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调研背景与方向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对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考验。据中国慈善联合会不完全统计,全国用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慈善捐赠共计约257亿元(人民币,下同)。大额(单笔10万元以上)捐赠2237笔,共计约241亿元。腾讯公益、公益宝、阿里巴巴/支付宝公益、水滴公益、联劝网、苏宁公益基金会等平台上线了约400个募捐项目,共吸引3000多万人次的捐赠,筹集资金约16亿元。
慈善基金会、慈善会系统、红十字会是在抗疫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三大类社会组织。上外贸法学院学生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调研一批具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基金会,以期在展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危难时刻勇于担当,同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牢牢守住抗疫防线,承担公益基金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发现和整理公益基金会在新冠疫情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途径和工作难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02 调研行程与内容
7月17日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就基金会在疫情期间的捐赠和社会服务情况进行采访,基金会志愿者部负责人景晓祥和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进行了详细的长谈。
组员就以下问题,对景晓祥负责人进行了访谈:(1)本次抗疫救灾援助的工作方式;(2)抗疫援助的工作路径;(3)抗疫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障碍。
景晓祥负责人对调研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同时也诉说了本次抗疫工作中的感人事迹。景晓祥负责人从行政学的角度概述了本次疫情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以发挥公益基金会在本次抗疫中的最大作用。
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对慈爱公益基金会有了系统的了解,对本次疫情中基金会的工作进行了学习总结,对基金会的精神十分赞同。
访谈过后在景晓祥负责人的带领下,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参观了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景晓祥负责人展示了基金会历年来公益活动的证书,并述说了公益基金会的历史与荣誉。
最后,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与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基金会合影留念。
7月19日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来到了位于上海市西藏南路123号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对于青年会在疫情期间的贡献进行了采访,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先生、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晏子慧女士接受了采访。吴建荣干事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基督教青年会,向小组成员简述了全国青年会的历史和理念。
基督教青年会不是宗教团体,是非盈利的社会组织,于1900年建立。中国目前有10个青年会,具有完整的组织系统。基督教青年会以基督教信仰作为出发点,但不传教,服务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和明天的青年,每年有两三千名志愿者参加各种社会服务项目,例如“内蒙古植树基地”、“省一杯可乐”、“为祖国添一点绿”等项目。”
根据吴建荣干事的讲述,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了解到,基督教青年会从一月底开始就利用其与国外的友好组织的联络通道,在国外采购防疫物资运回国内。在疫情初期就筹集了20万只口罩送给警察和志愿者。同时,基督教青年会也让志愿者到上海的各个小区进行志愿服务。
在疫情期间,基督教青年会统筹安排,派遣志愿者前往各个社区进行志愿服务,配合居委干部,联防联控。疫情后期,基督教青年会把服务视角转到一线援鄂的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向医务人员的家属送出了总计价值100多万元的爱心礼包。同时,基督教青年会还向海外输送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帮助海外国家更好地抗击疫情。
吴建荣干事还介绍了青年会在疫情期间遇到的困难,他说,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海外采购物资运送到国内时,在报关的时需要经历复杂的程序,导致物资不能及时送到疫情严重的地区。
最后,吴建荣干事根据自己从事的公益组织社会服务经验,提出“我们应该思考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如何相辅相成。社会力量既不能添乱,也不能缺位,要有所作为”的观点。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在听取了吴建荣干事的回答后感触良多,对全国青年会在本次抗疫中做出的贡献、在国际社会中输出的中国经验、树立的中国形象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也对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法律、行政学角度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日后的工作更为顺利。
7月21日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东海慈惠公益基金会,对于基金会在疫情期间的捐赠情况和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了采访。上海东海慈惠基金会负责人—悟续大师接受了采访。
悟续首先介绍了上海东海慈惠基金会的基本情况:2017年开始筹备,成立基金会一事,提上日程。2018年2月4日,募集资金合计300万元人民币后,发起设立了上海东海慈慧公益基金会。本次疫情中,基金会倾尽全力援助抗疫救灾事业。基金会在疫情初期,购买和捐赠了大量医疗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用品等。由于疫情爆发的突然性和复杂性,物资的运输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海援鄂的物资较多,基金会通过上海女企业家协会,妇联等组织机构协调对接,才使得物品能够发放到各个地区的一线部门。
本次疫情中,基金会还捐赠117万,成立了专项援助项目对接上海市儿科医院,接收儿童新冠患者,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在听取了悟续负责人的回答后感触良多,对上海东海慈惠基金会在本次抗疫中做出的贡献、给新冠儿童带去的关怀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也对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法律、行政学角度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日后的工作更为顺利。
7月23日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指导老师谢宝朝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上海十方慈善公益基金会,对于基金会在疫情期间的捐赠情况以及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了采访,基金会的负责人凌主任接受了采访。
凌主任介绍,大年初三开始,基金会联系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嘉定分会,在年初七捐助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来抗击疫情。同时基金会开展了线上线下的资金募集活动,九个分支单位分别开展募捐活动,本次活动总共筹集了200多万元的善款。
基金会用筹集到的善款,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购买防护用品,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消毒剂等。同时基金会对安亭医院和南翔医院以及两个隔离点捐赠了必须的防疫物资。随着陆续的复工复产,基金会又陆陆续续地采购口罩,捐给了嘉定区公安局,江桥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市各级医院。
除了捐赠物资,基金会还给一线民警送去了点心,得到了公安局政委专程的感谢。对于最先上岗的江桥镇相关工作人员,基金会为他们提供了总计价值数百万的食品。凌主任最后提到了基金会在疫情期间遇到的困难,本次抗疫资金现在还余下一点钱花不出去,因为这笔资金必须专项专用,只能用来抗击疫情,但是基金会没有渠道联系到需要帮助的组织或者机构,因此这笔剩余的资金无法使用,难以确定如何用在刀刃上。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在听取了凌主任的回答后感触良多,对上海十方慈善公益基金会在本次抗疫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给抗疫的一线工作人员带去的援助和便利致以崇高的敬意。凌主任也指出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小组成员也对此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法律、行政学角度进行了整理、分析。
7月25日
线上调研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分别通过电子邮件和邮寄方式,向向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线上、腾讯公益基金会、韩红爱心公益基金会发送调研问卷,通过电话方式向上海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进行电话访谈。
7月27日
撰写报告
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通过网络、公开官方媒体等查找与本次疫情密切相关的资料、数据,为撰写实践报告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形成调研成果;结合调研结果撰写实践报告。
通过本次调研项目,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发现并如总结了公益组织从事慈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及改进方案:
1,相关部门开辟抗疫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本次疫情中跨地区抗疫物资运输仍存在难点,疫情初期物资运输不顺畅,部分偏远地区难以到达。开辟抗疫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缩短物资运输时间和成本,以空间换时间,使疫区在第一时间得到援助。
2,对进口抗疫物资适用零关税、快速放行政策。走访发现,部分慈善基金会从海外购进抗疫物资,报关信息更新不及时,部分物资因没有目录,需要加关税增加了抗疫成本,时间也因此耽 搁。对进口物资的政策亟待改善,优化。
3,基金会聘请高学历职业经理人,加大宣传,扩大募集资金来源。走访发现,部分慈善基金会面对突发状况存在能力不够、资金有限的情况。应当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进行革新和加强。
4,开辟抗灾物资购买专项渠道。疫情初期所有采访的慈善基金会共同反映的痛点问题:抗疫物资购买举步维艰,极大增加了物资的购买成本,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应对社会公益慈善团体开辟抗灾物资购买专项渠道,降低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的抗疫难度和成本。
5,上级单位带头牵线慈善组织与援助对象。通过走访部分慈善公益基金会在初期存在难以确定援助对象的窘境,通过制定专业的援助方案,积极加强与双方的信息交流,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03 调研总结
通过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的实践与调研,深刻了解到了上海市各处基金会以及国内知名大型基金会在本次新新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中的工作路径方式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这些基金会心系国家安危,艰苦奋斗,传唱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优秀工作人员典范。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群策群力,为其排忧解难。
经过这次的调研之后,上外贸法学院调研团队对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们的工作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结合参加疫情防控伟大斗争的实践,通过讲好公益基金会的抗疫故事、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坚定青年大学生的制度自信。