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酱园的陈年旧事-恒顺万通酿造有限公司

文/赵淑玲

万通,万事亨通,这个取意祥瑞、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一代代传人一脉相承,见证了徐州工商业的百年发展历史,成为徐州的骄傲。作为一个万通人,走到哪里,我都会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是万通的。”人家也会说:“哦,万通好,老字号。万通酱醋养育了几代徐淮人,我也是从小吃着万通酱醋长大的。”追溯历史,如果从“万通”这个原点往外发散、辐射,就会发现万通的内涵特别丰富。从上世纪初的1901年李学纯创建李同茂酱园算起,到1941年浙商王梅轩来徐州创建万通酱园,徐州本土酱园与外来酱园业竞争、融合,上演了一幕幕生动故事。1956年公私合营中,全市38家大小酱园分成万通酿造厂和徐州酿造厂两家。1995年底,两家企业又联合成立江苏万通集团,2004年又改制成为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一路走来,万通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万通酱园广告的前世今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专门从事商标、票证收藏的朋友郝先生那儿发现了一本20世纪50年代初期徐州老字号企业的广告。从中找到了万通酱园的宣传广告。这一发现,让我感到一份意外的惊喜,于是,便央求他借来这本广告,用数码相机拍下。这种老广告异常稀少,能够历经半个多世纪保存下来,实属难得。如果不是通过这些有心人的悉心搜集、保存,恐怕在今天是难以看见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张巴掌大的小纸片上,能折射出当时的许多历史背景,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历史、政治信息。比如,在这张徐州“万通(南)酱园”的广告上,印有“卫生酱油、南式腐乳、美味滴醋、甜咸小菜”,并欢迎函购。当时万通总厂地址是大马路桥北,营业部地址为彭城路140号,电话号码301 。为什么要在万通酱园的中间加一个“南”字?这个“南”字代表了什么意思?这又让我回忆起来1998年去采访万通酱园的创始人王梅轩的一些往事。那是1998年4月8日,我前往大马路老万通的旧址,来到万通老字号的创始人王梅轩先生的寓所采访他时,85岁高龄的王老先生虽然不能下床活动了,但思路和记忆依然非常清晰,他用那带有绍兴口音的南方话,向我讲述自己如何创办万通老字号酱园的经历……

风雨创业路

王梅轩先生是浙江绍兴人。绍兴自古出三缸:酱缸、染缸、酒缸。绍兴曾是我国历史上酿造业较发达的地区,有举世闻名的绍兴黄酒、花雕酒。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有许多绍兴人到东北、上海、青岛等地开办酱园。从清朝时绍兴有名的谦豫酱园、同兴酱园就出好酱油,做酱的技艺辈辈相传。早在张作霖当大帅时,就利用监狱里的绍兴人给他们制作酱油,慢慢地,在东北地区传开了,南方人去东北开酱园的多起来了。1927年,年仅13岁的王梅轩便来到长春跟着舅舅当学徒做生意。王梅轩跟随其舅舅高锦荣到长春做南货生意,哈尔滨、长春都有南方人开的酱园子,酱园的招牌上都加上一个(南)字,万通酱园创始人王梅轩意为南方人开的酱园子,注重卖牌子。后来19岁的王梅轩又跟随舅舅从长春来到青岛,在其舅舅开办的青岛万通酱园当襄理。因为那时青岛的盐便宜,2分8厘一斤盐,当时,徐州人吃的酱油全是通过火车从青岛联运过来的。眼见着徐州这一带酱油销售增大,引起了王梅轩的注意。后来青岛因为日本人来了,交通不便利,没法干了。王梅轩经过考察,看中了徐州这块四通八达、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的宝地,决定来徐州办一家酱园。

1940年6月,王梅轩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当本钱,又融资其他36家股东,约集了同乡人士37人出资入股,筹办酱园。他自己出资17股,青岛万通酱园出公股20股,资金共计4.95万元(日伪银联券)计110股。因王梅轩为个股中最大股东,故被推选为经理,另有两个出资较多的绍兴人任副经理。先起名为徐州万通酱园,后因青岛酱园出了公股,故又在字号后加“公记”两字,制作的“徐州万通公记酱园”招牌为竖字长排,上下两端为圆形。

万通公记酱园的厂址为何选在徐州城东门外大马路镇河一街3号?王梅轩以他商人的眼光看到这里紧靠着徐州当时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大马路,见这条路向东直通火车站,又邻古黄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段空阔,今后有发展的空间。因酱园处于老城繁华的商业闹市区,便于销售营业,当时的酱园有房屋40余间,设置为前店后坊。

为了开办一个规模较大的正宗绍兴大酱园,王梅轩从浙江和青岛高薪聘用了20多名绍兴做酱技师,又用火车运来了全套绍兴制酱设备,包括几百口大缸和7台木质压榨机。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万通酱园于1941年1月1日在徐州正式开业。酱园当时是生产酱油,月产量一万斤左右。

20世纪40年代,徐州有私人酱园30多家,分本地的和外地的两种。本地人开办的有6家大酱园、11家小酱园;外地人开办的有4家酱园,较有名望的有李同茂、张东升、公泰等酱园。因经营酿造业本小利大,故很多人竞相开办经营,同行间竞争十分激烈,外地酱园立足徐州难上加难。当时成立的同业公会会员89人,其中只有2人是外地人。万通初建时,论规模属中等,为了生存和发展,万通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万通酱园既坚持自己的南方酿造传统工艺,使酱油鲜、香、醇、厚,又针对徐州人属北方爱吃咸、喜重色的饮食习惯,在酱油中添加酱色而增加咸味,适当减少南方酱油中的甜味,并且使酱油光亮、耐看。万通做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发酵,春天下曲,三伏翻酱,日晒夜露,秋后取油,并最先引进饴糖制作酱色和在酱油中添加防腐剂的新技术,加之操作技工均来自绍兴,训练有素,工艺程序合理、科学,生产出来的万通酱油酱香浓郁,色牢挂碗,半载不霉,汁浓粘稠,口味鲜美,长贮不变质。万通酱油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徐州人的喜爱,销量骤增。

“万通酱油不长霉、搁不坏”的消息不胫而走。技术的领先和垄断,使万通酱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同类产品无可匹敌。其他酱园犹如当头挨了一棒,因为他们解决不了酱油长霉的问题,使得生意大受影响。而万通酱园则在徐州酱园业脱颖而出,成为酱业中的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一时间,徐州百姓视万通酱油为精品。

因为徐州人吃酱油非常讲究,万通酱园从建厂时就十分注重保持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声誉,坚持选用优质原料,不掺假,不降级,薄利多销。万通酱园抓住春节期间徐州周边地区客户纷纷进城置办年货的时机,虽逢销售旺季,但做出的酱油全是特级优质品,而且价格比平时卖得便宜,从而吸引了各地客商和八县百姓上门排队抢购。方圆百里的客商也纷纷慕名赶来进货,排队昼夜等候。万通酱园昼夜营业,员工轮流吃饭休息。有时店里关门了,有些人还要敲开门来买万通酱油。

创立“双狮”商标

王梅轩不仅懂技术、会管理、会理财,经营有道,而且他非常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创立品牌的意识很强。万通开张不久就声名鹊起,不仅吸引了本地消费者,而且还吸引了郑州、开封等地的客户。万通的生意越来越好。随着万通酱油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假冒的万通酱油,令人真假难辨。此时,从绍兴来的几位技师建议王梅轩创一个自己的品牌。王梅轩非常重视,大家提了许多想法,他都感到没有新意。王梅轩决定沿用家族青岛万通酱园的双20世纪30年代青岛万通商标狮商标:两只威武活泼的雄狮相对而立,用前爪共同拥起一个彩球。从那时起,双狮牌商标伴随着徐州万通老字号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万通为保护自己的信誉,在徐州酱业中第一家为产品打上标识,让人购买时认准图案。1947年,万通花巨资在市中心商业区买下了一处房屋——彭城路中段140号,作为万通酱油总经销处。双狮商标也镶嵌在营业房的正面高墙上。

王梅轩不但在制酱技术上胜人一筹,在经营上也是勇于创新领先。万通开业之初,王梅轩就在店堂里安装了一部电话机。除了日本人开办的洋行外,当时的徐州城只有十几部电话。万通是徐州城最早安装电话的商家,可以与青岛联系上。这在当时徐州民间通讯几乎是空白的情况下,万通的第一部电话成了哄动一时的新闻。

装了电话后,王梅轩又安排人员出面了解和联系了一大批产品用户,与他们建立了常年购销关系,并且送货上门。他雇工制了许多可装3公斤、5公斤、8公斤酱油的小木桶,并贴上双狮牌的标签,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实行送货上门的销售办法,使万通占领了徐州大片市场。万通送货的自行车天天川流不息,老百姓羡慕地议论着万通的生意兴旺,可是又搞不明白为什么只见送货人去,而不见要货人来。慢慢地人们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是店堂里那部电话机提供的便利。

诚信为本

王梅轩来徐州创办万通时,给自己定下了“以诚待人,挣良心钱”的经营原则。在开业之初,他就制定了“利薄不肯一丝偷工减料,货畅不敢半点疏忽懈怠”的经营信条,让全体员工自觉遵守。他给店员立下三条规矩:一是不得以次充好,二是不得短斤少两,三是不得以貌取人。

一天早上,店堂内进来一位衣袖和裤腿上打满补丁的中年汉子,手里提着个草袋子,说一口河南腔。他从草袋里拿出一个瓶子,对店员说:“我打半斤最便宜的酱油。”店员麻利地把漏斗插进瓶口,用半斤的竹端子满满地舀起酱油来,缓缓地倒进瓶子,随后又用小端子舀起一点酱油补进了瓶子里,最后把漏斗晃干净拔了出来。这位顾客不声不响地从自己的草袋里又拿出了一个同样的酱油瓶子,和才买的这瓶酱油并在一起比较,只见才买的酱油份量略多于那一瓶。他又分别品尝了两个瓶子里的酱油,这才满脸含笑地伸出大拇指对店员说:“万通,果然名不虚传。”

万通酱园以产品质量高、服务优取胜,名气日增,在建厂两年后,不仅收回了建厂投资,而且有了盈余。生产规模很快跃至当时徐州的六大酱园之首。销售量占全市同行一半以上。还远销到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创出了万通品牌,成为享誉几十年的徐州地区知名品牌。

隔音门窗品牌排行榜

断桥铝门窗十大品牌排行

隔音门窗

欧大师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