押借款,这就意味着政府以信用为依托,通过商业银行为中介,为各级地方政府变相买单。地方债被视为提供临时流动性的"贴现票据",因而具有了和基础货币同样的流通职能。那么政府债务有多少呢?到今年6月底止,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1.3万亿,地方债务余额14.2万亿,地方专项债14.5万亿,地方隐形债务约50万亿。许多地区融资平台机构债务率偏高,期限严重错配,长期依靠借新债还旧债方式维持,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大隐患。

政府基建投资是多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经济学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提高产出水平和生产效率“(格林瓦尔德),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拉动需求、创造就业、通过金融杠杆产生附带价值的作用。但是,正如阿尔伯特赫指出的那样,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会与私营部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挤占直接生产部门的资本投入,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和效率损失。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主要集中于经济性基础设施领域,而且每年都将GDP的15%至20%投资于基础设施,远远高于全球5%的水平,这种基建大跃进已经对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形成逆向绑架,加剧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对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原已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消耗所剩不多的资本储备,无法为中国经济提供长期的增长动能。

中央喊10城开会,释放了什么信号?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继深圳、杭州等城市收紧调控政策后,中央进一步释放房地产调控信号!7月24日,国务院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总结房地产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部署下一阶段房地产重点工作。

敲黑板,重申房住不炒,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在这个信号之下,房子,对于真正的刚需(买得起+必须买)而言,随时都可买房;而对于炒房投机客而言,劝你们小心谨慎,敬而远之吧。

顺便让我们看一下国内房企的财务状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房企境外发债规模已经达到416.32亿美元(约合3000?亿元),已超过2017年全年规模,接近2018年全年规模。同期国内地产债的发债规模达3764.63?亿元,同比增幅14.11%。至此,境内外累计发行规模达6675.08?亿元。

同时,房企的偿债高峰也已来临。贝壳研究院报告称,2020年下半年房企境内外融资债券到期规模约为5588亿元,同比增长58%。2021年下半年与2022年下半年的到期债券规模也将分别突破5000亿元与3000亿元。

显然,当下,国内房企的日子很不好过,特别是中小房企,普遍面临着资金链紧绷的压力,且发债与偿债的难度都很大。也就是说,对房企来说,确保企业安全、资金平衡最核心的问题,只有加大住房销售力度,才能加快资金回笼……点到为止吧。

总之,中央重申房住不炒,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Bitget从哪里登陆

以太坊购买教程

Bitget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